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

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宁与骐骥亢轭乎?

将随驽马之迹乎?

宁与黄鹄比翼乎?

将兴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

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

赏析

作品赏析

1.放:放逐。2.复见:指再见到楚王。3.蔽鄣:遮蔽、阻挠。4.太卜:掌管卜筮的官。5.因:凭借。6.端策:数计蓍草;端,数也。拂龟:拂去龟壳上的灰尘。7.悃(kun3捆)悃款款:诚实勤恳的样子。8.送往劳来:送往迎来。劳,慰劳。9.大人:指达官贵人。10.婾生:贪生。婾,同"偷"。11.超然:高超的样子。高举:远走高飞。保真:保全真实的本性。12.哫訾(zu2 zi3足子):义同"趦趄",想前进又不敢的样子。栗斯:与"哫訾"同义。喔咿:想说话又不敢的样子。儒儿(ni2倪):与"喔咿"同义。妇人:指楚怀王的宠姬郑袖。13.突梯:圆滑的样子。滑(gu3骨)稽:一种能转注吐酒、终日不竭的酒器,后借以指应付无穷、善于迎合别人。如脂如韦:谓像油脂一样光滑,像熟牛皮一样柔软,善于应付环境。洁楹:度量屋柱,顺圆而转,形容处世的圆滑随俗。洁,借为"絜(xie2协)",《楚辞补注》引《文选》亦作"絜"。14.昂昂: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样子。15.氾(fan4泛)氾:漂浮不定的样子。凫(fu2伏):水鸟,即野鸭。此字下原有一"乎"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删。16.亢轭(e4饿):并驾而行。亢,同"伉",并也;轭,车辕前端的横木。17.驽(nu3努)马:劣马。18.黄鹄:天鹅。19.鹜:鸭子。20.溷(hun4混)浊:肮脏、污浊。21.千钧:代表最重的东西。古制三十斤为一钧。22.黄钟:古乐中十二律之一,是最响最宏大的声调。这里指声调合于黄钟律的大钟。23.瓦釜:陶制的锅。这里代表鄙俗音乐。24.高张:指坏人气焰嚣张,趾高气扬。25.谢:辞谢,拒绝。26.数:卦数。逮:及。屈原已经遭到放逐,三年了不能与楚王相见。竭尽智慧效忠君王,而仍被阻隔于小人的谗言。心中烦闷思虑紊乱,不知应该怎么办。就去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许多疑惑之事,愿请教先生帮我决断。"詹尹数好筹策拂拭龟壳说:"您将有什么见教之言?"屈原说:"我应该诚实勤恳抱朴尽忠?还是无休无止送往迎来八面玲珑?应该除草助苗努力耕耘?还是游说权贵以求取虚名?应该直言不讳不怕危及自身?还是贪图世俗富贵苟且偷生?应该远走高飞保全真性?还是阿谀逢承屈己从俗,奴颜婢膝地取媚妇人?应该廉洁正直清白自处?还是圆滑嬉笑,如油脂滑腻似熟皮柔能缠柱?应该气宇轩昂像矫健的千里驹?还是像水中的野鸭飘浮不定随波逐流,苟且保全身躯?应该与骏马并驾齐驱奔驰?还是追随劣马的步子?应该与天鹅并着翅膀飞翔,还是与鸡鸭争抢食粮?这到底哪个吉利哪个凶险?哪样不能做哪样可以干?世道浑浊秽恶不清,薄薄的蝉翼被认为很重,千钧之物却被认为太轻;发音宏亮的黄钟被毁坏抛弃,鄙俗的瓦釜之声却被说成雷鸣;谗佞的小人趾高气扬,贤能之士却没有声名。叹息着只能默默不出声,谁知道我的廉正坚贞?詹尹于是放下筹策辞谢说:"一尺有嫌它太短之处,一寸有觉其够长之时;美好的事物也会有所不足,高深的智慧也会有所不知;卦数的推算有所不及,神灵的法力有所不至。用您自己的心去思考,按您自己的意愿行动,龟卜蓍占实在不能料知此事。"【赏析一】  本篇究竟为谁所作,学术界有争议。自王逸《楚辞章句》明确地说“《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之后,直到晚清,一般学者对此并无疑义。崔述《考古续说·观书余论》则对此说断然翻案:“《卜居》、《渔父》,必非屈原之所作。”五四运动以来的《楚辞》研究者,如郭沫若、游国恩、陆侃如等均张其说。郭沫若就说:“《卜居》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作品。”(《屈原赋今译》)我们认为,王逸的说法和今人的说法并不矛盾,只是他们以各自所处时代的观点看问题罢了。先秦西汉人作文著书,往往不题作者姓名,现在所传先秦古籍的作者,大多是后人加上去的。而且那个时代特别讲究“家法”,“所谓家者,不必是一人之著述也,父传之子,师传之弟,则谓之家法。”(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推断其学出于某人,即署其名。《管子》、《晏子》、《吕览》等书多载作者死后之事,都属于这种情况。王逸以为《卜居》为屈原所作,是因为该篇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情感,至于它是否是屈原亲手所著,这不是他关注的问题。因此,王逸说《渔父》是屈原所作,但他在《渔父章句》的下文又说:“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渔父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这种今人看来前后矛盾的话,王逸并不以为是矛盾。汉人认为《卜居》是屈原所作,因为该篇出于屈子之学。今人否认屈原所作,是因为该篇的表达形式不像屈原亲手写定。至于屈原问卜的事到底是事实还是假托,恐怕不是主要问题。今人多以为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把《渔父》的问答作为一个情节过程来叙述,王逸的《楚辞章句》把《渔父》、《卜居》都作为事实来看待,是牵强附会。但是,既然两篇为“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所作,那么,他们当然知道屈原的行事了。而且问卜的事在屈原其他作品中也有反映。因此,说这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艺术手法,恐怕有以今人的创作方法衡量古人的嫌疑。  本篇以“卜居”名篇,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居,谓所以自处之方。”自处之方,就是篇中所讲的“何去何从”。古人以占卜决疑,“卜居”是说通过占卜来解决自己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社会。本篇一开始叙述屈原问卜时,说他“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似乎屈原心态极端矛盾,不知选择哪条人生之路。可是,如果我们一口气读完那十六个排比疑问句,以及那义愤填膺地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我们就会明白,诗人正是用问句的形式对比正反两方面的人生之路。作者的选择取舍,一目了然。他的问卜并非想求得一种答案,在全部疑问中,求得“何去何从”的意向并不强烈。相反,诗人用比喻和象征的说法区分强调善恶美丑的冰炭不容,表现对美善的坚执和对丑恶的弃绝。《卜居》中所流淌的屈原的情感,正是选择的痛苦和选择之后的痛苦。正如蒋骥所说:“《卜居》本意,盖以恶既不可为,而善又不蒙福,故向神而号之,犹阮籍途穷之泣也。”而王逸以为“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则是没有抓住本篇主旨的误解。朱熹认为是“屈原哀悯当世之人,发其取舍之端,以警世俗”(《楚辞集注》),也与大旨不十分贴切。本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开头和结尾的叙述,完全是散文的写法,中间用骈偶和散行句参错组成,用韵也较为自由,它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新体裁,是“不歌而诵”的汉赋的先导。 (伏俊连)【赏析二】人生选择的孤傲和哀愤——读屈原《卜居》  《卜居》和《渔父》,都记述了屈原对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显示了一位伟大志士身处黑暗世道的铮铮风骨。也许因为构成全文主体的,乃是诗人自己言论的缘故吧,后世往往又直指其作者为屈原。  即使是伟大的志士,也并非总是心境开朗的。不妨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他们的个人遭际,关联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心中反而更多不宁和骚动。其痛苦、愤懑的抒泻,也带有更深切的内涵和远为强烈的激情。  屈原正是如此。当他在《卜居》中出现的时候,已是强谏遭斥、远放汉北的“三年”以后。“忠而被谤”,能无哀愤?“既放”在外而找不到报效家国之门,能不痛苦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本文开篇描述他往见郑詹尹时的神思萧散之状,正告诉读者:一种怎样深切的痛苦和骚动,在折磨着这位哲人的心灵。  这痛苦和骚动的展开,便是构成全文主体的卜问之辞。篇目题为“卜居”,可见卜问的是有关安身立命的大问题。而当诗人发出“宁……将……”的两疑之问时,显然伴随着对生平遭际的庄肃回顾。因而诵读这节文字,只有联系屈原的崎岖经历,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间的情感推涌和涨落。  “吾宁悃悃款款(勤苦忠厚貌)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这庄严的回顾,似于是从青年时代的修身立业开始的。思绪悠悠却又突兀而问,平静中带着自信,突兀中夹几分焦虑,表现的是一种志在兴邦,而急于有所作为的青年之思考和选择。接着的“吾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权贵)以成名乎?”则又情绪激昂起来,于自信中汩汩涌腾出一派傲气——正如屈原在《桔颂》中就骄傲表述的,他“苏世独立”、“廓其无求”,誓志靠自己的“力耕”,来实现“诛锄”天下“草茅”的壮愿,而决不愿向腐朽的权贵攀附、折腰!这便是青年屈原,在踏上楚国政坛前夕所作出的人生选择。这与当时的许多纨袴子弟,为了实现个人对名位、富贵的企盼,而奔走钻营于王公大人府邸,构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  到了“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句的跳出,屈原的思绪,大抵已回顾到他担任楚怀王左徒时期。当时,诗人正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的满腔热忱,投身于振兴楚国、改革朝政的大潮之中,同时也就与朝中的旧贵族势力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卜问中由此滚滚而发的两疑之问,正成了这一冲突景象的惊心写照:一边是屈原的“竭知尽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一边则是贵族党人的“竞进贪婪”,不惜走后宫“妇人”(怀王之妃郑袖)的门路,以“哫訾栗斯”的阿谈献媚,换取权位和私利。一边是屈原“廉洁正直”,为楚之安危强谏怀王,甘冒“正言不讳以危身”之祸;一边则是贵族党人“突梯滑稽”(圆滑讨好)的巧言令色、颠倒黑白,向屈原施以中伤和谗毁。屈原的遭受迫害和被怀王暴怒“放流”,就正发生在这十数年间。当诗人回顾这一段遭际时,胸中便充塞了无量的悲愤。两疑式的发问,因此挟带着怫郁之气排奡直上,正如阵阵惊雷碾过云霾翻沸的夜天,足令狐鬼鼠魅为之震慑。两种绝然相反的处世哲学的尖锐对立,在这节铺排而出的卜问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在如此尖锐的对立中,屈原的选择是孤傲而又坚定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为国为民的献身之路,愿效“骐骥”的昂首前行和“黄鸽”的振翮高翥,而决不屑与野凫“偷生”、与鸡鹜“争食”!但这选择同时又是严峻和痛苦的,因为它从此决定了屈原永不返朝的悲剧命运。忠贞徙倚山野,邪佞弹冠相庆,楚国的航船触礁桅折,楚怀王也被诈入秦身死!处此“溷浊而不清”的世道,诗人能不扼腕啸叹?文中由此跳出了最愤懑、最奇崛的悲呼之语:“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佞的嚣张、朝政的混乱,用“蝉翼”的变轻为重、“瓦釜”的得意雷鸣喻比,真是形象得令人吃惊!全篇的卜问以此悲呼之语顿断,而后发为“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的怆然啸叹。其势正如涌天的怒浪突然凌空崩裂,又带着巨大的余势跌落。其间该蕴蓄着这位伟大志士,卓然独立、又痛苦无诉的几多哀愤!  这就是构成《卜居》主体的卜问之辞,从形式上看,它简直就是一篇直诘神明的小《天问》。但由于《卜居》所问,均为诗人身历的现实遭际,其情感的抒泻就不像《天问》那般舒徐,而是与自身奋斗道路的选择、蒙谗遭逐的经历一起,沸涌直上、翻折而下,带有了更大的力度。其发问也不同于《天问》的一气直问,而采取了“宁……将……”的两疑方式,在对立铺排中摩奡震荡,似乎表现出某种“不知所从”、须由神明决断的表象。但由于诗人在两疑之问中寓有褒贬笔法,使每一对立的卜问,突际上都表明了诗人的选择立场。如问自身所欲坚守的立身原则,即饰以“悃悃款款”、“超然高举”、“廉洁正直”之词,无须多加探究,一股愿与慨然同风的正气,已沛然弥漫字行之间。对于群小所主的处世之道,则斥之为“偷生”、“争食”,状之为“喔咿儒儿”、“突梯滑稽”,那鄙夷不屑之情,正与辞锋锐利的嘲讽勃然同生。与对千里之驹“昂昂”风采描摹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对与波上下之凫“氾氾”丑态的勾勒——其间所透露的,不正是对贵族党人处世哲学的深深憎恶和鞭挞之情么?明睿的“郑詹尹”对此亦早已洞若观火,所以他的“释策而谢”,公然承认“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也正表达了对屈原选择的由衷钦佩和推崇。  寓诗人的选择倾向于褒贬分明的形象描摹之中,而以两疑之问发之,是《卜居》抒泻情感的最为奇崛和独特之处。正因为如此,此文所展示的屈原心灵,就并非是他对人生道路、处世哲学上的真正疑惑,而恰是他在世道溷浊、是非颠倒中,志士风骨之铮铮挺峙。《卜居》所展示的人生道路的严峻选择,不只屈原面对过,后世的无数志士仁人千年来都曾面对过。即使在今天,这样的选择虽然随时代的变化而改换了内容,但它所体现的不坠时俗、不沉于物欲的伟大精神,却历久而弥新,依然富于鼓舞和感染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一读《卜居》无疑会有很大的人生启迪:它将引导人们摆脱卑琐和庸俗,而气宇轩昂地走向人生的壮奇和崇高。 (潘啸龙)[url=http://jhl.iok.cn/article/lmjxku/200412/401.asp]http://jhl.iok.cn/article/lmjxku/200412/401.asp[/url]

诗人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 30篇诗文

诗文推荐

宦学因之当卜居,定能骑舫遍林湖。

遗编早已探千古,绪论何难夺万夫,近日人才愁閴寂。

此君风味极芳腴,香山老子閒无事,张丈殷兄或许呼。

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

浊水污人思,野寺为我清。

昔游有遗咏,枯墨存高甍。

故人独未来,一樽谁与倾。

北风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前望邦沟路,却指铁瓮城,茅檐卜兹地,江水供晨烹。

试问东坡翁,毕老几此行。

奔驰力不足,隐约性自明。

早为归耕计,免惭老僧荣。

〈僧荣,斗野主人也。

子瞻将卜居丹阳蒜山下,此亭正当归路,故云尔。

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只风情。

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不祷自安缘寿骨,苦藏难没是诗名。

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

蜗壳殳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

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

跪履数従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

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鶗鴂鸣。

自琐闼以病得请奉祠。

卜居青墩。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

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拿舟晚。

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地脉从来是福乡,广文高致更无双。

青精饭熟云侵灶,白dk裘成雪溅窗。

度日竹书千万字,经冬朮煎两三缸。

鲈鱼自是君家味,莫背松江忆汉江。

一篇泷吏可书绅,莫向长沮更问津。

老去常忧伴新鬼,归来且喜是陈人。

曾陪令尹苍髯古,又见郎君白发新。

回首天涯一惆怅,却登梅岭望枫宸。

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初。

会见四山朝鹤驾,更看二李控鲸鱼。

欲従抱朴传家学,应怪中郎得异书。

待我丹成驭风去,借君琼佩与霞裾。

?仆昔为开封幕,先公为赤令,暇日相与论内外丹,且出其丹示仆。

今三十年,而见君曲江,同游南华,行山水间数日,道旧感叹,且劝我卜居于舒,故诗中皆及之。

?

一春看又尽,问何日、是归年。

望五岭重关,九嶷叠翠,满目藩垣。

苍梧几时舣棹,许论文、高议仰英贤。

夜立残花影月,朝盼尽柳阴船。

天台山水世间研。

天老赤城连。

好收拾兰庄,白云深处,咏卜居篇。

重寻旧游莺燕,恐无心、待雁夕阳边。

声迹今犹密迩,鸾笺莫厌频传。

思君一夕或三起,诗卷曷从来眼里。

骤疑笑语接秋窗,不悟江山隔吾里。

近来海内诗好谁,贱目可怜空贵耳。

谪仙既作东山称,杜陵亦贵衡阳纸。

吾人得穷固其分,幽谷安能争市倚。

何当与子弃兹世,卜居在在佳山水。

不同渊明田潠,即效龟蒙耕甫里。

文成不作封禅词,相我于耜并举趾。

群英济济登庙堂,无复幽人卧空谷。

胡为冠带隐廛市,有似山海遗珠玉。

先生风度与人殊,面如蠙玉仍秃须。

侯门不挂一步脚,厌杀人间呫嗫儒。

蒋陵白下清溪曲,垂柳疏疏数椽屋。

芸窗磊落一万卷,客去自倚风轩读。

秦淮买竹起高楼,兴来酌酒楼上头。

科头举白乱浮客,胡琴羌笛声啾啾。

朋宾自饮还自散,先生醉眠忘早晏。

蒲葵巨扇醉不醒,人定钟阑始知饭。

沉酣本以陶性灵,有时兀坐还惺惺。

屯蒙火足金母啸,卦气白白升黄庭。

看君出处有妙策,为人不迁亦不激。

随时无怪互隐显,意欲不遣人人识。

我作初交沈逸民,卜居遂与先生邻。

雪中长趿东郭履,花下时挂渊明巾。

生平落落人少喜,先生一见便知己。

非因性情酷相似,安得倾倒能如此?

居安食饱即为家,山林未必强京华。

君不见西湖处士骨已朽,至今惟有寒梅花。

白首苕溪几我乡,青眼弁山如故友。

诛茅晚岁合岩栖,漂梗一生嗟浪走。

往往每来每太息,去去一步一回首。

檐楹之雄谁氏室,基堂宜为后人有。

荣华谬作长久计,荡盈要以仁谊守。

室空无人人不问,天固遗公公信否。

轮奂雅宜凤池人,权舆本自凤池手。

付之勋阀可无憾,会与令名俱不朽。

雅怀卜邻非卜居,嚣尘可暂不可久。

新亭巀{上山下臬}城之巅,佳致回环天所就。

与山似有他年约,相向每为长者寿。

碧鲜苍润被草木,暖翠晴光排户牖。

时复一觞浇磊磈,下视群峰皆培塿。

乃知韫玉山有辉,更觉看山公不负。

向来曾试西垣策,只今聊绾南丰绶。

胸中水鉴极泾渭,笔下瑰辞粲琼玖。

倾盖视我平生交,曳裾陪公众客后。

喜见成都宅一区,恨无负郭田数亩。

去住还当惭二老,穷独已复成一叟,门前剥啄非他人,我来问字不载酒。

百花潭上,但荒烟秋草。

犹想君家屋乌好。

记当年,远道华发归来,妻子冷,短褐天吴颠倒。

卜居少尘事,留得囊钱,买酒寻花被春恼。

造物亦何心,枉了贤才,长羁旅、浪生虚老。

却不解消磨尽诗名,百代下,令

青溪道士餐白石,扫地焚香坐空碧。

月映蒹葭秋水宽,雪覆栟榈暮云圻。

山深路僻无人烟,沙泠天空留虎迹。

可惜一朝不自坚,来作清朝兰省客。

烈日骑马堀堁中,搔首乾坤嗟迫迮。

下笔连蜷雌蜺气,吐口夭矫丹霞色。

雄心不除侠骨存,十年学道亦何益。

何物美器横相加,籍籍声满长安陌。

长安大道连平沙,王侯戚里纷豪华。

银台画阁三千尺,绣箔珠楼十万家。

省郎卜居穷巷里,车马趋之若流水。

争设琼筵借彩毫,朝入西园暮东邸。

摛辞尽道李王孙,执辔皆称魏公子。

主人轰饮醉向天,淋漓红烛落花前。

银汉半斜沉夜柝,繁霜歌罢弹哀弦。

有客醒然不御酒,独拥香炉对暝烟。

吁嗟乎!

美服人所指,器盈神理殃。

为欢尚未毕,含沙已在旁。

匹夫睚眦修七箸,恶声狺狺安可量。

子兰谗屈平,登徒毁宋玉。

谓奏相如琴,未灭淳于烛。

祢生鼓吏惭未能,幼舆丘壑无不足。

青天何高高,白日去莽莽。

出门眼看北邙山,令人万事抛漭瀁。

玉柙珠襦寒雨中,金罍宝瑟高堂上。

不闻黄鹄游洿池,岂有神龙挂鱼网。

我欲掩口笑古人,古人英雄亦不达。

子房赤松待兴汉,范蠡五湖须霸越。

即如蒙庄与灌园,安用云台悬日月。

马蹄鸡肋空有无,欲休即休何所图。

亦不用百官祖道集征虏,亦不用君王诏书赐鉴湖。

一骑萧然下风雪,空壕斜日啼城乌。

耻为执虎子,宁待车生耳。

懒视张仪舌,不问待诏齿。

是非野鹤骞孤霞,恩怨金幹擘海水。

脱我今日之红尘,还我旧时之白云。

王绩罢官因坐酒,介推身隐讵须文。

风雷不能为之驱,阴阳不能为之铸。

胡鹰翻然掣金锁,碧落茫茫堕秋雾。

铜马当年悔陆沉,自怜黑发早抽簪。

当门杨柳黏天碧,绕屋松杉满地阴。

故人他日如相访,万树桃花何处寻?

涛,两岸桑麻映日,人善地僻,可为终焉之计,自号曰养老庵,以小词寄万叠山横翠,千盘河曲长。

居民安土乐农桑。

流水落花香。

卜此安居养老。

一任形枯心槁。

不摇不动寄残年。

何处觅神仙。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

怪君西行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

(君一马两仆率然相访,逆旅多呼尚书,意谓君都头也。

)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君前有诗见寄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迩来又见三黜柳,共此暖热餐毡苏。

酒肴酸薄红粉暗,只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

(郡中日与欧阳叔弼、赵景贶、陈履常相従,而景文复至,不数日柳戒之亦见过,宾客之盛,顷所未有。

然不数日,叔弼、景文、戒之皆去矣。

)何时归帆氵斥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景文近卜居九江,近甘棠湖。

魏王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

不辞破作两大樽,只忧水浅江湖窄。

我材aa18落本无用,虚名惊世终何益。

东方先生好自誉,伯夷子路并为一。

杜陵布衣老且愚,信口自比契与稷。

暮年欲学柳下惠,嗜好酸咸不相入。

金山也是不羁人,早岁闻名晚相得。

我醉而嬉欲仙去,傍人笑倒山谓实。

问我此生何所归,笑指浮休百年宅。

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

重冈已隔红尘地断,村落更年丰。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

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

(蒋诗记及第时琼林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羡。

)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位正三槐,光生九族。

人间一梦黄粱熟。

迩来荆楚地行仙,卜居深在延原北。

笑问从前,谁调玉烛。

当筵鲍老那能曲。

山中饮酒是生涯,欲归未果成烦促。

衍师本儒生,眉骨甚疏峭。

轩然出人群,快若击霜鹞。

早尝垂长绅,挟册诵周邵。

欲陈兴坏端,往应乞言诏。

乾纲会中颓,四海起攘剽。

仰头望天扃,氛祲匿羲曜。

蕃邦日寻兵,纁玉罢朝頫。

木颠岂绳维,长往遂沦耀。

披缁别家人,欲挽首屡掉。

超哉休远徒,高躅愿追绍。

初来北城刹,驻锡问宗要。

相逢共宵哦,篝火树间照。

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

我或劝之冠,不答但长笑。

留连忽中离,名山赴佳召。

颇知此行乐,夙志酬历眺。

吴峰戴襆登,楚水投文吊。

江秋雨鸣濑,海曙霞发峤。

灵奇务穷搜,不惮蹑遐徼。

东归始安禅,幽谷斩蓬藋。

坐敷云中衾,薜屋一涧缭。

前年逐戎旃,野出事田獠。

是时阴飙作,山黑卷狂烧。

不畏猛虎过,车宿傍枫庙。

闻师隔烟岭,无寐听猿叫。

晨兴雪满壑,衣湿寒木燎。

空林断樵踪,兀兀见来轿。

相邀至岩扉,山竹穿叫条。

深房煮山药,干叶焰风铫。

顿释行旅颜,瓢绿欣饮釂。

促还不能淹,喧寂叹殊调。

迩来竟何成,三十匪年少。

恨无关弧力,结束从嫖姚。

闲坊借书披,危坐似持钓。

行忧釜见夺,谒恐冠遭溺。

逢人戒谈时,涩缩刀在鞘。

军鼙五月急,市闭无贱粜。

壮气渐欲磨,妻孥困缠绕。

堂筵宾履疏,暑夕行熠耀。

师来赠长句,有誉无鄙诮。

组章眩芬涘,金奏聆要眇。

据梧起豪诵,心疢浑可疗。

回顾平生吟,真咽蚯蚓窍。

上天宰玄化,乱治方叵料。

性命如穷鳞,倘或脱罾枿。

卜居计已决,不待龟灼燋。

过湖就稻蟹,静处容不肖。

安能效群女,倚恃斗妍妙。

泳风或鸣桡,耕月还荷。

师当重见寻,东皋一舒啸。

通经应童科,诗书尤所长。

生儿有如此,族党真有光。

五车举舌端,观者绕回廊。

崭新露头角,志气何坚刚。

七岁古所难,一目书五行。

毋乃天帝孙,为织云锦裳。

自觉我形秽,明珠在我傍。

麟经穷终始,猿臂射艺场。

覆诵公堂上,时维十月阳。

同僚发嗟叹,喜子同举觞。

我非韩昌黎,附绪寻茫茫。

犹拟作一序,如送童子张。

读书宜闭门,不迎亦不将。

六经漱芳润,闇然名日彰。

上书愿鬻汉,负鼎期干汤。

幼学欲壮行,少年非所当。

细字缀语言,漏声夜未央。

短檠提案前,帘幕风露堂。

博洽精经史,纵横鹜皇王。

逢源欲深造,不息思自强。

上必希贤圣,下期为隽良。

时乎时不再,夜气毋牿亡。

缅想唐宗室,姓名今馨香。

长吉非凡流,劲词摩穹苍。

锦囊搜佳句诗体轹齐梁。

长源有仙骨,頫笑余子忙。

鸣珂乃言志,宁忍驹服箱。

卓哉二君子,驰声翰墨场。

愿子勉未至,多歧戒亡羊。

举动思古人,远到胡可量。

召见金銮殿,承恩七宝床。

假直秘书阁,遍览万卷藏。

此是君家事,射策宜为郎。

万人吾往矣,所向俱披猖。

蝜蝂戒缘高,失手千丈强。

散仙戒追陪,埃壒惊劻勷。

顾我理一同,强颜补千疮。

催科政何拙,劝民务农桑。

戴星廑出入,艰险身备尝。

未寻三径盟,徒积九回肠。

为米耻折腰,卜居筑林塘。

我赋归去来,观子鹏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