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  起笔缴足送行题面,“东北”一联气势磅礴,不惟文武兼领,且用事恰切,寓意深刻。下片历数入蜀景色———庐山瀑、赤壁浪、铜鞮月,以阔其心胸,壮其行色。结韵回应篇首,万里雪飘,寒梅怒放,人品、友谊、别情,一总囊入,豪迈隽永,韵味无穷。  ②蜀道登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③“还自叹”三句:已值中年,最不堪离别之苦。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④“东北”两句:以蜀中历史人物相勉,希友人在文治武功上作出贡献。“东北”句: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曾上《出师表》以明志,正切稼轩伐金心意。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西南”句: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西汉武帝时,唐蒙不恤民意,蜀中骚乱。武帝命司马相如作《喻巴蜀檄》,斥唐蒙而安抚蜀民。西南:川蜀地处西南。檄(xí席):檄文,即告示,指《喻巴蜀檄》。  ⑤“把功名”两句: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贵人,此指李正之。如椽(chuán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典出《晋书·王珣传》:“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⑥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稼轩曾官湖南、湖北,故谓“吾能说”。  ⑦“要新诗”四句:请友人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娇》词和《赤壁赋》凭吊之。词的起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辛词的“千古浪”即由苏词而来。铜鞮(tí提):铜鞮在今湖北襄阳。唐人雍陶《送客归襄阳旧居》诗:“惟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  ⑧“正梅花”两句:暗用陆凯寄梅事。《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陆自江南寄梅一枝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url=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url]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魂梦断,难寻觅。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谁把秋香,偏著意、植根姑射。

尘土外、鲜鲜元有,可人容质。

日久渐随芜共没,岁寒还与松同洁。

傲新霜、还有两三枝,天应惜。

巾自漉,醅微白。

人已老,欢犹昔。

爱此花不负,渊明清节。

醉里不知人世换,悠然独倚西风立。

问一中、时复慰穷途,何如泣。

苒苒飞云横画阑。

黄昏烟雨满江干。

小梅香浅不禁寒。

楼上风轻帘不卷,酒红销尽昼妆残。

玉人斜拈一枝看。

晓傍苍崖,滴寒露、研朱点易。

五十四卦为归姝,惟幽人吉。

彼美人兮春上下,如吾徒者山南北。

辨一生、坚壁卧烟霞,诗无敌。

人间世,胶中漆。

功名事,刀头蜜。

放乾坤醉眼,看朱成碧。

曾共梅花相尔汝,尽教雪后无消息。

莫怕寒、容易嫁东风,春狼藉。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余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噫吁,西来何所图,未开花五叶,先坏一茎芦,秋风吹恨满江湖。

雨涩风悭,双溪閟、几曾洋溢。

长长是、非霞散绮,岫云凝碧。

修禊欢游今不讲,流觞故事何从觅。

待它时、水到却寻盟,筹输一。

燕舞倦,莺吟毕。

春肯住,才明日。

池塘波绿皱,小荷争出。

童子舞雩浑怅望,吾人提笔谁飘逸。

记去年,修竹暮天寒,无踪迹。

秋意冷然,对宇宙、一尊相属。

君看取、都无凝滞,天机纯熟。

水拍池塘鸿雁聚,露浓庭畹芝兰馥。

笑何曾、一事上眉头,萦心曲。

兴不浅,船明玉。

人更健,巾横幅。

问人间底处,升沉迟速。

气压暗岩虹半吐,眼明平楚云相逐。

但年年、屈指问西风,_新_。

午转槐阴,正炎暑、侵肌似醉。

问何处、披襟散发,解衣扬袂。

傍沼茅亭杨柳绿,倚崖草阁梧桐翠。

唤玉人、纤手掬清泉,生凉意。

开枕簟,浮瓜芰。

琼液浅,歌喉细。

对文禽雪鹭,助成幽致。

十顷碧莲潇洒国,万竿修竹清凉世。

算此时、情绪有谁同,吾侬自。

一派秋声,年年向、初寒时节。

早又是、半天惊籁,满庭鸣叶。

几处捣残深院日,谁家敲落高楼月。

道声声、总是玉关情,情何切。

斗云起,偏激烈。

随风去,还幽咽。

正归鸿帘幕,栖鸦城阙。

闺阁幽人千里思,江湖旋客经年别。

当此时、寂寞倚阑干,成愁结。

一笑相携,且休管、兔升乌坠。

那更是,可人宾客,未饶崔李。

金叵罗中__莹,玉玲珑畔歌珠缀。

望湖光、一片浸韶光,真双美。

云彩襞,能纤细。

云絮聚,能黏腻。

料出山归岫,等闲间尔。

碧沚风流人去后,石窗景物春深里。

算邯郸、客梦几惊残,炊犹未。

看君人物汉西都。

过吾庐。

笑谈初。

便说公卿,元自要通儒。

一自梅花开了后,长怕说,赋归欤。

而今别恨满江湖。

怎消除。

算何如。

杖屦当时,闻早放教疏。

今代故交新贵后,浑不寄,数行书。

元帅筹边,谁肯办、向前一著。

大丞相、孙儿挺伟,素闲兵略。

杨柳依依烟在眼,檀车啴々春浮脚。

更何妨、二十五长亭,横冰槊。

登剑栈,怀关洛。

机易去,愁难割。

岂而今全是,从前都错。

鹿走未知真局面,兽穷渐近空篱落。

早经营、勋业复归来,江头酌。

鹤驭来时,长占定、一年清绝。

九万里、纤云收尽,帝青空阔。

月露偏为丹桂地,风霜欲放黄花节。

听玉笙、缥缈度侯山,吹初彻。

曾直把,龙鳞批。

曾戏取,鲸牙拔。

向绛河濯足,咸池晞发。

俗子底量吾辈事,天仙不在_儒列。

世岂无、瑶草与蟠桃,堪攀掇。

儿女多情,颇自恨、风云气少。

春梦里、莺啼燕语,瞥然惊觉。

寸寸凌波莲步稳,弯弯拭黛山眉峭。

似红云、一朵罩江梅,天然好。

舞腰细,歌喉巧。

锦茵退,梁尘绕。

更盈盈笑靥,樱唇红小。

金*爱从心里换,玉山偏向怀中倒。

奈刘郎、前度看桃花,如今老。

袅袅东风,碧湘左畔群山囿。

海棠无语不成蹊,桃李羞牛后。

生脸朱唇晕酒。

问坡仙、肝肠锦绣。

未容花睡,银烛高烧,何如晴昼。

十事之中,不随人意长居九。

结贻憔悴笑灵均,兰盈襟袖。

今代巫阳恐有。

剑南呼、樵人画手。

向青轩底,貌取妖妍,为司花寿。

访雨寻云,无非是、奇容艳色。

就中有、天真妖丽,自然标格。

恶发姿颜欢喜面,细追想处皆堪惜。

自别后、幽怨与闲愁,成堆积。

鳞鸿阻,无信息。

梦魂断,难寻觅。

尽思量,休又怎生休得。

谁恁多情凭向道,纵来相见且相忆。

便不成、常遣似如今,轻抛掷。

小小华堂,朱阑外、乱山如簇。

更云中仙掌,一峰高矗。

南极老人呈瑞处,丙丁躔次光相烛。

又谁知、堂上有闲人,无拘束。

宾朋至,须歌曲。

风月好,纷丝竹,都不管、世间是非荣辱。

屈指如今侪辈少,几人老后能知足。

问此身、何地寄生涯,唯松菊。

物象芸芸,知几许、功夫来格。

更时把、荷衣芰制,从容平熨。

云淡天空诗献状,竹深花静机藏密。

对窗前、屏岫老仪刑,真颜色。

商古道,谁俦匹。

评今士,谁钧敌。

向平舟问雁,久间霜翮。

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

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饶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