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放言五首 并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

唯李颀有云:“济水至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斯句近之矣。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真玉烧三日不热。

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谁家第宅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贫贱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赏析

作品赏析

 当初:一作当时。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七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性质不同,作为则一。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之喻,明示辨伪之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明珠。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谚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诗人乃有“不取”、“可怜”的感叹。  这首诗,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人感到乏味。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似疑实断,以问为答,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从头至尾,“何人”、“底事”、“但爱”、“可知”、“终非”、“岂是”、“不取”、“何殊”,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能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人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联系诗人直言取祸的冤案,读者自会领悟到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骚》式的呐喊。  (赵庆培)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象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诗,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  “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张燕瑾)

诗人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30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往在艺祖,未遑拓宇。

遗我圣宗,启此北上。

顾告太庙,惟皇孝武。

一年三百六十日,看看逗到今宵毕。

十个有五双,参禅禅又不知,学道道亦不识。

只遮不知不识四字,正是三世诸佛骨髓。

前佛后佛,无生不灭。

紫磨金色身,衲僧眼中屑。

灵云悟桃华,玄沙旁不肯。

昭昭然此心分明,隐隐也放身未稳。

放得稳,八两元来是半斤,钩头秤尾能平等。

凿到金轮水际通,绠长牛领血垂红。

作梅后日看调鼎,拟雪前人欲散空。

波素儘熬瀚海,虎形不待盐南风。

输官已足金籯满,坐笑骑驴困五穷。

三唤三应,更饶贴称。

月逗寒窗,水归巨浸。

负汝负吾,全锋敌胜。

妻妾儿孙一假。

金玉珍珠二假。

三假是荣华,幻化色身四假。

知假。

知假。

说破浮名五假。

乐调同律,酒浥物尊。

至灵斯御,盛德弥孰。

芙蓉山上芙蓉尖,向人咫尺分毫纖。

或如冠剑或鸟兽,令我左右烦窥觇。

平生退之南山句,为渠持骋笔力严。

那知刻画果办此,造物至是无留殓殲。

玄英纪运。

冬冰折。

物为音本。

和且悦。

穷高测深。

长无绝。

旧是匈奴,为并左臂。

今附有德,不与贼子。

并人失恃,求就戮死。

王假有斋,子孙保光。

奉牲以告,玉俎膏香。

专精万意,神其迪赏。

休承灵意,申锡无疆。

土德居中,方兴配位。

乐以送神,式申昭事。

世事不复问,旧书时一首。

于嘻阴祀,封土惟崇。

于时之吉,歆予鼓钟。

柔静化光,人赖其功。

陈兹量币,百贷是隆。

饥餐渴饮,闲会困眠。

赤手杀人,血溅梵天。

紫岩之传,原委一忠。

遡而伊濂,根本一中。

事君致身,其用则同。

自我淑人,派于五峰。

力久积真,至公而充,淳熙之间,天下为公。

守道彬彬,洙泗之风。

公于是时,不下禹功。

据德游艺,言立志家。

故其遗书,笔意俱工。

我得而藏,敢忘所宗。

渊渊其心,皜皜其容。

学冠穹壤,名侪岱嵩。

万世仰之,曰人中龙。

主鬯之重,允屡贤明。

承华笔避,上嗣胜英。

礼修乐举,育德开荣。

一人元良,万邦以宁。

众万之吒,动之润之。

昭格孔时,维神之依。

冷然后先,肆我肯顾。

是耶非耶,纷其来下。

当年玉立清扬,屋梁落月偏相照。

而今衰飒,形骸百丑,情怀十拗。

久已饰巾,尚堪扶杖,听山东诏。

尽后车载汝,营丘封汝,何必在、_溪钓。

晚悟儋书玄妙。

懒从他、钟离传道。

不论资望推排,也做五更三老。

宋玉多悲,唐衢喜哭,好闲烦恼。

问天公,扑断散人二字,赐龟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