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悯日歌(弘治丙辰,七十岁作)

日既去,日复来。

来如赴,去如颓。

来是谁约?

去是谁推?

一来一去,彼此自禅续。

无与我事,何故使我心惊猜?

似乎少年有根是汝拔,老丑无种是汝栽。

百年所算三万六千日,自我而数指作枚。

我今行年已七十,历日二万五千枚。

所该百而去七大大半,又复使我心惊呆。

虽欲不惊呆,猛见霜丝雪缕垂两腮。

何况人生不满百,疾乌捷兔又如此而相催。

我思天地灵长之气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然后运穷劫尽荡而为灰。

吾人亦谓参三才,胡乃其气短索不得相追陪。

准天地而言,人眇尘海之一埃。

慨岁月之玩人,同今古而一雷。

我无长绳系日住,亦无长戈挥日回。

亦不知学仙能久视,亦不知托佛能轮回。

而今而后,去之日付一杯,来之日付一杯,不忧罄其瓶,耻其罍。

春暖秋凉,山边水隈,访黄菊,寻白梅。

秋月自与吾虑净,春云自与吾怀开。

昼游之地吾蓬莱,夕息之处吾夜台。

以殇视我吾老大,以彭视我吾婴孩。

信寿夭,吾何以外。

请享此见在,不乐胡为哉!

诗人简介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16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晓日侵帘押,春寒到被池。

使君领客未经旬,更以蝤蛑作小春。

事去尚时寻败局,老来犹日读何书。

暖爆花岩日,晴眠藓石烟。

丈夫膝下有黄金,争肯与他人作礼。

须弥灯王,脚头脚底。

惜春正是上春时,何处春情可赋诗?

吴王台下斗芳草,苏小门前歌《柳

西湖烟尽水溶溶。

一笑与谁同。

多谢湖边霜菊,伴人三见秋风。

两高南北,天教看尽,吴越西东。

趁取老来犹健,登临莫放杯空。

帝居在震。

龙德司春。

开元布泽。

含和尚仁。

羣居既散。

岁云阳止。

饬农分地。

民粒惟始。

雕梁绣栱。

丹楹玉墀。

灵威以降。

百福来绥。

云气与山为态度,月华借水作精神。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六尺湘漪簟冷。

旋作池来分剡曲,略教花处似苏堤。

命书唐滥觞,委源传吕后。

有倡莫为遏,波荡今不救。

字育叵数计,八字讵所囿。

甲子动垓亿,举一百万漏。

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

柰何聪达人,颇复安此谬。

怀刺曳长裾,偃蹇文士右。

夸诩走干谒,荐墨不待叩。

士有待濡法沬,百请不一售。

我昔游江淮,知识间新旧。

文士不到眼,此辈日交簉。

辞章轻杯水,羡彼行橐富。

鳃鳃问利禄,吾儒所深陋。

自笑与世违,迂论取排诟。

一日又从头上过,百年多在梦中行。

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

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庞公?此诗为沈辽作。

据文意当为两首诗讹成,现据外集分。

外集题第二首为《戏书》。

?襄阳庞公少检束,白发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趋我独弃,我已有馀彼不足。

鹿门有月树下行,虎溪无风舟上宿。

不识当年捕鱼客,但爱长康画金粟。

杜口如今不复言,庞公为人不曲局。

东西有人问老翁,为道明灯照华屋。

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五行亦偶尔。

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

四十年来同幻事,老去何须别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灭,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语悠悠世上人,浪生浪死一埃尘。

洗墨无池笔无象,聊尔作戏悦我神。

还比蒲桃天上植。

稚柳阴中,蜀锦开如织。

万岁藤边娇五色。

宜春馆里香寻觅。

七十二行鲜的的。

岁岁如今,早趁薰风摘。

金掌露浓堪爱惜。

龙涎华润凝光碧。

刹刹西来意,尘尘古佛心。

眉毛为道侣,鼻孔作知音。

借问牛头何处去,衔花幽鸟杳难寻。

我生本江湖,岁月不可算。

采药游名山,所历颇萧散。

一逢巢居翁,见谓於我馆,酌泉啖松柏,每得造膝款。

行道不自力,残发日已短。

海山故不远,谪限何时满?

踯躅花红鸭摐飞,黄牛庙下见郎希大摊钱卖盐去,短钗簪叶负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