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目送楚云空。

前事无踪。

谩留遗恨锁眉峰。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

聚散匆匆。

扬鞭那忍骤花骢。

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飘篷:形容人象蓬草一样飘泊无定。 ②花骢:骏马。 【评解】 《词林纪事》记《能改斋漫录》载:宣和间,有题陕府驿壁云:幼卿少与表兄同研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明年,兄登甲科,职洮房。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委婉含蓄地写出“荷花开晚,孤负东风”。下片抒发“聚散匆匆”的慨叹。“望断斜阳人不见”,流露了无限眷恋之情。全词缠绵哀怨,真挚动人。------------------------据《能改斋漫录》记载,在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人题词于陕府驿壁云 :“幼卿少与表兄同砚席,雅有文字之好。未笄,兄欲缔姻。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遂适武弁公。明年,兄登甲科,职教洮房(今甘肃临潭),而良人统兵陕右,相与邂逅于此 。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因作《浪淘沙》以寄情云。”这段话表现出上面这首词隐含着一幕婚姻悲剧。又因为这段词出自封建社会一位不幸女子之手笔,读之使人如闻其内心的泣诉,深感封建礼教对人的命运的主宰,即便是在今天仍有认识意义。这首词上片写“目送楚云 ”,下片又曰“望断斜阳 ”,从中可以看出全篇笔墨集中在写两个有情人驿馆偶遇而又倏然而别感人的一幕 。“目送楚云空,前事无踪 ”。多年不见的表兄,突然出现在眼前,勾引起自己多少相思恨。可是人在眼前,词人却不能对他面诉衷情;顷刻间情人又策马而去,又只好忍看他匆匆离去,只能徒然远远地“目送楚云 ”,心中有多少凄楚难言之情啊!“楚云”,似说飘泊的行人如浮云般远去,其实又何尝不是暗示昔日的一段恋情,巫山云雨枉断肠!一个“空”字,多少怅惘,大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慨。紧接“目送楚云空”一句,女主人公发出一声轻轻叹息:“前事无踪!”“前事”,自然是指她“少与表兄同砚席 ,雅有文字之好”那段共度的美好的时光,然而,往事已如云烟般地永远消失了!当然,如果这些往事真的彻底消失得渺无踪迹,那么倒也干净;可是,如烟往事却又偏在自己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漫留遗恨锁眉峰”,从这句词中可以想见词人空有遗恨,不能明言,但是又难以排遣。于是她转而自怨自艾,归咎于命运 :“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这句话说的是可怜的荷花,你为什么不在春天开放,要迟迟等到夏季呢?你孤负了东风的深情,现在只好独自默默地吞咽下这人生的苦果了!荷花的比喻,当是指自己年尚未及笄 、兄欲缔姻这件事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父母以兄未禄,难其请”。这一点幼卿当然是很清楚 ,然而 ,作为封建时代的妇女,她不便责怪父母 ,所以,她吞吞吐吐隐约其辞,这也就是诗教的温柔敦厚之旨吧!上片由“目送楚云”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接着下片便着重写这次重逢带给词人的悲痛。“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这两句充满了多少人生的感慨和谓叹,在幼卿看来,人生就象随风飘的蓬草,谁想到两个离别多年的恋人,会突然在这他乡驿馆见面?然而相见却又立刻相别,人生的离合、聚散,为何如此匆匆!”于是词人便写出这短暂的扣人心弦的一幕 :“扬鞭那忍骤花骢 ”。这一幕也就是《能改斋漫录》记述的情景 :两人“相与邂逅于此,兄鞭马,略不相顾,岂前憾未平耶?”可以想见,面对此睛此景,从悲剧主人公眼里望去,更是心如刀剜。她责怪他给马儿狠狠的那一鞭,太无情人,忽地拉开了两人的距离。他骑着的花骢马飞奔而去,他怎么忍心匆匆离去,也不多看自己一眼啊!然而,她心里又何尝不明白:在这一刹那间,他内心翻腾何等剧烈的痛苦。正因为他前时欲缔结婚姻未成,对她有误解,有怨气,即所说的“前憾未平”所以才给马儿狠狠一鞭。然而这狠狠一鞭,看似无情却有情啊!的确,这一鞭,在悲剧女主人公心里是永远难以消逝 。这是因为它象征着心爱的人将会永远地离去;它象征着她与他之间美好的恋情如昙花一现,永远幻灭;它象征着她们的爱情将成为无可弥补的千古遗恨! “扬鞭”这一句写出了特定的情境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十分准确地刻画出悲剧主人公内心感情的剧烈矛盾和痛苦,是十分难得的传神妙笔。又因为这种传神之笔来源于生活本身,因而也就更为真切动人。表兄策马远去了,但是她还痴痴望着。他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载小,终于消失,可是她仍然在痴痴地望着,直到“望断斜阳 ”。显然,少女时期的初恋失败将使她抱恨终身,可以想见在今后的岁月中,她将有多少朝朝暮暮凭栏“目送楚云”、“望断斜阳”啊!而这种痛苦词人又只能永远埋藏在心灵的最深处,于无人处偷偷啜泣,以至于“满袖啼红 ”。这绵绵之恨真无尽期呀!这首词不同于一般文人词,因为它是闺阁女子自抒衷曲,感情真挚,不事雕琢。本词哀婉而低沉的倾诉,唱出了封建礼教下多少不幸妇女的心声!

诗人简介

幼卿,生卒和姓氏不详。宋徽宗宣和年间在世,《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录其词一首。► 3篇诗文

诗文推荐

日上故陵烟漠漠,春归空苑水潺潺。

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

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庞公?此诗为沈辽作。

据文意当为两首诗讹成,现据外集分。

外集题第二首为《戏书》。

?襄阳庞公少检束,白发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趋我独弃,我已有馀彼不足。

鹿门有月树下行,虎溪无风舟上宿。

不识当年捕鱼客,但爱长康画金粟。

杜口如今不复言,庞公为人不曲局。

东西有人问老翁,为道明灯照华屋。

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五行亦偶尔。

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

四十年来同幻事,老去何须别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灭,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语悠悠世上人,浪生浪死一埃尘。

洗墨无池笔无象,聊尔作戏悦我神。

避秦荒径在,招屈古祠空。

空掩玉楼先睡去。

南宕湖边,天台山上。

踏断石桥,绝人来往,难透无过者。

一关望崖,多少空惆怅。

握不成拳,伸不成掌。

活语翻成死款招,谩骂说藕丝牵托玉象。

书载五云,绣添一线。

剥尽群阴,天心复见。

惟有龟毛拂,今古无迁变。

松根石上笑谈空。

切忌随他语脉转。

萧萧还是秋容暮。

炉薰已冷氲香注。

犹记踏香尘。

东风满院春。

冷烟迷望处。

声断阑干雨。

无计问行云。

黄昏空掩门。

空林挂夕阳。

歌罢尊空月坠西。

百花门外,烟翠霏微。

绛纱笼烛照于飞。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

酒入香腮分外宜。

行行问道,还肯相随。

娇羞无力应人迟。

何幸如之。

何幸如之。

一月行空,千门赏玩。

自己光明,几人著眼。

马师父子尽力揩磨,不得一半。

诸人要见真月麽,何似破漆碗。

西湖烟尽水溶溶。

一笑与谁同。

多谢湖边霜菊,伴人三见秋风。

两高南北,天教看尽,吴越西东。

趁取老来犹健,登临莫放杯空。

把酒伤春事,何人慰寂寥。

才高融未荐,魂断玉空招。

赋就青阳曲,吟成白紵谣。

拊栏三太息,幽雅愤几磨消。

芒鞋着层丘,甘若卧华屋。

了然非梦觉,似是前境熟。

行行上青冥。

下视八荒促。

回溪绾文练,叠障环群玉,厨烟起城隅,远借晴林绿。

恍疑坐虚堂,淡墨写缣幅。

缅怀季与刘,静躁等臧谷。

身名千载后,岩影空贵躅。

霜林木叶下,悲籁喧寒谷。

我如凌风翰,不受世网束。

团浦白毡帐,清夜倘可卜。

更随孤月来,一洗昏衢目。

南山翠鬅鬙,四荔拱故宅。

采衣侍三寿,教爱如夙昔。

晓然一梦阑,无复万里隔。

了知恩爱缚,障我修行力。

亦尝勤遍参,渐欲空结习。

唐朝念绝攀援,自性非假借。

百千三昧门,惟此一事实。

持我问诸禅,少露真消息。

凤楼十二重。

四户八绮窗。

绣桷金莲花。

桂柱玉盘龙。

珠帘无隔露。

罗幌不胜风。

宝帐三千所。

为尔一朝容。

扬芬紫烟上。

垂彩绿云中。

春吹回白日。

霜歌落塞鸿。

但惧秋尘起。

盛爱逐衰蓬。

坐视青苔满。

卧对锦筵空。

琴瑟纵横散。

舞衣不复缝。

古来共歇薄。

君意岂独浓。

惟见双黄鹄。

千里一相从。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秋风驾洪涛,灵槎中荡摇。

恍如乘船天上坐,帝青九万无纤毫。

黄姑织女长相见,归来空记当时面。

至今海与银河通,何因再得相从容。

当门有路,冲开碧落。

转少移身,将错就错。

一槌打碎赵州关,空里磨盘生八角。

入荒田,出荒田,信手拈来颗颗圆。

横三千,竖三行。

虽曰眼席底空花,直是明白洞然。

波中植甚固,磔磔如虾须。

涛头倏尔过,数顷跳鯆cr.不是细罗密,自为朝夕驱。

空怜指鱼命,遣出海边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