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贺新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本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 。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 :“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 ,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 。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 ”,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 ;“臭味”谓气味相投 ,“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 ,彻夜纵谈。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 。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 (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 ,论说国家大事的“ 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 ,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 。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象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 。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 :“问渠侬 :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 ,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今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 ,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将谓霏微雨。

恍朝来、虚檐生白,寒侵冒絮。

拟和盐花凌谢韫,,巧思翻成金注。

谁寄我、雪车冰柱。

酿熟羊羔炉拥兽,羡画楼、金帐调宫羽。

人应共,回风舞。

围场校猎淮云暮。

记当时、银杯缟带,网禽置兔。

老去不禁鞍马力,独对愁吟似甫。

问一棹、剡溪何处。

愿与铁衣春解戍,把梁园、旧话供儿语。

孤梅外,梦魂度。

岭蜀天涯路。

忆前年、担簦西上,旌麾南去。

谁谓潇湘还解后,重对灯前笑语。

挺乔木、森森犹故。

梅外柳边官事了,记牢之、曾著元戎府。

聊访问,旧游处。

酒边不用伤南浦。

为鄇亭、百年门户,正烦宗主。

见说君王方干食,借箸哺应为吐。

这官职、二郎须做。

若见时贤询小阮,愿早携、袯_耕春雨。

嗟矍铄,恐迟暮。

碧沼横梅屋。

水平堤、双双翠羽,引雏偷浴。

倚户无人深院静,犹忆棋敲嫩玉。

还又是、朱樱初熟。

手绾提炉香一炷,黯消魂、伫立阑干曲。

闲转步,数修竹。

新来有个眉峰蹙。

自王姚、后魏都褪,只成愁独。

凤带鸾钗宫样巧,争奈腰圈倦束。

谩困倚、云鬟堆绿。

淡月帘栊黄昏后,把灯花、印约休轻触。

花烬落,泪珠簌。

北马飞江过。

画图中、花城柳郭,万摧千挫。

羌管直惊猿鹤梦,愁得千山翠锁。

有多少、风餐雨卧。

回首西湖空溅泪,醉沈沈、轻掷金瓯破。

平地浪,如何ED51。

君家志气从来大。

舞蓝袍、牵丝幕外,肯饶他个。

谁料腥埃妨阔步,孤瘦依然故我。

待天有情时须可。

且占雪溪清绝处,看精神、全是梅花做。

嫌暖饱,耐寒饿。

路入蓝桥境。

忆当年、云英来会,玄霜捣尽。

争似温公风流婿,一笑欢传玉镜。

便胜似、琼浆玉饮。

自是振振佳公子,冰肌玉骨相辉映。

一对儿,好厮称。

夜深银烛交红影。

雀屏开、凤帷拥绣,鸳衾铺锦。

雨意云情应多少,梦到巫山一枕。

好语向、耳边频听。

但愿来春青云路,管一枝、青桂嫦娥近。

闻早寄,凤楼信。

多少龙头客。

数从前、何官不做,清名难得。

万里将_归报汉,青锁还应催当夕。

又一叶、扁舟去国。

许史庐前车成雾,未如公、正怕云霄逼。

留不尽,二三策。

一声千里楼前笛。

遏天涯、浮云不断,镇长秋色。

试上层楼分明看,无数水遥山碧。

问此意、有谁曾识。

独抱孤衷苍茫外,满阑干,都是长安日。

终有待,佐皇极。

清啸西峰月,记曾经飘飘霞佩,御风飞度。

知道仙家蟠桃宴,此夕洞关无阻。

看多少往来鹤驭。

分得九霞春色醉,听玉笙、清奏云深处。

好天上,神仙府。

俗尘笑我山中侣。

叹匆匆归后,依旧松烟萝雨。

万事一闲都了却,说甚官为柱史。

尽拚得此生韦布。

齐粟一盂安岁晚,课儿童、闲诵梅花赋。

这些福,老天与。

久问闲边著。

对沧江、烟轻日淡,雨疏云薄。

一片闲心无人会,独倚团团羊角。

便舍瑟、铿然而作。

容室中间分明见,暮鸢飞、不尽天空阔。

青山外,断霞末。

看来此意无今昨。

都不论、穷通得失,镇长和乐。

此道舒之弥八极,卷却不盈一握。

但长把、根基恢拓。

将相时来皆可做,似君家、祖烈弥关洛。

康国步,整戎略。

北马飞江过。

画图中、花城柳郭,万摧千挫。

羌管直惊猿鹤梦,愁得千山翠锁。

有多少、风餐雨卧。

回首西湖空溅泪,醉沈沈、轻掷金瓯破。

平地浪,如何ED51。

君家志气从来大。

舞蓝袍、牵丝幕外,肯饶他个。

谁料腥埃妨阔步,孤瘦依然故我。

待天有情时须可。

且占雪溪清绝处,看精神、全是梅花做。

嫌暖饱,耐寒饿。

逗晓晴烟敛。

过书云、祥开五日,漏添宫线。

葭莞飞灰微度暖,眷着梅梢尚浅。

怪深院、笙箫如剪。

非雾非烟浮月观,应麟书,吐处豪英产。

迟绣斧,启华宴。

楚腰舞彻霓裳遍。

拥金船,柔纤莹玉,十分争劝。

醉入无何休莫问,日下长安非远。

况一点、眉黄新见。

掩鼻功名须办了,赋归来、却访乔松伴。

应未许,雪枝汗。

独立西风里。

渺无尘、明河挂斗,碧天如洗。

_鹊楼前迎风处,吹堕乘槎星使。

弄札札、机中巧思。

织就天孙云锦段,尚轻阴、朱阁留纤翳。

亲为挽,天潢水。

等闲富贵浮云似。

须存留、几分清论,护持元气。

曾把古今兴亡事,奏向前旒十二。

虽去国、言犹在耳。

念我独兮谁与共,谩凝思、一日如三岁。

夜耿耿,不皇寐。

问讯绂麟何日是,腊月生辰十九。

莫向愁人说。

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

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

又添取、一襟凄咽。

岸柳凋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

重会面,甚时节。

杏花丽日梅花雪。

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

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

莫漫被、闲愁萦结。

且判离筵今夕醉,霎时间、便见兰舟发。

空怅望,水云阔。

汉使来何许。

到如今、天边又是,薰弦三度。

见说山深人睡稳,细雨自催茶户。

向滴博、去间看取。

料得权奇空却后,指浮去、万里追风去。

跨燕越,抹秦楚。

不妨且为斯人驻。

正年来、忧端未歇,壮怀谁吐。

顷刻阴晴千万态,怎解绸缪未雨。

算此事、谁宽西顾。

待洗岷峨凄怆气,为八荒、更著深长虑。

间两社,辅明主。

四海文章伯。

自雪堂人老,有谁当得。

馀子纷纷何足数,除是壶中仙客。

况夺得、秋光清彻。

笔下诗成愁鬼魅,更千军、侍帐看飞檄。

须信道,万人杰。

胸襟浩荡乾坤窄。

向楼东吟笑,壮心谁识。

直渡黄河擒颉虏,吐尽平生奇策。

终不负、雄姿英发。

闻说九重飞紫诏,想鸣珂、日晚朝天阙。

鸿鹄举,楚天阔。

花王独占春风远。

看百卉、芳菲遍。

五福长随今日宴。

粉光生艳,宝香飘雾,方响流苏颤。

寿祺堂上修篁畔。

乳燕双双贺新院。

玉斝明年何处劝。

旌方童满路,貂蝉宜面,归觐黄金殿。

扑尽征衫气。

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

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

叹芳草、舞台歌地。

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

何用洒,儿曹泪。

江南自有渔樵队。

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

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

待老子、领些春意。

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瘦影横斜水。

烦翠羽,伴醒醉。

梦觉闻鸡报。

问岘边、晋家城郭,旧邦新造。

谁遣平明旌旆入,人说当年草草。

犹幸把、腥埃俱扫。

封越老苍方寸在,任酋渠、远度龙堆道。

还又过,一春了。

少年意气轻三表。

到如今、名惭小范,功插前召。

赖有把茅归去是,乘此抽身须早。

何苦受、天来烦恼。

报国丹忠虽未泯,奈长卿已病文渊老。

聊把酒,仰天笑。

唱彻阳关调。

伴行人、梅拂征鞍,晓霜寒峭。

金甲雕戈开玉帐,尊俎风流谈笑。

看策马、从容江表。

自是药阶苔砌客,卷经纶、且泛芙蓉沼。

襟量阔,江面小。

允文事业从容了。

要岷峨人物,後先相照。

见说君王曾有间,似此人才多少。

便咫尺、云霄清要。

四世三公毡复旧,况蜀珍、先已登廊庙。

但侧耳,听新诏。

一片湖光净。

被游人、撑船刺破,宝菱花镜。

和靖不来东坡去,欠了骚人逸韵。

但翠葆、玉钗横鬓。

碧藕花中人家住,恨幽香、可爱不可近,沙鹭起,晚风进。

功名得手真奇隽。

黯离怀、长堤翠柳,系愁难尽。

世上浮荣一时好,人品百年论定。

且牢守、文章密印。

秘馆词人能度曲,更不消、檀板标苏姓。

凌浩渺,纳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