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感义

懊恼常人只好儒,古来忠义出屠沽,试将朱亥相伦擬,几个衣冠是丈夫。

诗人简介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34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太阳虽不照,梁栋每重阴。

白发未逢媒,对景且裴回。

别酒莫辞今夜醉,故人知我几时来。

改贯永留乡党额,减租重感郡侯恩。

少无福。

早孤独。

憔翟一身无告嘱。

日常思。

日常思。

此事分明,皇天便得知。

见远促。

见远促。

侍来偏亲增汝禄。

孝心推。

孝心推。

致感神明,洪喜得共随。

把酒伤春事,何人慰寂寥。

才高融未荐,魂断玉空招。

赋就青阳曲,吟成白紵谣。

拊栏三太息,幽雅愤几磨消。

有官有官位卿相,一代儒宗一敬让。

家亡国破身漂荡,铁汉生擒今北向。

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

惜哉斯文天已丧,我作哀章泪悽怆。

呜呼九歌兮歌始放,魂招不来默惆怅。

九十日春今欲过,人生能见几韶光。

秦源方被梅花误,隋岸还看柳絮狂。

拄杖子,知不迁义,缄封不密,满口嚼冰霜。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南山翠鬅鬙,四荔拱故宅。

采衣侍三寿,教爱如夙昔。

晓然一梦阑,无复万里隔。

了知恩爱缚,障我修行力。

亦尝勤遍参,渐欲空结习。

唐朝念绝攀援,自性非假借。

百千三昧门,惟此一事实。

持我问诸禅,少露真消息。

豚鱼自物耳,犹可孚以信。

疑心一芥我,相靡而相刃。

君看易中孚,义取说而异虚心窃贯理,可不精体认。

退之传毛颖,步骤过迁固。

当时不入眼,怪笑且惊怖。

柳州极不平,裁书细说喻。

浮云蔽两曜,凭虚亦暂驻。

何伤黄道行,终古行元气聚。

呜呼古今一,吾其秘缃素。

大矣哉文,道合南薰。

包含六义,洞究三坟。

傍通造化,察变声闻。

垂其懿范,万一之分。

余初食橄榄,眉蹙口欲吐。

稍稍滋味之,久乃见媚抚。

曲终喜奏雅,先病得后愈。

功成老大时,亦足酬嘬咀。

余生足忧患,备已尝险阻。

犹如蓼中虫,自习蓼中苦。

不知苦尽处,回味有几许,古人倒啖蔗,佳境贵渐取。

但问有与无,迟暮不犹愈。

君看道傍李,弃置终泥土。

子美欲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正宗是士俱欢颜。

嗟我一室久疏陋,风飘雨剥堵不环。

欲具茅茨小编葺,斤斧四顾家无山。

谁谓潘郎坐华屋,肯为湫隘兴永叹。

惠以南山好松板,翦伐毁就皆丸丸。

我今朴斩遂有日,居处可望奄冗宽。

方知广厦庇寒士,子美之论非高谈。

古人骨朽高义尽,习为鄙吝风俗悭。

皆使如公眼青白,古人风义当复还。

吾闻渊明谢主人,冥报止谓因盘餐。

公今饭我德何啻。

渊明诗来犹可攀。

秦水别陇首。

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

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

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

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

(柘一作结)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

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

恻怆何时平。

四海如春,时维帝心。

遇特而感,其传至今。

宫扇之存,有此神翰。

原扬仁风,慰彼涂炭。

作贼心,过人胆,历历纵横对机感。

保福云门也垂鼻欺唇,翠岩长庆也修眉映眼。

杜禅和,有何限,刚道意句一齐划。

埋没自己也饮气吞声,带累先宗也面墙檐版。

圣母有子,重光类社。

圣皇事母,感极天人。

百辟在庭,九备具陈。

礼容之盛,万国咸实。

易之广大,无方无体。

何图授羲,斯文天启。

爰画以象,是陈八物。

演六十四,阖辟伸屈。

文系繇辞,二千爻旨。

孔绝韦编,十翼备矣。

后来濂洛,发明几尽。

万世学者,於此取信。

弘毅李君,以身体易。

消长验气,吉凶考德。

方初学时,四载忘寐。

感苍筤竹,至产于地。

盖三十年,然后成书。

其语不费,其趣有余。

予得其稿日置书案。

熟视厥履,为之三叹。

道无隐显,形上繇下。

修辞立诚,穷神知化。

芳亭饮。

仙帷寝。

兰姬曾遗茱萸锦。

苍凫舄。

红鸾席。

烟林凝紫,土花生碧。

忆忆。

狂走断贻猿鹤笑,醉吟忽感岁时迁。

野桥流水湘路,欲撷莼丝饭午前。

大野几星分婺女,清风万古感颜乌。

大君有命,财典感条。

帝歆明祀,佑圣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