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论语·慎终追远

三千三百皆天秩,第一无如事死难。

丧祭两端无愧悔,民风行作舜时看。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受遗仍几,负扆拥文明。

勤翼助持盈。

徽音不独流笙管,青册更峥嵘。

羽軿上汉玉衣轻。

隙驷去无程。

宸心追远严成配,亿世乡粢盛。

受天明命,作汉发灵长。

龙日梦休祥。

真人承体应图箓,庆祚启无疆。

望舒未满殒清光。

舜慕极旻苍。

祢宫崇祔申追养,禘祫复蒸尝。

专烧誓状,谨发盟言。

遵依国法为先。

但见男儿女子,父母如然。

水除气财酒色,弃荣华、戒断腥膻。

常清静,更谦和恭谨,无党无偏。

布素婪耽度日,饥寒后,须凭展手街前。

不得贪财诳语,诈做高贤。

常怀慎终如始,遇危难、转要心坚。

如退道,愿分身万段,永镇黄泉。

閟宫肃肃。

清庙济济。

于穆夫人。

固天攸启。

祚我梁德。

膺斯盛礼。

文{鎞釒=木}达向。

重檐丹陛。

饰我俎彝。

洁我粢盛。

躬事奠飨。

推尊尽敬。

悠悠万国。

具承兹庆。

大孝追远。

兆庶攸咏。

人人学道,因何退怠。

都缘心不宁耐。

富贵修行,或遇艰难阻*。

贫者受人供养,自骄矜、必然败坏。

或好贿便,自招自揽,非常灾害。

或有炼心不尽,起攀缘爱念,决定破戒。

若悟韶光迅速,生死事大。

常怀慎终如始,处无为、清静无赛。

功行满,与九玄七祖,共超三界。

木落高秋玉露垂,慎终追远又思惟。

无端一世减胡种,累及儿孙说向谁。

哑却口,落尽眉。

牵梨拽杷,带水拖泥。

顺捋虎须拈蝎尾,白拈手裹觅便宜。

家肥生孝子,谁是吾逆儿。

呜咿,呜咿。

秋露春风消息在,不知谁荐上头机。

平生气既凛冰霜,圣读潜心德愈光。

赏善每能击节,避人宁复解移床。

第知中垒序论语,谁测诗仙流夜郎。

有道固应黄发寿,何期竟不验长桑。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访道与参师。

设誓投词。

慎终如始谨修持。

退己进人常忍辱,诸事宽慈。

该破上仙机。

守正无疑。

持行元始玉清微。

慧日当空凭谁照,星眼芝

人而无恒。

不可以作巫医。

畴曩伊何。

逝者弥疏。

温温恭人。

慎终如初。

览彼遗音。

恤此穷孤。

譬彼樛木。

蔓葛以敷

奕奕清庙,锡义诒谋。

升中神岳,蝻允皇献。

归格艺祖,昭报灵休。

奉选追远,盛德益修。

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

日高黄繖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

(迩英阁前有双槐,樛然属地如龙形。

)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蝌蚪光射天。

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

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

苍颜白发便生光,袖有骊珠三十四。

(臣所赐诗并题目及臣姓名,凡三十四字。

)归来车马已喧阗,争看银钩墨色鲜。

人间一日传万口,喜见云章第一篇。

(上前此未尝以御书赐群臣。

)玉堂昼掩文书静,铃索不摇钟漏永。

莫言弄笔数行书,须信时平由主圣。

犬羊散尽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麾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时熙河新获鬼章。

是日,泾原复奏夏贼数十万人皆遁去。

)文思天子师文母,终闭玉关辞马武。

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谨案唐制: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许缀中书舍人班。

今臣以知制诰待罪禁林,故得以紫薇为故事。

一芒芒上玄。

有物有则。

厥初造命。

立我艺则。

爰兹族类。

有觉先识。

斯文未丧。

诞育明德。

二允矣顾生。

载灵之和。

沉根芳沼。

濯秀兰波。

渊翘戢颖。

景茂凌华。

惟是德心。

是用闲邪。

三德心伊何。

行归于周。

希高仰峻。

企远怀悠。

匪愿在明。

靡倦斯幽。

凡我同朋。

瞻言清休。

四慎终于远。

俾民归厚。

言若有行。

及予携手。

何以恤我。

其仁孔有。

心之云爱。

隆敬其久。

五既迈斯仁。

亦迪兹文。

藻不雕朴。

华不变淳。

有斐君子。

如珪如璠。

仰钦德类。

依怀惠诠。

式扬好问。

邦家于宣。

渥洼生骏驹,丹山生凤雏,家有宋馨子,庆自积善余。

粹然秀眉宇,莹彻真璠玙。

高声诵论语,健腕学大书。

头头欲第一,气已凌空虚。

想其雇复意,何止掌上珠。

更期速腾达,尔祖立以须。

宋生把卷读且指,李生把卷问奇字。

榻上坐著一老子,右手秉笔祖左臂。

春秋论语训傅成未成,胸中有话颇欲告两生。

欲呼小白拉重耳,同讨犬戎尊帝京。

蚕妾不解事,两生未可语。

冬郎政儿痴,谁能复怜许。

翻经未了报归期,携书归来献玉墀。

胡沙满面无人识,回首两生斗南北。

上帝高居愍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论语》云作者七人矣,今监宫凡七人。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

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

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

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酌鞰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

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既免脱于峻崄兮,历荥阳而过卷。

食原武之息足,宿阳武之桑间。

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

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

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

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

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

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

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

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

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

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

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

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

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

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

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

庶灵祇之鉴照兮,佑贞良而辅信。

乱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

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先君行止,则有作兮。

虽其不敏,敢不法兮。

贵贱贫富,不可求兮。

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修短之运,愚智同兮。

靖恭委命,唯吉凶兮。

敬慎无怠,思嗛约兮。

清静少欲,师公绰兮。

通州穷并大海涯,厥壤不毛坤德亏,床下矍索穴蟛蜞。

我初来居常吟悲,见君颜采方伸眉。

眸子清彻鬓垂颐,中怀洞然无由歧。

镌鑱文字干有司,古书细钞指生胝。

弟侄凫雁行累累,脱衣易粟饴其饥,慈祥孝友乡里推。

前者天子亲飨祠,黄纸赦书疾风驰。

挂罗山林网逸遗,守臣奉诏敢言迟。

外台使者争荐之,野庐供饩礼所宜。

白袍大袖何纷披,来居太学森兰芝。

世俗讥议喜瑕疵,苍蝇往来工谗词。

椎凿璞玉生疮痍,猛虎不如墙下狸,听者虽明岂无疑。

紫薇群公文章师,发以钜策健笔随。

铺纸吐论语亦奇,缀名纸末何其卑。

藻火为裳诚倒施,赤骥不得黄金羁,编之下枥耳羸垂。

令我包羞心郁伊,一舸东入长淮湄。

勿言显发遂无期,青衫犹足慰妻儿。

海陵得君七字诗,重谢解谤称相知。

我虽有言如钝锥,说之不入何能为。

愿子加餐善自持,高山峨峨寸土基。

前涂如壁不可窥,荣落穷通各有时。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

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

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

”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

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

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

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

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

明日,武帝崩,太子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

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遗诏封光为博陆侯。

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

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

”光甚谊之。

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众庶莫不多光。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父安为票骑将军,封桑乐侯。

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

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

公主内行不修,近幸河间丁外人。

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幸依国家故事以列侯尚公主者,光不许。

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欲令得召见,又不许。

长主大以是怨光。

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

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

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

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

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

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

又擅调益莫府校尉;

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

候司光出沐日奏之。

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书奏,帝不肯下。

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

上问:“大将军安在?

”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

”有诏召大将军。

光入,免冠军顿首谢,上曰:“将军冠。

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光曰:“陛下何以知之?

”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

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

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

”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

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

”上不听。

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

燕王、盖主皆自杀。

光威震海内。

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

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

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

光内不自安。

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

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

”言合光意。

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

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

既至,即位,行淫乱。

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

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

”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

”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

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

”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

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

今群下鼎沸,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如令汉家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

今日之议,不得旋踵。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光谢曰:“九卿责光是也。

天下匈匈不安,光当受难。

”于是议者皆叩头,曰:“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

皇太后乃车驾幸未央承明殿,诏诸禁门毋内昌邑群臣。

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黄门宦者各持门扇,王入,门闭,昌邑群臣不得入。

王曰:“何为?

”大将军跪曰:“有皇太后诏,毋内昌邑群臣。

”王曰:“徐之,何乃惊人如是!

”光使尽驱出昌邑群臣,置金马门外。

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皆送廷尉诏狱。

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

光敕左右:“谨宿卫,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负天下,有杀主名。

”王尚未自知当废,谓左右:“我故群臣从官安得罪,而大将军尽系之乎?

”顷之,有太后诏召王。

王闻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

”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

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

光与群臣连名奏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当废。

……皇太后诏曰:“可。

”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

”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

”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

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

”起就乘舆副车。

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

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

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

”光涕泣而去。

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

”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

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

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

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

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咸称述焉。

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

臣昧死以闻。

”皇太后诏曰:“可。

”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太仆以軨车迎曾孙就斋宗正府,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

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

明年,下诏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古今通谊也。

大司马大将军光宿卫忠正,宣德明恩,守节秉谊,以安宗庙。

其以河北、东武阳益封光万七千户。

”与故所食凡二万户。

赏赐前后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缯三万匹,奴婢百七十人,马二千匹,甲第一区。

自昭帝时,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

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为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

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

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

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

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

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

”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

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

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士军陈至茂陵,以送其葬。

谥曰宣成侯。

发三河卒穿复士,起冢祠堂。

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奉守如旧法。

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

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及光身死。

而宗族竟诛。

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

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赞曰: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

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

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

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昔霍叔封于晋,晋即河东,光岂其苗裔乎?

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

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真清真静,便是虎和龙。

澄澄湛湛,婴儿姹女自升腾。

寂默刀圭根本,斋戒换西东。

时中十二,常常觉照,内调神气玉炉功。

何须寻枝摘叶,岂论语丹经。

假馀玄妙,知懒惰亦成空。

灭睡忘言除欲,饮膳少丰融。

外系疏啬,人情淡薄,念头打破渐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