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李纲(字伯纪)是著名的爱国英雄,他在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 ,被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张元幹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幹也连带获罪,离京南下。高宗绍兴七年(1137 ),宰相张浚被罢 ,以赵鼎为相。八年二月,秦桧第二次入相,赵鼎被罢免,四月,宋派王伦使金,力图和议;十二月,李纲在洪州(州治在今江西南昌)上书反对议和,被罢回福建长乐。作者为此写了这首词,对李纲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的行动表示无限的敬仰并予以坚决支持。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此显示出自己的真实用意。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 。“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怅望 ”两句,先是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弔影自伤;这时正值深夜,“鼻息鸣鼍鼓”,是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水中动物名)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辈,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谁伴我”两句,承上,“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结句之“谁共我,醉明月”,与此意同 )。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当亦包括共商恢复中原之事,至此才转入寄李纲本题。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时,当时为建炎元年(1127)。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东路的杨州为行都;次年秋金兵进犯 ,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 ,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此处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诗句。如今只剩残破空城,使人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 。“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骄虏是指金人 。《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象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 )王那样对付金人。《汉书·傅介子传》说楼兰王曾杀汉使者 ,傅介子奉命“至楼兰。⋯⋯王贪汉物,来见使者。⋯⋯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 ,刃交胸,立死 。”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者在此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 。“谩暗涩”句,是叹息如今和议已成定局 ,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的受到朝廷罢斥压制 。“唤取”两句,先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李纲自己也曾在《水调歌头》中说:“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作者对他评论,即发表意见,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能否就此隐退苕溪(浙江吴兴一带),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呢?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本词的旨意。

诗人简介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460篇诗文

诗文推荐

说著成凄楚。

正尘飞、岷峨滟滪,兔嗥狐舞。

颇牧禁中留不住,弹压征西幕府。

便一舸、月汀烟渚。

四塞三关天样险,问何人、自辟_鼯路。

成败事,几今古。

荼_芍药春将暮。

最无情、飘零柳絮,搅人离绪。

屈指秋风吹雁信,应忆西湖夜雨。

谩岁月、消磨如许。

上下四方男子志,肯临歧、昵昵儿曹语。

呼大白,为君举。

万里归朝去。

倚江亭、绿波碧色,一川晴絮。

赢得威名留草木,玉垒雪山高处。

未应减、平淮裴度。

见说金瓯书字久,待公来、便作商岩雨。

休忘却,蜀都赋。

旌旗回首在城暮。

听樯头、飞燕似把,人情低诉。

两两三三鸥鹭里,拍拍船儿一羽。

算惟有、清芬载取。

百万人家儿样恋,恨柳风、不为留连住。

离梦绕,沙堤路。

风定波纹细。

夜无尘、云迷地轴,月流天位。

摇裔飞来江山鹤,犹作故乡嘹唳。

清境里、伴人无睡。

应叹余生舟似泛,浪涛中、几度身尝试。

书有恨,剑无气。

从渠俗耳追繁吹。

抚空明、一窗寒簟,对人如砥。

梦倚银河天外立,云露惺惺满袂。

看多少、人间嬉戏。

要话斯心无分付,路茫茫、还有亲朋至。

应为我,倒罍洗。

一片湖光净。

被游人、撑船刺破,宝菱花镜。

和靖不来东坡去,欠了骚人逸韵。

但翠葆、玉钗横鬓。

碧藕花中人家住,恨幽香、可爱不可近,沙鹭起,晚风进。

功名得手真奇隽。

黯离怀、长堤翠柳,系愁难尽。

世上浮荣一时好,人品百年论定。

且牢守、文章密印。

秘馆词人能度曲,更不消、檀板标苏姓。

凌浩渺,纳光景。

汉使来何许。

到如今、天边又是,薰弦三度。

见说山深人睡稳,细雨自催茶户。

向滴博、去间看取。

料得权奇空却后,指浮去、万里追风去。

跨燕越,抹秦楚。

不妨且为斯人驻。

正年来、忧端未歇,壮怀谁吐。

顷刻阴晴千万态,怎解绸缪未雨。

算此事、谁宽西顾。

待洗岷峨凄怆气,为八荒、更著深长虑。

间两社,辅明主。

唱彻阳关调。

伴行人、梅拂征鞍,晓霜寒峭。

金甲雕戈开玉帐,尊俎风流谈笑。

看策马、从容江表。

自是药阶苔砌客,卷经纶、且泛芙蓉沼。

襟量阔,江面小。

允文事业从容了。

要岷峨人物,後先相照。

见说君王曾有间,似此人才多少。

便咫尺、云霄清要。

四世三公毡复旧,况蜀珍、先已登廊庙。

但侧耳,听新诏。

昨朝残腊尽,今日贺新年。

虎逐牛方急,东君令已行。

瑞雪已铺银世界,大家携手普贤让。

拍手阑干外。

想回头、人非物是,不知何世。

万事情知都是梦,聊复推迁梦里。

也幻出、云山烟水。

白白红红虽褪尽,尽倡条、浪蕊皆春意。

时可醉,醉扶起。

瀛洲旧说神仙地。

奈江南、猿啼鹤唳,怨怀如此。

三五阿婆涂抹遍,多少残樱剩李。

又过雨、亭皋初霁。

惭愧故人相问讯,但一回、一见苍颜耳。

谁念我,鹪鹩志。

雁向愁边落。

渺汀洲、孤云细雨,暮天寒角。

有美人兮山翠外,谁共霜桥月壑。

想朋友、春猿秋鹤。

竹屋一灯棋未了,问人间、局面如何著。

风雨夜,更商略。

六州铁铸从头错。

笑归来、冰鲈堪鲙,雪螯堪嚼。

莫遣孤舟横浦溆,也怕浪狂风恶。

且容把、钓纶收却。

云外空山知何似,料清寒、只与梅花约。

逋老句,底须作。

怕听黄昏雨。

到黄昏、陡顿潇潇,雨声不住。

香冷罗衾愁无寐,难奈凄凄楚楚。

暗试把、佳期重数。

楼外一行征雁过,更偏来、撩理芳心苦。

心自苦,向谁诉。

菱花憔悴羞人觑。

欢红低翠黯,不似旧家眉妩。

目断阳台幽梦阻,孤负朝朝暮暮。

怕泪落、瑶筝慵拊。

手捻梅花春又近,料人间、别有安排处。

云碧袖,为君舞。

北马飞江过。

画图中、花城柳郭,万摧千挫。

羌管直惊猿鹤梦,愁得千山翠锁。

有多少、风餐雨卧。

回首西湖空溅泪,醉沈沈、轻掷金瓯破。

平地浪,如何ED51。

君家志气从来大。

舞蓝袍、牵丝幕外,肯饶他个。

谁料腥埃妨阔步,孤瘦依然故我。

待天有情时须可。

且占雪溪清绝处,看精神、全是梅花做。

嫌暖饱,耐寒饿。

一段江南绿。

望依依、沙鸥起处,辋川横幅。

十里平郊人烟聚,掩映汀洲几曲。

试与问、隐君林屋。

花径竹门春窈窕,有苍颜绿鬓人如玉。

挥白羽,跨黄犊。

高情远继巢由躅。

向沧浪、濯缨垂钓,自歌还续。

手种陂塘千株柳,隔断红尘万斛。

算独有、渔舟来熟。

待约西施同载酒,趁桃花、浪暖相追逐。

寻胜地,访遗俗。

梦断钧天宴。

怪人间、曲吹别调,局翻新面。

不是先生喑哑了,怕杀乌台旧案。

但掩耳、蝉嘶禽啭。

老去把茅依地主,有瓦盆盛酒荷包饭。

停造请,免朝见。

少狂误发功名愿。

苦贪他、生前死后,美官佳传。

白发归来还自笑,管辖希夷古观。

看一道、冰衔堪羡。

妃子将军瞋未已,问匡山、何似金銮殿。

休更待,杜鹃劝。

又是春残去。

倚东风、寒云淡日,堕红飘絮。

燕社鸿秋人不问,尽管吴笙越鼓。

但短发、星星无数。

万事惟消彭泽醉,也何妨、袖卷长沙舞。

身与世,只如许。

阑干拍手闲情绪。

便明朝、苍鸥白鹭,北山南浦。

笑指午桥桥畔路,帘幕深深院宇。

尚趁得、柳烟花雾。

我亦故山猿鹤怨,问何时、归棹双溪渚。

歌一曲,恨千缕。

负你千行泪。

大都来、一寸心儿,万般萦系。

似恁愁烦那里洎。

故自三年二岁。

为你后、甘心憔悴。

终待说、山盟海誓。

这恩情、到此非容易。

拚做个,久长计。

紧要事须评议。

怕人人、蓦地知时,怎生处置。

毒害心肠袄知是。

怕你生烦到底。

便莫待、将人轻弃。

不是我多疑你。

被傍人、赚后失圈_。

经一事,长一智。

同住西山下。

是天地中间,爱酒能诗之社。

船向少陵佳处放,尘世必无知者。

暑不到、雪宫风榭。

楚竹忽然呼月上,被东西,几叶云萦惹。

云散去,笑声罢。

清尊莫为婵娟泻。

为狂吟醉舞,毋失晋人风雅。

踏碎桥边杨柳影,不听渔樵闲话。

更欲举、空杯相谢。

北斗以南如此几,想吾曹、便是神仙也,问今夜,是何夜。

风软帘花约。

玉壶天、芙蕖欲盖,__初槊。

宿霭收阴晴色定,一点星明碧落。

光拍满、浮___。

银栉铁冠风物古,更秧青、麦熟蚕登箔。

欢取酒,为君酌。

华堂衮绣今如昨。

长官清、水晶灯照,珊瑚钩琢。

富贵功名知有样,晨起一声檐鹊。

便好趁、六更宫钥。

龙尾朝回长燕喜,宝香深、醉引莱衣著。

吹紫凤,舞黄鹤。

扑尽征衫气。

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

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

叹芳草、舞台歌地。

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

何用洒,儿曹泪。

江南自有渔樵队。

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

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

待老子、领些春意。

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瘦影横斜水。

烦翠羽,伴醒醉。

出了罗浮洞。

有多情、梅花雪片,殷勤相送。

见说条然琴鹤外,诗压牛腰较重。

去管甚、群儿嘲弄。

岭海三年持翠节,料无时、不作家山梦。

驰玉勒,归金凤。

金凤池,乃所居也。

一门朱紫环昆仲。

看阶庭、森森兰玉,慈颜欢动。

宰相时来须著做,且舞莱衣侍奉。

却不信、大才难用。

时事多艰人物少,便中兴、谁辨浯溪颂。

为大厦,要梁栋。

才过黄花雨。

问长堤、依依万柳,未春何絮。

一目河山银幻出,惊诧夜光流注。

巍观矗、玉为云柱。

风卷寒芦迷过雁,渺沧波、莫认沙鸥羽。

千万蝶,空中舞。

霸桥寂寞前溪暮。

耸诗肩、霜裘拥貉,月亳挥兔。

记得梅奴曾索笑,解珮如逢交甫。

今孤垒、寒烟深处。

休说鹅池平蔡事,庆新年、一稔欢相语。

持大白,勿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