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千秋岁·水边沙外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

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鵷鹭:古代常以鵷鹭喻百官。这里指好友如云,宾朋群集。 【评解】 这是一首感事伤别之作。春回大地而人却“不见”。眼前“花影乱”,耳边“莺声碎”,这情景对一个失意飘零的人,更会勾起回忆与哀伤。昔日与众友人欢聚的地方,如今还有谁在?抚今追昔,愈觉韶华易逝,流光似水。诗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全词写得凄凉哀婉,工丽自然。“飞红万点愁如海”句,尤为人们所称赏。 【集评】 《汲古阁本》题作“谪虔州日作”。 《艇斋诗话》:少游“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词,为张芸叟作。有简与芸叟云:“古者以代劳歌,此真所谓劳歌。”秦少游词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今人多能歌此。方少游作此词时,传至予家丞相(曾布),丞相曰:“秦七必不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已而少游果下世。少游第七,故云秦七。 《独醒杂志》卷五: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过衡阳,孔毅甫为守,与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饮于郡斋,少游作《千秋岁》词。 毅甫览至“镜里朱颜改”之句,遽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遂赓其韵以解之。居数日,别去。毅甫送之于郊,复相语终日,归谓所亲曰:“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未几果卒。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诗话》谓少游此词,“想见其神情在绛阙道山之间”,乃和其韵。《后山诗话》云:世称秦词“愁如海”为新奇,不知李后主已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以江为海耳。夏闰庵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如玉田所举诸句,能似此者甚罕。少游殁于藤州,山谷过其地,追和此调以吊之。--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为作者在处州(今浙江丽水)为监洒税官时所写,词中抚今追昔,触景生情,表达了政治上的挫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据处州府志云,处州城外有大溪 ,岸边多杨柳。起首二句即写眼前之景,将时令、地点轻轻点出。春去春回,引起古代词人几多咏叹。然而少游这里却把春天的踪迹看得明明白白:“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地退却了。二月春尚带寒,“春寒退”即三月矣,于是词人写道:“花影乱 ,莺声碎。”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便觉高度凝炼。其中“碎”字与“乱”字,用得尤工。莺声呖呖,以一“碎”字概括,已可盈耳;花影摇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目。感于这两句词的妙处,南宋范成大守处州时建莺花亭以幻之,并题了五首诗。“飘零”句以下,词情更加伤感。所谓“飘零疏酒盏”者,谓远谪处州,孑然一身,不复有“殢酒为花 ”之情兴也;“离别宽衣带”者,谓离群索居,腰围瘦损 ,衣带宽松也。明人沈际飞评曰:“两句是汉魏诗诗 。”(《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少游此词基调本极哀怨,此处忽然注入汉魏人诗风,故能做到柔而不靡 。歇拍二句进一步抒发离别后的惆怅情怀 。所谓“碧云暮合 ”,说明词人所待之人,迟迟不来。这一句是从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出,表面上似写怨情,而所怨之人又宛似女性,然细按全篇,却又不似。朦胧暧昧,费人揣摩,这正是少游词的微妙之处,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交织起来,于是读来不觉枯燥乏味,而是深感蕴藉含蓄。过片转而写昔,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 。西池,即金明池 ,《东京梦华录》卷七谓在汴京城西顺天门外街北,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诗注云:“元祐七年三月上已,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这是一次盛大而又愉快的集会,在词人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鵷鹭同飞盖”一句,把二十六人同游西池的盛况作了高度的概括。鵷鹭者,谓朝官之行列整齐有序,犹如天空中排列飞行的鵷鸟与白鹭。飞盖者,状车辆之疾行,语本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 ,飞盖相追随 。”阳春三月,馆阁同人乘着车辆,排成长队 ,驰骋在汴京西城门外通向西池的大道上,多么欢乐;然而曾几何时,景物依旧,而从游者则贬官的贬官,远谪的远谪,俱皆风流云散 ,无一幸免,又是多么痛心!“携手处,今谁在”,这是发自词人肺腑的情语,是对元祐党祸痛心疾首的控诉。然而词人表达这种感情时也是极含蓄委婉之能事。这从“日边”一联可以看出。“日边清梦”,语本李白《行路难》其一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王琦注云 :“《宋书》: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旁。”少游将之化而为词,说明自从迁谪以来,他对哲宗皇帝一直抱有幻想。他时时刻刻梦想回到京城,恢复昔日供职史馆的生活。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梦想如同泡影。于是他失望了,感到回到帝京的梦已不可能实现 。着“镜里朱颜改”一句,更联系自身。无情的岁月,使词人脸上失去红润的颜色。政治理想的破灭,个人容颜的衰老,由作者曲曲传出,反复缠绵,宛转凄恻。开头说“春寒退”,暗示夏之将至 ;到结拍又说“春去也 ”,明点春之即归。两者从时间上或许尚有些少距离,而从词人心理上则是无甚差别的。盖四序代谢,功成者退,春至极盛时,敏感的词人便知其将被取代了。词人从眼前想到往昔,又从往昔想到今后,深感前路茫茫,人生叵测,一种巨大的痛苦在噬啮他的心灵 ,因此不禁发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呼喊。这不仅是说自然界的春天正在逝去,同时也在暗示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了 。“飞红”句颇似从杜甫《曲江对酒》诗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化来。然以海喻愁,却是作者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从全篇来讲,这一结句也极有力。近人夏闰庵(孙桐)云 :“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俞陛云《宋词选释》引)。这首词以春光流逝、落花飘零的意象,抒写了作者因政治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读来哀怨凄婉,有一咏三叹之妙。

诗人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619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万壑水澄知月白,千林霜重见松高。

疏钟静起军城晚,华表双高水国秋。

吴姬歌,歌声宛宛歌情多。

当尊一阕且呼酒,酒遍余声无奈何。

春风颠狂亦如我,坐见花外遥湖波。

千疑万疑,只是一疑。

若能决此一疑,免教节上生枝。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岁久漫传龙变化,潭深谁睹剑锋芒。

风樵若耶路,霜橘洞庭秋。

周迥莫有千株叶。

灵均侈山林之乐,薄笼绡袴,幽放檀心。

妖舞春风身醉香,力难扶也。

东望故山高,秋归值小舠.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

知君思无倦,为我续离骚。

天清地宁,庆袭一人。

九州四海,咸被尧仁。

熙熙然涵泳化育,犹千花万卉之逢春。

吴会风流。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南极储祥,少微呈瑞,八旬应现人寰。

水云疏散,金鼎炼神丹。

玩尽长春洞府,逍遥占、物外高闲。

无衰老,龟旋鹤绕,相对且怡颜。

殷勤重祷祝,温炉澹炷,劫外旃檀。

念亘初容貌,不许凋残。

通古今如旦暮,蟠桃见、几度华繁。

常常在,金壶碧酒,高会到仙班。

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使人疑。

从饶洗启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

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

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

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

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

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

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

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

秋未霜,菊正芳。

千朵万朵香吐蕊,三枝两枝金样黄。

不作世谛流布,亦非佛法商量。

九月九日是重阳。

萧萧木叶下西山,便觉莼兴不闲。

莫踏长虹千尺去,孤帆正在暮云间。

触目未尝无,临机道什么。

钱是足陌,物是定价。

坐破七个蒲团,卷帘方见天下。

千里追风非骏马。

女姑听。

女姑听。

学取麻姑至净清。

依他妙善行。

莫惺惺。

莫惺惺。

外做憨痴内自灵。

功成赴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