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gāng tóu huā căo qí,yàn zĭ dōng xī fēi。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tián chéng wàng rú xiàn,bái shuĭ guāng [cān,cēn,shēn] [chā,chà,chāi,cī]。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nóng fù bái zhù qún,nóng fù lǜ suō yī。

齐唱郢中歌,嘤伫如竹枝。qí chàng yĭng zhōng gē,yīng zhù rú zhú zhī。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dàn wén yuàn xiăng yīn,bù biàn lĭ yŭ cí。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shí shí yī dà xiào,cĭ bì xiāng [cháo,zhāo] chī。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shuĭ píng miáo mò mò,yān huŏ shēng xū luò。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huáng [quăn,quán] wăng fù huán,chì jī míng qiĕ zhuó。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lù páng shuí jiā láng,wū mào shān xiù cháng。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zì yán shàng jì lì,nián yòu lí dì xiāng。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tián fū yŭ jì lì,jūn jiā nóng dìng ān。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yī lái cháng ān dào,yăn dà bù xiāng [cān,cēn,shēn]。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jì lì xiào zhì cí,cháng ān zhēn dà chù。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shĕng,xĭng] mén gāo [kē,kĕ] é,nóng rù wú dù shŭ。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zuó lái bŭ wèi shì,wéi yòng tŏng zhú bù。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jūn kàn èr sān nián,wŏ zuò guān rén qù。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原序: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这首乐府体诗歌写于刘禹锡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期间。诗以俚歌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序文说希望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明确表示他作诗的目的是讽谕朝政、匡正时阙。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象《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谐谑的幽默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首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农妇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农夫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这几句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  “齐唱郢中歌”以下六句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情绪。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忧郁的情调与活跃的气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歌声虽然哀怨,但并无沉闷之感。“但闻”、“不辨”、“此必”扣住诗人从郡楼下望的角度描写,虽然楼上人听不真歌词和嘲嗤的内容,却传神地表现了农民们朴野而又乐天的性格特征,绘出了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怨响音”是农民们在繁重劳动和艰难生活的重压下自然流出的痛苦呻吟,而“时时一大笑”则爆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富于幽默感的旺盛活力。时怨时嘲的情绪变换,暗示了农民对现实的不满,这就与下文农夫对计吏的嘲讽取得了照应。  尤其高明的是,诗人没有描写劳动时间的推移过程,而仅用“水平苗漠漠”一句景物描写点明插秧已毕,使场景自然地从水田转移到村路。炊烟袅袅、鸡犬奔啄的四句景色点缀承上启下,展现了农民劳动归来时村落里宁静和平而微带骚动的气氛,同时引出计吏的登场,将全诗前后两部分对比的内容天衣无缝地接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计吏乌帽长衫的打扮出现在这青田白水的背景上,在农妇田夫白裙绿衣的衬托下,不但显示出计吏与农夫身份地位的差别,而且使人联想到它好象一个小小的黑点玷污了这美好的田野,正如他的庸俗污染了田间辛勤劳动的纯朴气氛一样。计吏的自我介绍引出田夫与他的对话,着一“自”字,巧妙地表现了计吏急于自炫身份的心理。  田夫对计吏的应酬颇含深意。“君家侬定谙”,说明田夫知道计吏本来也是出身于附近乡村的。“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讽刺计吏一旦当上官差,去过一趟长安,便与乡邻不是一路人了。话虽是对“这一个”计吏而发,却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普遍现象,揭示了官贵民贱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计吏没有听出田夫话里的讽刺意味,反而“笑”着致辞,借机大肆吹牛。这一“笑”正显出他的愚蠢。“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活画出尚未脱掉土气的计吏鄙俗可笑的神情和虚荣浅薄的性格。“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是全诗讽刺的重点。既然计吏的姓名补入朝廷禁军的缺额,只须拿出些筒竹布便贿赂得来,那么官职当然也可随意买卖了。“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这种推测既是计吏的自夸,也道出了诗人的忧虑。但让这话出自一个小小的计吏之口,则收到比诗人直接议论更强烈的效果。连计吏都觉得官价便宜,更可见出皇家卫士名额之贱,朝廷卖官鬻爵之滥。全诗写到计吏得意忘形地预卜自己将会高升的前途时便戛然而止。听了这一席话田夫的反应如何,则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就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这一段对话全用口语,寥寥数言,朴素无华,却传神地表现出农夫与计吏这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体现了诗人通俗活泼而又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优秀传统,以俚歌民谣揭露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诙谐嘲嗤中寄寓严肃的政治意义,以平凡真实的生活显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从艺术结构、叙事方式、细节描写到人物对话都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但又表现出诗人明快简洁幽默的独特风格,因而以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为中唐新乐府运动增添了光彩。  (葛晓音)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楼头晚鼓。

佳人莫唱黄金缕。

良宵镫火还三五。

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

风前蝶闹蜂儿舞。

明年此夜知何处。

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

雨洗元宵。

楼台烟锁,隐隐笙箫。

且插梅花,自烧银烛,沈水香飘。

软红尘里星桥。

想霁色、皇都绛霄。

屏掩潇湘,醉和衣倒,春梦迢迢。

疆场蒽功成后,归来卜一邱。

当时应种德,名字插千秋。

天无门,地无户。

文殊维摩,撒手归去。

衲僧向这裹插得嘴,南山分半院与你住。

春波浅碧涨方池。

池台深锁烟霏。

缓歌争胜早莺啼。

客忍轻归。

合坐香凝宿雾,垫巾梅插寒枝。

渐西蟾影漾余辉。

醉倒谁知。

寒来暑往何时了。

世故催人老。

一人口插几张匙。

何用波波劫劫、没休时。

饥来吃饭困来睡。

莫把身为累。

谁能较短与量长。

落叶西风一梦、熟黄粱。

露英云萼一般清。

揉雪更雕琼。

预喜重阳登览,大家插帽浮觥。

分香减翠,殷勤远寄,珍重多情。

不似绮窗双艳,向人解语倾城。

楼阑外,辇道插非烟。

闲上郁萧台上看,空歌来自始青天。

扬袂揖飞仙。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胜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髻鬟对耸,万松扶玉上青冥。

西风共倚,烟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

爱翠尖如削,天外亭亭。

高寒梦惊。

是何夕堕双星。

无限苍崖紫岫,谁拊棱层。

薜萝深处,算少年、游屐几番登。

河汉近、疑在蓬瀛。

右十景,先辈寄之歌咏者多矣。

霅川周公谨以所作木兰花示予,约同赋,因成,时景定癸亥岁也。

绿云双亸插金翘。

年纪正妖饶。

汉妃束素,小蛮垂柳,都占洛城腰。

锦屏春过衣初减,香雪暖凝消。

试问当筵眼波恨,滴滴为谁娇。

无限黄花簇短篱,浊醪霜蟹正堪持。

坐曹温尔夸勤瘁,割肉何妨诮诋欺。

世外樽罍终自放,俗间簿领莫相縻。

茱萸插遍知人少,谈笑须公一解颐。

〈王摩诘诗云:“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

”〉

溪源新腊后。

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

晕酥砌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

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

孤岸峭,疏影横斜,浓香暗沾襟袖。

尊前赋与多材,问岭外风光,故人知否。

寿阳谩斗。

终不似,照水一枝清瘦。

风娇雨秀。

好乱插、繁花盈首。

须信道,羌管无情,看看又奏。

不肯那钱买珠翠,任教堆插阶前菊

利惹心猿,名牵意马,无昼无夜奔驰。

波波劫劫,来往没休期。

一向贪饕越煞,心劳役、形苦神疲。

休迷执,一个口里,插得几张匙。

堪嗟虚幻事,妻男走骨,自己行尸。

又何须相爱,相恋相随。

好把轮回趋躲,早参禅、访道寻师。

长生话,有些微妙,端的上天梯。

晓日帘栊初破睡,宝鸭宿薰浓。

笑指图中鹤发翁。

仙骨宛然同。

万里郎官遥上寿,五马茜衫红。

待插华貂酒满钟。

仍是黑头公。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

(前二令作二翁亭。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于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

青山不曾乘云去。

怕有愚公惊著汝。

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

妙语来题桥上柱。

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翠苔轻搭。

南枝逗暖,乍收渐霎。

乱插繁花,快张华宴,绕衣千匝。

玉堂无限风流,但只欠、些儿雪压。

任选一枝,折归相伴,绣屏花鸭。

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

更看微月转光风。

归去香云入梦。

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

灯花零落酒花秾。

妙语一时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