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

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翻溪未遇,传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文及翁登第后与同年进士一起游览西湖时作的,抒发了作者忠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严厉斥责了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政治腐败和不图恢复的现状,同时对其偏安一隅深感忧愿。“一勺西湖水”,起句点题。一勺,比喻西湖范围小,溶量浅。然而这一弯湖水,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屏障。为加强语气 ,作者连用“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两个排比句,犀利揭露南宋历朝君王固循保守腐朽生活 。“一勺 ”与“百年”形成了数字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从北宋亡国的事实引出沉痛教训,语气转为忧郁,如同在哭泣。洛阳是北宋的西京,城市繁荣,有各种奇花异石、园林胜景,它的兴废,标志着天下的治乱盛衰。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废兴。”“高亭大榭,烟水焚燎,化而为灰烬。”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本词回首洛阳花石尽”好像化用此语而影射北宋末年的历史。徽宗赵佶为建造寿出艮岳,派朱勔到江南一带收取奇花异石,扰乱百姓,直接引发方腊起义,最后,金兵终于灭掉北宋王朝 ,故都沦陷。作者有感于此,眺望北方,洛阳花石已化为灰烬,汴京宫殿亦已成为黍离之地,淹没于迷茫烟雾之中,岁月渐久,南渡君臣也已将它遗忘。“回首”二句通过回忆和想象“洛阳花石”和“黍离之地”,盛衰互相对比,抚今追昔,讽刺意义已十分明显 ,“更不复 ,新亭堕泪”“更不复”三字领起,递进一层,由微婉的讽刺转而直接抨击现实。繁华的故都已荒败不堪,南渡君臣又不思收复,甚至没有一个空发感叹的人存在!作者内心的悲愤再也压抑不住,语调也由抑郁低沉转为亢奋激越。“簇乐红妆摇画舫”,指的是湖上笙簧竞奏仕女混杂寻欢作乐景象。面对这种场面,作者禁不住想起西晋末年祖逖中流击楫、矢志北伐的故事。祖逖的誓言犹萦绕在耳边,可眼前满载“簇乐红妆”的西湖画舫中,却不能找到他的身影,一边是沦陷荒芜的国土,一边是纸醉全迷的生活,因此作者禁不住要迸发出“千古恨,几时洗”这样悲愤填膺的呼声。以上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愤苦闷的情怀 。下片紧承“ 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评论时事。“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三句表明作者立志救国的凌云壮志和要求朝廷起用贤才的愿望。澄清志,见《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充分表现作者欲挽狂澜、澄清中原的政治理想与抱负。“磻溪未遇”和“傅岩未起”,分别用姜太公遇周文王和殷高宗重用傅说的典故,指明必须大力起用贤才才能振兴国运,谋图规复,“国事如今谁依仗?衣带一江而已”两句,回答结合,腐败不堪的南宋王朝不懂得依靠人力而只想倚仗长江天险,这种盲目求安的心理,给予辛辣的讽刺。“衣带”指的是长江之狭窄不足凭借。“便都道、江神堪恃”是对一班昏庸君臣亡国论调的揶揄讽刺之词。最后,“借问”几句,笔锋一转,对士大夫中不问国事的风气也作了尖锐的批评 。南宋国力衰弱 ,朝廷当然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士大夫 ,却一味寄情于山水,对国事不闻不问,也加剧了社会政治的危机。孤山林处士,指北宋初年的高士林逋,他隐居在西湖的孤山 ,种梅养鹤 ,一生不做官。他生当北宋太平之世,不求宦达,可以说是清高的表现。但南宋后期国家危机四伏,这班士大夫却以忘却国事互相标榜,这无疑是消极逃避责任的表现 ,因此难怪作者要发出“天下事,可知矣”如此沉重的感慨了。联系上片歇拍“千古恨,几时洗”,可见作者内心的忧愤之情!这首词不遗余力地抨击当时苟安之风,词中多用设问和感叹句 ,形式多样作者或通过对比提问 ,如“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或自问自答,如:“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或通过发问表感慨,如:“千古恨,几时洗”。此词语言风格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这是辛氏词人“以文为词”的一个突出特点,此词总起来看,可以说是南宋词中的《陈政事书》。

诗人简介

文及翁(生卒年不详)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宝祐元年(1253)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为昭庆军节度使掌书记。景定三年(1262),以太学录召试馆职,言公田事,有名朝野。除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秘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咸淳元年(1265)六月,出知漳州。四年,以国子司业,为礼部郎官兼学士院权直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年末,以直华文阁知袁州。德祐初,官至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将至,弃官遁去。入元,累征不起。有文集二十卷。不传。《全宋词》据《钱塘遗事》卷一辑其词一首。► 9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玄上玄玄且莫寻。

日常除划我人心。

清闲欢乐作知音。

莫向灵台留一物,自然结正水中金。

恁时云步上瑶岑。

圆觉空明,胡来汉现。

一点灵光,万化千变。

不迟一步,不疾一刻。

明眼衲僧,如何会得。

娄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莲叶初生南浦。

两岸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

凝伫。

凝伫。

楼外一江烟雨。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

冲冲来往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

考之溱洧功何辽,

玉女开金殿,金公锁玉关。

真清真净养胎仙。

云透坎离间。

贪看灵光上下。

忘了之乎也者。

神珠吐出九般霞。

跨鹤赴仙家。

马风乾。

有微言。

一别风仙恰二年。

思心似倒县。

去无缘。

阙盘缠。

乞化长安自肯钱。

成人在众贤。

几年豢虎费提虞,一旦芟夷快决疽。

黼扆可曾轻赫怒,金瓯幸示失枝梧。

戎车喜奏肤公捷,独柳宁烦伛偻诛。

更愿清朝惩往辙,剩须汲折奸觎。

一点灵明潜启悟。

天上人间,不见行藏处。

四海八荒惟独步。

不空不有谁能睹。

瞬目扬眉全体露。

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

万劫轮回遭一遇。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一国之中,圣主最尊。

四民之中,君恩最重。

衲重居四民之外,正当今日如何报恩。

万年松顶拂云高。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撞出妨胎海岳昏,指天指地若无人。

年年倾尽西湖水,难洗耳恭听瞿昙满面尘。

凄凉一似观堂僧。

列列挈挈,硗硗聱聱。

廓然无圣,平地吃交。

鼻孔生三窍,眉毛只一般。

奇哉王道士,头戴桦皮冠。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目前一机,万化千变。

甚处见得,西风一阵来,落叶两三片。

一头却过六七岭,两足几乎百十斤。

恰喜故人能下榻,檠窗樽酒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