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

按:此词一说欧阳修作,但《六一词》与其它词集互杂极多,不足为凭。力辩此词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库提要》,乃出于保全淑真“名节”,卫道士心态,何足道哉!细赏此词,似非六一居士手笔,实乃断肠之声。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诗》,可与此词互看:“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吹鼓斗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 徒忆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上片写去年元夜情事。头两句写元霄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 ,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 ,制造出朦胧清幽 、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 月与灯依旧 ”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此词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在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 ,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 ,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背景

这首词多被认为是公元1036年(景祐三年)作者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一说朱淑真所作。

诗人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1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庆赏元宵只愿晴。

天公每事秤能平。

管教檐溜便收声。

三市海巡那惜夜,九街社火亦争名。

权将歌酒作工程。

绮毂团成,珠玑搦就,极目灯火楼台。

七子八仙三教,耍队相挨。

管箫笙簧相间斗。

远如声韵碧霄来。

环千炬,宝栅绛纱,云球雾衮交加。

千里人笑乐,游妓合、脂尘香霭笼街。

尽道今宵节物,天与安排。

晚来风阵全收了,夜阑还放月儿些。

休辞醉,长愿每年时候,一样情怀。

元夕晴和中禁好,梅影玉阑干。

峭窄春衫试嫩寒。

金翠会群仙。

移下一天星斗璨,喜色动宸颜。

行乐风光莫放闲。

月在凤凰山。

草木生春,楼台不夜,团团月上云霄,太平官府,民物共逍遥。

指点江梅一笑,几番负、雨秀风娇。

今年好,花边把酒,歌舞醉元宵。

风流,贤太守,青云志气,玉树丰标。

是神仙班里,旧日王乔。

出奉板舆行乐,金莲照、十里笙箫。

收灯后,看看丹诏,催入圣明朝。

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

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

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

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

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

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

无限意,更醉骑花影,饱看丰年。

雪销未尽残梅树。

又风送、黄昏雨。

长记小红楼畔路。

杵歌串串,鼓声叠叠,预赏元宵舞。

天涯客鬓愁成缕。

海上传柑梦中去。

今夜上元何处度。

乱山茅屋,寒炉败壁,渔火青荧处。

东风桂影。

低拂姮娥镜。

镜里妆寒酥粉莹。

越恁十分端正。

素光行处随人。

柳边照见青春。

一片笙箫何处,花阴定有遗簪。

百蝶仙裙风易袅。

藕覆低垂,浅露惊鸿爪。

元夕初过寒尚峭。

呼别棹,雪花点点轻帆杪。

别院羊灯收未了。

高揭珠帘,特地留人照。

众里偏他回避早。

猜不到,罗帏昨夜曾双笑。

忆昨天街预赏时。

柳慳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

旧情惟有绛都词。

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正官桥柳润,候馆梅开,暮云凄冽。

泽国春归,是烧灯时节。

吹绽红蕖,挽低星斗,共水光澄澈。

霜瓦楼台,参差似与,蓬壶相接。

千骑遨游,万家嬉笑,帘卷东风,弄妆成列。

慢舞尊前,看轻盈回雪。

来岁今宵,舜韶声里,对六鳌双阙。

凤检飞来,玉骢去踏,青门华月。

堕剑遗弓未乾,断蓬漂梗不知寒。

月明正在行宫上,犹作瑶墀旧梦看。

夹路行歌尽落梅。

篆烟香细袅寒灰。

云移碧海三山近,月破中天九陌开。

追乐事,惜多才。

车声遥听走晴雷。

十年梦断钧天奏,犹记流霞醉后杯。

结山当衢面九门,华灯满国月半昏。

春泥踏尽游人系。

鸣跸下天歌吹喧。

深坊静曲走车辕,争前斗盛亡卑尊。

靓妆丽服何柔温,交观互视各吐吞。

磨肩一过难久存,眼尾获笑迷精魂。

貂裘比比王侯孙,夜阑鞍马相驰奔。

东风寒绝。

江城待得花枝发。

欲知此夜碧天阔下缺。

壶天不夜,宝炷生香,光风荡摇金碧。

月滟冰痕,花外峭寒无力。

歌传翠帘尽卷,误惊回、瑶台仙迹。

禁漏促,拼千金一刻,未酬佳夕。

卷地香尘不断,最得意、输他五陵狂客。

楚柳吴梅,无限眼边春色。

鲛绡暗中寄与,待重寻、行云消息。

乍醉醒,怕南楼、吹断晓笛。

江城春霁雪初融。

楼观瑞烟中。

向晚金莲无数,一时开遍东风。

多情太守,行携红袖,坐引金钟。

时出阳春绝唱,才名不减诗翁。

春城胜绝。

暮林风舞催花发。

垂云卷尽添空阔。

吹上新年,美满十分月。

红蕖影下勾丝抹。

老来牵强随时节。

无人知道心情别。

惟有蛾儿,惊见鬓边雪。

元宵三五。

正好嬉游去。

梅柳蛾蝉斗济楚。

换鞋儿、添头面,只等黄昏,恰恨有、些子无情风雨。

心忙腹热,没顿浑身处。

急把灯台炙艾炷。

做匙婆、许葱油,面灰画葫芦,更漏转,越煞不停不住。

待归去、犹自意迟疑,但无语空将,眼儿厮觑。

晚风微动,净扫天际,云裾霞绮。

将海外、银蟾推上,相映华灯辉万砌。

看舞队、向梅梢然昼,丹焰玲珑玉蕊。

渐陆地、金莲吐遍,恰似楼台临水。

老子欢意随人意。

引红裙、钗宝钿翠。

穿夜市、珠筵玳席,多少吴讴联越吹。

绣幕卷、散缤纷香雾。

笼定团圆锦里。

认一点、星球挂也,士女桃源洞里。

闻说旧日京华,般百戏、灯棚如履。

待端门排宴,三五传宣禁侍。

愿乐事、这回重见,喜庆新开起。

瞻圣主、齐寿南山,势拱东南百二。

酥雨烘晴,早柳盼颦娇,兰芽愁醒。

九街月淡,千门夜暖,十里宝光花影。

尘凝步袜,送艳笑、争夸轻俊。

笙箫迎晓,翠幕卷、天香宫粉。

少年紫曲疏狂,絮花踪迹,夜蛾心性。

戏丛围锦,灯帘转玉,拚却舞勾歌引。

前欢谩省。

又辇路、东风吹鬓。

醺醺倚醉,任夜深春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