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宿雁落、寒芦深处。

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李纲(字伯纪)是著名的爱国英雄,他在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攻京城的危急时刻,力主抗战,坚守开封 ,被钦宗任命为亲征行营使最终击退金兵。张元幹当时是他的僚属,后来李纲被罢免,元幹也连带获罪,离京南下。高宗绍兴七年(1137 ),宰相张浚被罢 ,以赵鼎为相。八年二月,秦桧第二次入相,赵鼎被罢免,四月,宋派王伦使金,力图和议;十二月,李纲在洪州(州治在今江西南昌)上书反对议和,被罢回福建长乐。作者为此写了这首词,对李纲坚决主战、反对议和的行动表示无限的敬仰并予以坚决支持。上片写词人登高眺望江上夜景,并引发出孤单无侣、众醉独醒的感慨。此显示出自己的真实用意。起首四句写自己携着手杖登上高楼,只见夜空星斗下垂,江面宽广无边,波涛万顷,月光流泻在蒙着烟雾的洲渚之上 。“扫尽”三句,是说江风极大,将天上浮云吹散,江面因风大而无人乘舟夜渡。沉思间又见雁儿飞落在芦苇深处夜宿,并由此引起无限感触。“怅望 ”两句,先是怅望祖国山河,徒然弔影自伤;这时正值深夜,“鼻息鸣鼍鼓”,是指人们熟睡,鼾声有如击着用猪婆龙(水中动物名)的皮做成的鼓,即有鼾声如雷之意。这里以之喻苛安求和之辈,隐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慨。“谁伴我”两句,承上,“月流烟渚”、“怅望关河空吊影”,用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意,自伤孤独(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结句之“谁共我,醉明月”,与此意同 )。李纲与己志同道合,而天各一方,不能在此月下同舞。同舞当亦包括共商恢复中原之事,至此才转入寄李纲本题。下片运用典故以暗示手法表明对明朝屈膝议和的强烈不满,并表达了自己对李纲的敬仰之情。“十年”这一句,是作者想到十年前,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同时,当时为建炎元年(1127)。不久高宗南下,以淮南东路的杨州为行都;次年秋金兵进犯 ,南宋小朝廷又匆匆南逃,扬州被金人攻占,立刻被战争摧为一片空墟 ,昔日繁华现在犹如一梦,此处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诗句。如今只剩残破空城,使人怀想之余,不觉加强了作者对高宗的屈膝议和感到不满,也加强了作者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 。“倚高寒”两句,继续写作者夜倚高楼,但觉寒气逼人,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又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骄虏是指金人 。《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这里是借指。“要斩”两句,运用两个典故反映出对宋金和议的看法。前一句是期望朝廷振作图强,象汉代使臣傅介子提剑斩楼兰(西域国名 )王那样对付金人。《汉书·傅介子传》说楼兰王曾杀汉使者 ,傅介子奉命“至楼兰。⋯⋯王贪汉物,来见使者。⋯⋯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 ,刃交胸,立死 。”词中以楼兰影射金国,以傅介子比喻李纲等主战之士。后一句是借汉嫁王昭君与匈奴和亲事,影射和议最终是不可行的,必须坚决抵抗。杜甫《咏怀古迹》诗云:“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者在此用杜甫诗意,说明在琵琶声中流露出对屈辱求和的无穷遗恨与悲愤,以此暗示南宋与金人议和也将遗恨千古 。“谩暗涩”句,是叹息如今和议已成定局 ,虽有宝剑也不能用来杀敌,只是使它生铜花(即铜锈),放弃于尘土之中。暗涩,是形容宝剑上布满铜锈,逐渐失光彩,失去作用。这里运用比喻,以宝剑被弃比喻李纲等主战人物的受到朝廷罢斥压制 。“唤取”两句,先以“谪仙”李白来比李纲,兼切李姓,这是对李纲的推崇。李纲自己也曾在《水调歌头》中说:“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作者对他评论,即发表意见,面对和议已成定局的形势,爱国之士能否就此隐退苕溪(浙江吴兴一带),垂钓自遣而不问国事呢?结尾振起,指出要凭浩荡长风,飞上九天,由此表示自己坚决不能消沉下去,而是怀着气冲云霄的壮志雄心,对李纲坚持主战、反对和议的主张表示最大的支持,这也就是写他作本词的旨意。

诗人简介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460篇诗文

诗文推荐

扑尽征衫气。

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

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

叹芳草、舞台歌地。

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

何用洒,儿曹泪。

江南自有渔樵队。

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

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

待老子、领些春意。

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瘦影横斜水。

烦翠羽,伴醒醉。

又是春残去。

倚东风、寒云淡日,堕红飘絮。

燕社鸿秋人不问,尽管吴笙越鼓。

但短发、星星无数。

万事惟消彭泽醉,也何妨、袖卷长沙舞。

身与世,只如许。

阑干拍手闲情绪。

便明朝、苍鸥白鹭,北山南浦。

笑指午桥桥畔路,帘幕深深院宇。

尚趁得、柳烟花雾。

我亦故山猿鹤怨,问何时、归棹双溪渚。

歌一曲,恨千缕。

雁向愁边落。

渺汀洲、孤云细雨,暮天寒角。

有美人兮山翠外,谁共霜桥月壑。

想朋友、春猿秋鹤。

竹屋一灯棋未了,问人间、局面如何著。

风雨夜,更商略。

六州铁铸从头错。

笑归来、冰鲈堪鲙,雪螯堪嚼。

莫遣孤舟横浦溆,也怕浪狂风恶。

且容把、钓纶收却。

云外空山知何似,料清寒、只与梅花约。

逋老句,底须作。

一段江南绿。

望依依、沙鸥起处,辋川横幅。

十里平郊人烟聚,掩映汀洲几曲。

试与问、隐君林屋。

花径竹门春窈窕,有苍颜绿鬓人如玉。

挥白羽,跨黄犊。

高情远继巢由躅。

向沧浪、濯缨垂钓,自歌还续。

手种陂塘千株柳,隔断红尘万斛。

算独有、渔舟来熟。

待约西施同载酒,趁桃花、浪暖相追逐。

寻胜地,访遗俗。

同住西山下。

是天地中间,爱酒能诗之社。

船向少陵佳处放,尘世必无知者。

暑不到、雪宫风榭。

楚竹忽然呼月上,被东西,几叶云萦惹。

云散去,笑声罢。

清尊莫为婵娟泻。

为狂吟醉舞,毋失晋人风雅。

踏碎桥边杨柳影,不听渔樵闲话。

更欲举、空杯相谢。

北斗以南如此几,想吾曹、便是神仙也,问今夜,是何夜。

唱彻阳关调。

伴行人、梅拂征鞍,晓霜寒峭。

金甲雕戈开玉帐,尊俎风流谈笑。

看策马、从容江表。

自是药阶苔砌客,卷经纶、且泛芙蓉沼。

襟量阔,江面小。

允文事业从容了。

要岷峨人物,後先相照。

见说君王曾有间,似此人才多少。

便咫尺、云霄清要。

四世三公毡复旧,况蜀珍、先已登廊庙。

但侧耳,听新诏。

拄杖重来约。

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

巨海拨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尚两两、三三前却。

老我伤怀登临际。

问何方、可以平哀乐。

唯酒是,万金药。

劝君且作横空鹗。

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

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

更直上、昆仑濯发。

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

推翠影,浸云壑。

一片湖光净。

被游人、撑船刺破,宝菱花镜。

和靖不来东坡去,欠了骚人逸韵。

但翠葆、玉钗横鬓。

碧藕花中人家住,恨幽香、可爱不可近,沙鹭起,晚风进。

功名得手真奇隽。

黯离怀、长堤翠柳,系愁难尽。

世上浮荣一时好,人品百年论定。

且牢守、文章密印。

秘馆词人能度曲,更不消、檀板标苏姓。

凌浩渺,纳光景。

说著成凄楚。

正尘飞、岷峨滟滪,兔嗥狐舞。

颇牧禁中留不住,弹压征西幕府。

便一舸、月汀烟渚。

四塞三关天样险,问何人、自辟_鼯路。

成败事,几今古。

荼_芍药春将暮。

最无情、飘零柳絮,搅人离绪。

屈指秋风吹雁信,应忆西湖夜雨。

谩岁月、消磨如许。

上下四方男子志,肯临歧、昵昵儿曹语。

呼大白,为君举。

才过黄花雨。

问长堤、依依万柳,未春何絮。

一目河山银幻出,惊诧夜光流注。

巍观矗、玉为云柱。

风卷寒芦迷过雁,渺沧波、莫认沙鸥羽。

千万蝶,空中舞。

霸桥寂寞前溪暮。

耸诗肩、霜裘拥貉,月亳挥兔。

记得梅奴曾索笑,解珮如逢交甫。

今孤垒、寒烟深处。

休说鹅池平蔡事,庆新年、一稔欢相语。

持大白,勿虚度。

池馆闲凝目。

有玉人、向晚妖娆,洗妆梳束。

雅淡容仪妃子样,羞使胭脂点触,莹冰雪、精神难掬。

好是月明微露下,似晚凉、初向清泉浴。

好对我,笑羞缩。

好风拂面浑无俗。

更撩人清与,异香芬馥。

惹起新愁无著处,细与端相未足。

俏不忍、游蜂飞扑。

可惜伊家娇媚态,问天公、底事教幽独。

待拉向,锦屏曲。

一笑君知否。

笑当年、山阴道士,行歌樵叟。

五十到头公老矣,只可鹭朋鸥友。

便富贵、何如杯酒。

好在归来苍崖底,想月明、不负携锄手。

谁共酌,翦霜韭。

乾坤许大山河旧。

几多人、剑倚西风,笔惊南斗。

俯仰之间成陈迹,亡是子虚乌有。

渺烟草、不堪回首。

隔坞筑亭开野迳,尽一筇、两屦山前后。

春且为,催花柳。

剑吼蛟龙怒。

问苍天、功名两字,几时分付。

生个英雄为世用,须早青云得路。

却底事、知音未遇。

两度入天飞折翼,谩教人、欲叹儒冠误。

竟不晓,是何故。

休休天也无凭据。

有如椽健笔,蟾宫须还高步。

若使长材终困踬,社稷谁教扶助。

信浅水、留龙不住。

万顷洪流通大海,向波涛、阔处兴云务。

须信道,这回做。

昨朝残腊尽,今日贺新年。

虎逐牛方急,东君令已行。

瑞雪已铺银世界,大家携手普贤让。

万里归朝去。

倚江亭、绿波碧色,一川晴絮。

赢得威名留草木,玉垒雪山高处。

未应减、平淮裴度。

见说金瓯书字久,待公来、便作商岩雨。

休忘却,蜀都赋。

旌旗回首在城暮。

听樯头、飞燕似把,人情低诉。

两两三三鸥鹭里,拍拍船儿一羽。

算惟有、清芬载取。

百万人家儿样恋,恨柳风、不为留连住。

离梦绕,沙堤路。

午睡莺惊起。

鬓云偏、_松未整,凤钗斜坠。

宿酒残妆无意绪,春恨春愁如水。

谁共说、厌厌情味。

手展流苏腰肢瘦,叹黄金、两钿香消臂。

心事远,仗谁寄。

帘栊渐是槐风细。

对梧桐、清阴满院,夏初天气。

回首春空梨花梦,屈指从头暗记。

叹薄幸、抛人容易。

目断孤鸿沈双鲤,恨萧郎、不寄相思字。

幽恨积,黛眉翠。

垛翠云峰远。

日乌高、炎官直午,暑风微扇。

二六尧蓂开秀荚,跨海冰轮待满。

怪院落、笙箫如剪。

太乙燃藜天际下,庆卯金仙子生华旦。

依日月,近云汉。

经时持橐明光殿。

问江乡、年来有几,只君方见。

入座夫人难老甚,炯炯金霞照眼。

笑指点、琼觞教劝。

但得调元勋业就,为江泉石磴轻轩冕。

归共作,赤松伴。

帆影斜阳里。

与芦花、分风飞过、落星遗此。

瓦老苔荒钟鼓陋,斑剥残碑无几。

想此处、阅人多矣。

天上白榆犹落去,况人间、一瞬浮花蕊。

问五老,笑而已。

仙翁当日曾挥尘。

拍阑干、浩歌音响,振鱼龙耳。

九十余年无人问,遗韵半江烟水。

慨宇宙、风涛如许。

安得六丁移此石,去横身、作个中流砥。

长唱罢,冥鸿起。

梦断钧天宴。

怪人间、曲吹别调,局翻新面。

不是先生喑哑了,怕杀乌台旧案。

但掩耳、蝉嘶禽啭。

老去把茅依地主,有瓦盆盛酒荷包饭。

停造请,免朝见。

少狂误发功名愿。

苦贪他、生前死后,美官佳传。

白发归来还自笑,管辖希夷古观。

看一道、冰衔堪羡。

妃子将军瞋未已,问匡山、何似金銮殿。

休更待,杜鹃劝。

四海文章伯。

自雪堂人老,有谁当得。

馀子纷纷何足数,除是壶中仙客。

况夺得、秋光清彻。

笔下诗成愁鬼魅,更千军、侍帐看飞檄。

须信道,万人杰。

胸襟浩荡乾坤窄。

向楼东吟笑,壮心谁识。

直渡黄河擒颉虏,吐尽平生奇策。

终不负、雄姿英发。

闻说九重飞紫诏,想鸣珂、日晚朝天阙。

鸿鹄举,楚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