查看拼音

颍州择胜亭诗

我嗟世人,谁实与谋。

生伏其庐,死安於丘。

既成不化,窘若絷囚。

我行四方,所见或不。

江海之民,生托于舟。

前炊釜鬵,後凿匽溲。

昼设豆觞,夕张衾稠。

出入涛澜,归宿汀洲。

与风皆行,与水皆浮。

坐食网罟,以鱼去留。

居无四邻,行无朋俦。

胡貊之民,驾车以游。

外缠毳韦,内辑貂鼬。

美水荐草,驱马纵牛。

逐射兔鹿,聚爬薪槱。

食肉饮水,雨雪相咻。

草尽水乾,风卷云收。

所至成群,不怀一陬。

今我柰何,横自绸缪。

翼为华堂,涌为层楼。

缭以修垣,贯以通沟。

势穷物变,何异一沤。

弃之不忍,徒去莫由。

矧兹士夫,泛焉周流。

如燕巢春,知不期秋。

修椽高栋,徒与民仇。

一日安居,百年怨尤。

我兄和仲,塞删立柔。

视民如伤,有急斯周。

视身如传,苟完不求。

山磐水嬉,习气未瘳。

岂以吾好,而俾民忧。

颍尾甚清,湖曲孔幽。

风有翠幄,雨有赤油。

匪舟匪车,亦可相攸。

民曰公来,庶几无愁乎。

诗人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75篇诗文

诗文推荐

叩槛出鱼鳖,诗成一笑粲。

蟹与人同健,诗如酒怕陈。

河州多沙尘。

风吹黄云起。

四海如春,时维帝心。

遇特而感,其传至今。

宫扇之存,有此神翰。

原扬仁风,慰彼涂炭。

诗骨梅花瘦,归心江水流。

上山采琼蕊。

穹谷饶芳兰。

采采不盈掬。

悠悠怀所欢。

故乡一何旷。

山川阻且难。

沈思钟万里。

踯躅独吟叹。

君不见奇章平生石解颜,有得甲乙劳镌刊。

又不见卫公平泉严作戒,要与山岳争完安。

衽席杯盘易沈溺,可无雅好嬉过日。

生须玩物不流物,负山暇问谁有力。

此石摈弃岁几周,几人摩挱动诗愁。

不妨野鸟印爪迹,曾是画鷁明方舟。

奇嗜岂必真无取,尤物未可轻粪土。

二公真情不激诡,静对孱颜堪乐死。

揆予肮脏如石顽,一跌叵复能朝天。

石默不言诗为宣,正用吟玩忘吾年。

云峰咫尺。

竹静芭蕉静。

鹤绕苍苔行又立。

不见高堂素壁。

簿书*骑匆匆。

暂时留住衰翁。

一片归心难画,野亭绣水秋风。

点尽苍苔色欲空。

竹篱茅舍要诗翁。

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经营惨淡中。

听软语,笑衰容。

一枝斜坠翠鬟松。

浅颦轻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

画以有声著,诗以无声名。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

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中。

(《庐山》。

见《诗式》)

宛洛佳遨游。

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

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

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

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

言归望绿畴。

税驾金华。

讲学秘馆。

有集惟髦。

芳风雅宴。

於穆圣祖,宅神皇极。

降鉴在下,子孙千亿。

羽衣玉佩,旗纛旄节。

巍巍煌煌,秩祀万国。

明镜如明月。

恒常置匣中。

何须照两鬓。

终是一秋蓬。

扁舟几日为诗留。

老景人怀一羽轻。

叔子拟度骅骝前。

残本宋有目无诗。

他本皆无。

劳生扰扰疾如风,急杀三彭及五虫。

不使狐狸侵药灶,须教龙虎守真空。

鼎中宝物时添火,腹内婴貌转丰。

善女善男寻此语,莫贪花酒堕迷中。

微官同侍苍龙阙,直谏偏推白马生。

(《寄李补阙》,出《诗式》)。

东家近新富,满地布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