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西禅听戴道士弹琴

灵宫苍烟荫老柏,风吹霜空月生魄。

群鸟得巢寒夜静,市井收声虚室白。

少年抱琴为予来,乃是天台桃源未归客。

危冠匡坐如无傍,弄弦铿铿灯烛光。

谁言伯牙绝弦锺期死,泰山峨峨水汤汤。

春天百鸟语撩乱,风荡杨花无畔岸。

微霠愁猿抱山木,玄冬孤鸿度云汉。

斧斤丁丁空谷樵,幽泉落涧夜萧萧。

十二峰前巫峡雨,七八月後钱塘潮。

孝子流离在中野,羁臣归来哭亡社。

空床思妇感蠨蛸,暮年遗老依桑柘。

人言此曲不堪听,我怜酷解写人情。

悲歌浩叹弦欲断,翻作恬淡雍容声。

五弦横坐岩廊静,薰风南天厚民性。

人言帝力何有哉,凤凰麒麟舞虞咏。

我思五代如探汤,真人指挥定四方。

昭陵仁心及虫蚁,百蛮九译觇天光。

极知功高乐未称,谁能持此献乐正。

贱臣疏远安敢言,且欲空江寒滩静。

渔艇幽人知我心悠哉,更作严陵在钓台。

吾知之矣师且止,安得长竿入手来。

诗人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2379篇诗文

诗文推荐

默学少林,静全本心。

幽灵绝待,虚明自任。

玉线金鍼世家事,鸾胶凤弦山水音。

随方善应,不用相寻。

净而纯中无一尘,纯而净中有万应。

眼睛明,鼻孔正。

更将折筋搅沧溟,令彼龙鱼知水为命。

黎杖横膝,衲衣拥肩。

默为佛事,情忘世缘。

家风空扫四壁。

活计冷坐三椽。

见闻声色外相讨,破晓青山啼杜鹃。

狂踪怪迹。

谁料年老,天涯为客。

帆展霜风,船随江月,山寒波碧。

如今著处添愁,怎忍看、参西雁北。

洛浦莺花,伊川云水,何时归得。

像兮非真,真兮非像。

妙明四大之前,自出诸缘之上。

不把一字之心传,有吞百川之器量。

随方普应而不亏,的的夜光而在掌。

此大武者,二十八蹄。

茂树之下,丰草萋萋。

牧童且嬉,夕阳未西。

何如桃林,归去来兮。

默默而坐,佛祖勘破。

水冷鱼潜,天空鸟过。

半夜失却牛,平明拾得火。

乍卷乍舒兮,无可不可。

玉友避嫌,竹奴专宠。

听官丐闲,诗勇不将。

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必归命于胎中。

我神不西亦不东,烟收云散何濛濛。

尝令体如微微风,绵绵不断道自冲。

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

只知一切望一切,不觉一日损一日。

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披图醮录益乱神。

此法那能坚此身,心田自有灵地珍。

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汩没随埃尘。

坤德直方,博厚无疆。

秉险得一,静而有常。

实藏以发,乃育百昌。

肃祗禅祭,锡祉穰穰。

心得而真,物应而神。

幻住三昧,觉了诸尘。

洒洒落落不共法,浩浩荡荡无边身。

明明白白随流月,叶叶华华到处春。

体之湛存,潮缩海门。

用之亡痕,春入华根。

光明射珊瑚之魂,波澜派崑崙之源。

影动非幡,声扬度垣。

听严风。

来不息。

望玄云。

黝无色。

曾冰烈。

积羽幽。

飞雪至。

天山侧。

不期而会,不约而同。

晴光烁烁,和气融融。

际遇两朝圣主,中兴徽庙禅丛。

良田天锡平如砥,坐对灵苗岁岁丰。

伎俩俱无,身心淡如。

霁月自分照,閒云从卷舒。

疋上不足,疋下有余。

少室谩传衣钵,曹溪不识文书。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

从容。

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今日十,昨日姨。

日来日往,阿谁知有。

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而今谁动口。

墅里山前,一棚傀儡。

个东个西,或进或退。

打东山鼓乐,断送及时。

著杨岐戏衫,编排合制。

虽由行主线牵抽,妙舞三台谁不会。

谁不会,喝彩一声,鸦飞鹊喙。

一物长灵,十方普应。

骑声跨色,超眺越听。

浩浩也能纵能横,如如也能动能静。

参饱丛林个样人,取饭不问谁家甑。

佛云常乞是清规,一切食中斯正命。

精神矍烁,化工模邈。

我转一机,谁持六鉴。

是非生夺璧之谋,黑白战烂柯之著。

霁阔而河横,潭空而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