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译文]我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乘着帆船在绿水中前进江湖涌涨,水岸相平,两岸顿显开阔;风顺平和,白帆高悬,小船急速行驶。海日冲破残夜冉冉而升,旧年未逝春天已悄悄来临。家书如何寄故乡?让北归的大雁捎回洛阳城。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殷璠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注释

次:住宿,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这里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形势险固,因以为名。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背景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诗人简介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11篇诗文

诗文推荐

九月尽,十月初。

山下开田,山上开炉。

开田要博饭吃,开炉暖热身躯。

单于不向南牧马,席萁遍满天山下。

(《咏席萁帘》)却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见《事文类聚》)锦江诗弟子,时寄五花笺。

(以下见《海录碎事》)花烧落第眼,雨破到家程。

一朝金凤庭前下,当是虚皇诏沈曦。

宣城四面水茫茫,草盖江城竹夹墙。

扶犁野老田东睡。

插花山女田西醉。

醉眼眩东西。

看看桃满溪。

耕桑山下足。

纨绮人间俗。

莫管旧东风。

从教吹软红。

踞胡床,握法尾,默默自问,谁家之子。

宁可并吃五{左豆右斗}醋,不敢说著东山下左边底。

因遇风仙,头分丫角。

从今陡顿忘形壳。

攀援爱念上心来,被予慧照先知觉。

景灭澄明,道光遥邈。

炉中露就灵灵雹。

功成专待紫书来,胎仙

望远秋平。

初过雨、微茫水满烟汀。

乱葓疏柳,犹带数点残萤。

待月重帘谁共倚,信鸿断续两三声。

夜如何,顿凉骤觉,纨扇无情。

还思骖鸾素约,念凤箫雁瑟,取次尘生。

旧日潘郎,双鬓半已星星。

琴心锦意暗懒,又争奈、西风吹恨醒。

屏山冷,怕梦魂、飞度蓝桥不成。

司筵撤席。

掌礼移次。

回顾封坛。

恭临坎位。

瘗玉埋俎。

藏芬敛气。

是曰就幽。

成斯地意。

来时露裛衣香润。

彩绦垂鬓。

卷帘还喜月相亲,把酒更、花相近。

西去阳关休问。

未歌先恨。

玉峰山下水长流,流水尽,情无尽。

雨湿东风,谁家燕子穿庭户。

孤村薄暮。

花落春归去。

浪走天涯,归思萦心绪。

家何处。

乱山无数。

不记来时路。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

明月临关。

几阵西风落叶干。

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

笔墨生寒。

曾说离愁千万般。

匀红点翠。

取次梳妆谁得似。

风柳腰枝。

尽日纤柔属阿谁。

娇娇小小。

却是寻春人较老。

著便休痴。

付与风流幕下儿古词云:十五年来,从事风流府。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pg塞,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

一声清跸雾开天,百辟心庄岂貌虔。

回顾惊君珠玉侧,同升愧我粃糠前。

裴回月色留坛影,缥缈松香泛蜡烟。

(近制,以椽烛松明易糁盆。

)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

祖师门下,妙旨无私。

不堕物机,混融凡圣。

所以涅磐城里,作者犹嗤。

明月堂前,道人不顾。

灰身灭智,岂是丈夫。

避色逃声,何名作者。

捞龙打凤,须信男儿。

露刃藏锋,还他开士。

化城抹过,宝所非遥。

独步坤维,何人境界。

打破画瓶归去后,南山下雨北山云。

退处侬甘身寂寞,进为渠值世休嘉。

劬书不似八十老,输税常为第一家。

沙盘卦敲鼓卖,村醅退店揭旗夸。

千林岁暮俱黄落,梅向其间独放花。

断云漏雨。

依约西山暮。

风定樯高须小住。

不忍带将春去。

此行抑有求欤。

青衣拟问平都。

万里一钩新月,相忘常在江湖。

闰余有何好,一岁两中秋。

霁云卷尽,依旧银汉截天流。

长记芗林堂上,静对小山丛桂,尊俎许从游。

遥想此时兴,不减上南楼。

引玉觞,看金饼,水云头。

醉听哦响,宁羡王粲赋荆州。

此夕翻成愁绝,未斫广寒丹桂,犹衣敝貂裘。

万事付谈笑,斗酒且宽忧。

飞盖追春春约伫。

繁杏枝头红未雨。

小楼翠幕不禁风,芳草路。

无尘处。

明月满庭人欲去。

一醉邻翁须记取。

见说新妆桃叶女。

明年却对此花时,留不住。

花前语。

总向似花人付与。

我虽无丝无竹亦无肉,犹有杜子美万卷书,犹有陆士衡三间屋。

作诗宁作郊岛之寒瘦,终不屑元轻而白俗。

文章杂在众人中,大似浊河横济渎。

平生浪费几吟笺,何啻右军九万幅。

既尝注漆园之十九言,又颇拟栗里之四八目。

道眼一照百皆妄,未若奴耕婢织躬课督。

江湖落魄但欠一归耳,休官已幸天从欲。

子男女七孙四人,有菜共羹吾亦足。

过此更徼非妄福,政恐招忧复招辱。

宅门夏荫双高桐,园径秋香万丛菊。

于是自歌招隐歌,歌曰鹤怨猿惊兮在空谷。

四十余年萍蓬将七十,又何必越之南燕之北。

一百二十年,两番甲子。

前番风霜饱谙矣。

今番甲子,一似腊尽春至。

程程有好在,应惭愧。

莫道官贫,胜如无底。

随分杯筵称家计。

从今数去,尚有五十八生朝里。

待儿官大,做奢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