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二十八日残雪不消怀旧

老眼今犹见雪明,几番绝景慰生平。

三高祠畔吴江棹,百战军前鄂汉城。

颠沛艰难垂欲死,登临慷慨谩多情。

骆驼乳紫青貂暖,老矣无由再玉京。

诗人简介

方回(1227年至1307年),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历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为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面见}颜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为“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为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为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为韵》),即为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26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识法者惧,欺敌者亡。

水中辨乱,须是鹅王。

春风似箭,春雨如膏。

旷劫来事,不隔丝毫。

来相于庭,鸣鋗锵锵。

奉牲而告,登彼雕房。

非牲之备,民庶是康。

神依民听,上帝斯皇。

青天白日,切忌寻觅。

更问如何,抱{左贝左臧}叫屈。

俱登瀛馆,俱还洛社,各自健如黄犊。

不消外监与留台,也不要、嵩山崇福。

我如原父,君如贡父,且把汉书重读。

韩公当局等闲过,又看到、温公当局。

一理无今无古,此心何喜何嗔。

无相乃为真相。

色身即是法身。

不消一句半句,活得千人万人。

咦,这里便是到头,何须只管翻身。

端居丈室,青天白日。

窦八布衫,云门念七。

乾峰锦包特石,云门铁裹泥团。

筑著磕著,言端语端。

不是任公子,徒劳话钓竿。

声前一句,斗换星移。

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栗棘蓬当面掷,全刚剑信手挥。

少林消息断,花绽不萌枝。

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平川月如霜,万马皆露宿。

思从六月师,关辅谈笑复。

那知二十年,秋风枯苜蓿!

松直棘曲,凫短鹤长。

日移山影转,风送野花香。

六月连三伏,人间似焰炉。

依稀寒水玉,仿佛冷秋菰。

修竹芭蕉入画图。

云月是同,溪山各异。

万福万福,是一是二。

一挝涂毒闻皆丧。

身在其中总不知。

八十翁翁主场屋,真诚不是小儿嬉。

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海波斯鼻孔大。

锆獠舌头会者难,直下而今照得破。

照得破,没功过。

知你被底穿,曾与同床卧。

廉纤脱尽旧时疑,杯影蛇弦留再坐。

贫似范丹,气如项羽。

活计虽无,敢与斗富。

黄金殿上一转语,烜爀红轮照万方,草木丛林成正觉,砖头瓦砾放毫光。

赫赫艺祖,受天明命。

威加八弦,德垂累圣。

祀事孔明,有严笙声。

对越地天,延休锡庆。

寒一上,势一上。

普通年事只在,于今更无三般两样。

当阳显赫,神龙妙诀。

倒岳倾湫,雷轰电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