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

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翻溪未遇,传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文及翁登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览西湖时作的,抒发了作者忠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严厉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政治腐败和不图恢复的现状,同时对其偏安一隅深感忧愿。“一勺西湖水”,起句点题。一勺,比喻西湖范围小,溶量浅。然而这一弯湖水,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屏障。为加强语气 ,作者连用“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两个排比句,犀利揭露南宋历朝君王固循保守腐朽生活 。“一勺 ”与“百年”形成了数字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从北宋亡国的事实引出沉痛教训,语气转为忧郁,如同在哭泣。洛阳是北宋的西京,城市繁荣,有各种奇花异石、园林胜景,它的兴废,标志着天下的治乱盛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废兴。”“高亭大榭,烟水焚燎,化而为灰烬。”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本词回首洛阳花石尽”好像化用此语而影射北宋末年的历史。徽宗赵佶为建造寿出艮岳,派朱勔到江南一带收取奇花异石,扰乱百姓,直接引发方腊起义,最后,金兵终于灭掉北宋王朝 ,故都沦陷。作者有感于此,眺望北方,洛阳花石已化为灰烬,汴京宫殿亦已成为黍离之地,淹没于迷茫烟雾之中,岁月渐久,南渡君臣也已将它遗忘。“回首”二句通过回忆和想象“洛阳花石”和“黍离之地”,盛衰互相对比,抚今追昔,讽刺意义已十分明显 ,“更不复 ,新亭堕泪”“更不复”三字领起,递进一层,由微婉的讽刺转而直接抨击现实。繁华的故都已荒败不堪,南渡君臣又不思收复,甚至没有一个空发感叹的人存在!作者内心的悲愤再也压抑不住,语调也由抑郁低沉转为亢奋激越。“簇乐红妆摇画舫”,指的是湖上笙簧竞奏仕女混杂寻欢作乐景象。面对这种场面,作者禁不住想起西晋末年祖逖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故事。祖逖的誓言犹萦绕在耳边,可眼前满载“簇乐红妆”的西湖画舫中,却不能找到他的身影,一边是沦陷荒芜的国土,一边是纸醉全迷的生活,因此作者禁不住要迸发出“千古恨,几时洗”这样悲愤填膺的呼声。以上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愤苦闷的情怀 。下片紧承“ 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评论时事。“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三句表明作者立志救国的凌云壮志和要求朝廷起用贤才的愿望。澄清志,见《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充分表现作者欲挽狂澜、澄清中原的政治理想与抱负。“磻溪未遇”和“傅岩未起”,分别用姜太公遇周文王和殷高宗重用傅说的典故,指明必须大力起用贤才才能振兴国运,谋图规复,“国事如今谁依仗?衣带一江而已”两句,回答结合,腐败不堪的南宋王朝不懂得依靠人力而只想倚仗长江天险,这种盲目求安的心理,给予辛辣的讽刺。“衣带”指的是长江之狭窄不足凭借。“便都道、江神堪恃”是对一班昏庸君臣亡国论调的揶揄讽刺之词。最后,“借问”几句,笔锋一转,对士大夫中不问国事的风气也作了尖锐的批评 。南宋国力衰弱 ,朝廷当然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 ,却一味寄情于山水,对国事不闻不问,也加剧了社会政治的危机。孤山林处士,指北宋初年的高士林逋,他隐居在西湖的孤山 ,种梅养鹤 ,一生不做官。他生当北宋太平之世,不求宦达,可以说是清高的表现。但南宋后期国家危机四伏,这班士大夫却以忘却国事互相标榜,这无疑是消极逃避责任的表现 ,因此难怪作者要发出“天下事,可知矣”如此沉重的感慨了。联系上片歇拍“千古恨,几时洗”,可见作者内心的忧愤之情!这首词不遗余力地抨击当时苟安之风,词中多用设问和感叹句 ,形式多样作者或通过对比提问 ,如“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或自问自答,如:“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或通过发问表感慨,如:“千古恨,几时洗”。此词语言风格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这是辛氏词人“以文为词”的一个突出特点,此词总起来看,可以说是南宋词中的《陈政事书》。

诗人简介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宝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为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景定三年(1262),以太学录召试馆职,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秘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国子司业,为礼部郎官兼学士院权直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年末,以直华文阁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传。《全宋词》据《钱塘遗事》卷一辑其词一首。► 9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疑万疑,只是一疑。

若能决此一疑,免教节上生枝。

扁舟几日为诗留。

老景人怀一羽轻。

叔子拟度骅骝前。

灯火楼高,移下一天星斗。

峰势欲开树为遮,崔鬼画态间槎枒。

本来枫(木解)经霜染,错认夕阳一片霞。

书载五云,绣添一线。

剥尽群阴,天心复见。

惟有龟毛拂,今古无迁变。

松根石上笑谈空。

切忌随他语脉转。

断人性命,不劳余刃。

四海一家,风恬浪静。

溪东溪西水牯,四海五湖皇化,俱胝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赵州无拣择,五年分疏不下。

南山忍俊不禁,今日轻酬重价。

殿陛程文被十行,要搜鲠论献朝堂。

点头只欠饶三好,强项须教受一章。

耿耿古心憎肮脏。

茫茫俗眼笑荒唐。

大官羊肉非吾羡,一筹藜羹劣可尝。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歇者无心穫者力。

分明只个是家风,会得种田博饭喫。

要问南枝消息早,一阳恰喜方回。

望前二日验云台。

祥光呈五色,瑞彩上三台。

生机一脉何尝息,正看用世真才。

调羹手段此胚胎。

文明观盛会,直待六阳来。

晚妆新试碧衫凉。

金鸭犹残昨夜香。

柳际风来月满廊。

一双双。

人对鸳鸯浴小塘。

火云影裡一叶落,玉鉴光中便见秋。

一任秋来又秋去,大江依旧向东流。

无变易,有来由。

塞鸿何处,白鹭沧洲。

数声渔笛烟村晚,狼籍断霞闲钓舟。

坐,入夏{左口右亲}钱无一个。

催免丁,县里公人到。

日永风清,雷奔电卷。

无位真人,略通一线。

一阳生,万汇生。

正当生,作麽生。

群阴消殄,吾道大亨。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

身非肉团,心如墙壁。

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

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叩槛出鱼鳖,诗成一笑粲。

不是蛾儿不是酥。

化工应道也难摹。

花儿清瘦影儿孤。

多情处,时有暗香浮。

试问玉肌肤。

夜来霜雪重,怕寒无。

一枝欲寄洞庭姝。

可惜许,只有雁衔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