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南唐郊坛

上帝神兵破石头,别离歌管宫愁。

燔柴空有高坛在,乞与千年麋鹿游。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玉津宏建中兴初,禁籞风光胜两都。

惭愧逢辰瞻蠖沪,却民归老卧廜{外广内稣}

西川狗,百姓眼。

马包儿,御厨饭。

郊坛斋帝,礼乐祀天。

丹青寰宇,宫徵山川。

神祇毕降,行止重旋。

融融穆穆,纳祉洪延。

维扬禹九州,淮南唐四镇。

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

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

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

由来竹符使,莫匪邦家闻。

其间九贤者,尤推万人俊。

太原文章伯,师友渊源濬。

五事陈便宜,七制推典训。

屡荐官虽崇,三已色无愠。

岐公老藩朝,惠爱浃吴晋。

荐士言有味,偃兵功不陈。

鼎饪方燮和,丘园终委顺。

哉文肃公,生遘休明运。

三朝翰墨工,二府谋猷奋。

道卷任推迁,名全蔑缁磷。

郑公梁栋才,天质璆琳韵。

大笔弟兄同,万事朝廷问。

徊翔极宰枢,终始无疵吝。

仁宗初倦勤,魏公复来觐。

堂堂真相尊,謇謇嘉言进。

十字篆勋劳,大烝报忠荩。

乐安予旧馆,早岁窥墙仞。

儒林仰宗工,政府发闳论。

虽无鼎铭勋,却有书传信。

吾友仲邍父,利器发硎刃。

论经鄙章句,纵辨摧凌谇。

经纬夙志违,风流壮年尽。

文武惟秀公,将相纡双印。

入辅复出藩,抚淮兼帅润。

忆昔获攀稽,后来尝慕蔺。

司空一代宗,累叶清风振。

继父汉韦平,致君古尧舜。

时叹人云亡,上嗟天不憖。

昔人企前修,景行仰高峻。

声气或相同,古远视犹近。

马迁称晏婴,羊祜交陆逊。

异代思执鞭,仇邻通馈餫。

粤予望诸贤,先后来兹郡。

既非镇俗才,仍抱终天衅。

砂砾自澄汰,铅镆殊铦钝。

将书名在石,终惭驽附骏。

前人固难追,遗德犹可徇。

鞭后志良勤,思齐言亦讱。

颜{左忄右典}章在怀,年侵霜满鬓。

俛仰复奚为,兹焉俟嘉遁。

祝册颂九重,郊丘以晴祷。

小臣职骏奔,单车倦涂潦,崇阜逾巘崿,层坛敷千藁右兴念经始,面势若天造。

涛云日两潮,幄雾山四抱。

袍毳亦可人,杖藜共幽讨。

枯梅傲岩晚,阴壑得寒早。

勋华昔同来,奎文绚丽藻。

山灵沐高泽,虹彩轶晴吴。

苔蹊几窘步,棕干撑健倒。

嵌窦咽泉流,金石韵击考。

斋庐耿灯青,簷花垂带缟。

苦怜风力痴,未快霾阴扫。

排云出乌轮,测景进黄道。

六合还清明,烟霞愿投老。

桃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

(见《南唐近事》)粟多未必全为计,师老须防有伏兵。

(《寄冯延鲁使闽》)遍寻云壑重题石,欲下山门更倚松。

(《留别钟山》,见《吟窗杂录》)

郊坛展敬,严配因心。

孤竹箫管,空桑瑟琴。

肃穆大礼,铿锵八音。

恭惟上帝,希降灵歆。

天下画师无董源,学者纷纷工水石。

云山万里出巴陵,白首淮南见真迹。

乱石平坡净无土,松根裂石蟠龙虎。

偃盖千年饱雪霜,深林六月藏风雨。

江上村墟何处入,浮空远黛蛾眉湿。

渔人日暮各已归,小舟如凫落潮急。

我昔西清尝看画,南唐此本千金价。

坐移绝境在云间,月出霜猿啼后夜。

薄游未挂吴淞帆,令我一夕思江南。

安得买田筑室幽绝境,开窗日日分晴岚。

展颦蛾。

抹流波。

并插玲珑碧玉梭。

松分两髻螺。

晓霜和。

冻轻呵。

拍罢《阳春》《白雪》歌。

偎人春意多。

南郊旧坛在,北渡昔人空。

残阳淡淡无语,零落故王宫。

前日雕兰玉砌,今日遣台老树,尚想霸图雄。

谁谓埋金地,都属卖柴翁。

慨悲歌,怀故国,又东风。

不堪往事多少,回首梦魂同。

莫上小楼上,愁满月明中。

未见天子面,不如双盲人。

贾生对文帝,终日犹悲辛。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有时独斋心,仿佛梦称臣。

梦中称臣言,觉后真埃尘。

东京有眼富不如,西京无眼贫西京。

无眼犹有耳隔墙,时闻天子车辚辚。

辚辚车声辗冰玉,南郊坛上礼百神。

西明寺后穷瞎张太祝,纵尔有眼谁尔珍。

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

惟愿普天多瑞庆,柳条结絮鹅双生。

雕戈偃玉塞清明。

道德洽和平。

龟畴凤柙,腾实飞英。

岱畎让功成。

汾水上、寅辂銮声。

荐精诚。

仙宇玉为京。

圭洁奉高明。

瑶山银榜,固国本丕闳。

诏公卿。

绵蕝殉舆情。

稽阳位,报本郊坛畤,助祭俨簪缨。

祖宗配侑,朱燎晶荧。

百礼备丰盈。

答天地、用厚怀生。

泰黎氓。

千畿先润泽,万宝尽开荣。

龙沙日窟,文轨永来并。

保嘉享,史册焕鸿名。

清凉寺里清凉台,交岩互磴青崔嵬。

扬子江边白鹭洲,白云红叶长悠悠。

都门莲已落,蝉声满城郭。

跻跳丹霞端,乾坤忽开拓。

霸陵黄屋翔青云,钟山紫气何纷纷。

秦淮水接建章宫,铜沟亦与寒潮通。

层楼累阁分朱邸,主第侯家相对起。

琼台砌断金沙路,秋千亦在青槐里。

翡翠常衔苏合香,鸳鸯只浴胭脂水。

繁华转伤心,今古多升沉。

六代既冥漠,南唐亦安寻。

水晶宫殿野棠开,千门万户生秋阴。

四望何茫然,忽建城头羽。

帆从采石来,烟分历阳树。

遥川动霁景,碧草灭江渡。

衔杯不尽江南情,与君仗剑歌升平。

犹记红墙出柳根,十年重到亦无存。

园林故国春芜早,景物空山夕照昏。

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

(徐骑省南唐后主挽词:此身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

井络储精,岷江钟秀,挺生名世真贤。

充闾佳气,非雾亦非烟。

况值小春时候,蓂背下、八荚争妍。

余波在,九华父老,歌颂播喧阗。

三年。

书治最,南唐重赋,一旦俱蠲。

此恩垂不朽,刻石流传。

愿借沧溟为寿,玳筵上、满吸长川。

从兹去,鸾坡凤阁,平步稳登仙。

刻御书王荆公赠僧诗云,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常不强颜,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间。

意者当时南北扰攘,国家荡析,磨盾鞍马间,有经营之志,百未一遂,此诗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况。

予暇日来游,因演太白荆公诗意,亦犹稼轩水龙吟用李延年淳于髡语也。

我望山形,虎踞龙盘,壮哉建康。

忆黄旗紫盖,中兴东晋,雕兰玉砌,下逮南唐。

步步金莲,朝朝琼树,宫殿吴时花草香。

今何日,尚寺留萧姓,人做梅妆。

长江。

不管兴亡。

谩流尽、英雄泪万行。

问乌衣旧宅,谁家作主,白头老子,今日还乡。

吊古愁浓,题诗人去,寂寞高楼无凤凰。

斜阳外,正渔舟唱晚,一片鸣榔。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

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随其高,为置江楼;

随其下,为置溪亭;

随其夹涧,为之桥;

随其湍流,为之舟;

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

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

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