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译文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注释

①泾(jīng)溪:一作泾川,又名赏溪。在今安徽泾县。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西入青弋江。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有“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别山僧》有“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另有《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2] 

②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③终岁:整年。

④倾覆:翻船沉没。下文的“沉沦”义同。

⑤平流:平稳的水中。平,这里指溪水不掀波。

⑥处:地方。
⑦闻:说,听说。

赏析

诗写得曲折,理析得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证。 南宋诗人姜夔在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经验时,用四个高妙来说明优秀作品:“(1)碍而实通曰理高妙;(2)事出意外曰意高妙;(3)写出幽微,如深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杜荀鹤的《泾溪》诗正是理高妙的杰作。从表面看,诗的事理是碍而不通的。因为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不通的现象中,潜藏着大通的本质。因为舟是人驾的,舟的载沉,不取决于路的平险,而决定于人的状况。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泰山;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这,正是杜荀鹤《泾溪》诗析理的高妙之处。

  推而广之,杜荀鹤在这里绝不仅仅说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拟人事的成败。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说:“诗穷而后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叙》中列举了文王、孔子、左丘明、屈原、韩非五人遭遇困厄,发愤著书,终成大器的故事。其中的道理,与《泾溪》诗是完全一致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亡于安乐。”句中的“忧患”正如泾溪的“险”;句中的“安乐”正如泾溪的“平”;句中的“兴”、“亡”正如泾溪的“不闻倾覆”与“沉沦”——水性与人性在此又一次严密吻合。 究其载沉原因,比拟人事成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懈怠。《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兴于忧患之时,励精图治,打败了越王勾践。后来,昧于安乐,怠于治国,最终被越所灭。这个故事正好反映了兢慎则成,懈怠则败的教训。韩国著名围棋国手曹熏铉对其天才弟子李昌镐进行评价时断言:最容易毁掉弟子前程的是自我管理失败(即盛名之下的懈怠)。结果,李昌镐事事兢慎,如日方中。倒是李昌镐的对手,怠于人事的聂卫平棋圣毁掉了自己的大好河山。这,又是泾溪诗意的精确注解。

  (2)麻痹。众所周知,危险的局面使人警惕,平顺的局面促人大意。而失败的毒素,往往存在于大意之中。陈寿《三国志》记载:蜀汉大将关羽统兵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于是,关羽骄傲起来,放松了对其后路东吴的戒备。结果,吴将吕蒙袭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这说明了大意与麻痹的危害。需知世上无顺事,事顺则藏险。如果居安不虑危,当然是取败之道。明乎此,也就能洞悉太平洋战争中,美国珍珠港内不可一世的太平洋舰队覆灭的奥秘了。

  (3)固步自封。有一位老人说过:“如果和平与繁使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那么,真正的危险就在其中孕育。”甲午战争,泱泱中华大国竟然被弹丸的日本击败。原因很简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力蒸蒸日上;中华自恃地大物博,完全无所作为。两相比较,胜负的天平自然倾斜。同理,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挡不住精勇骠悍的纳粹雄兵;万里长城巨大屏障,挡不住北方草原的强大铁骑;中原汉人的太平梦想,常常被游牧民族搅得满目疮痍。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危险,于此可见。

  (4)分裂。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故事:曹操打败了袁绍的主力,袁绍病死了。他的儿子和女婿精诚团结,退据北方。曹操急攻不下,便采用了谋士郭嘉的建议,引兵撤退。危险暂时消失了,曾经并肩战斗的袁家子弟们开始了争权夺利。他们自相残杀起来,结果是两败俱伤。曹军顺势北进,彻底消灭了袁家的残余势力,统一了祖国北方。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安乐对人性的毒化作用。危险消失了,人心也就散了,曾经有过的齐心协力、共度时艰的局面不复存在。试想同舟不共济,南辕却北辙,能不遭受灭顶之灾吗?

  以上四点当然不是问题的全部。但是,已经具有触目惊心的巨大震撼力。在杜荀鹤《泾溪》诗中,过往船只的倾覆出于何种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绝对和平流中的舟人失去兢慎有关。万事成功都得缘于进取,大凡失败莫不是堕志。水如此,人如此;古如此,今如此。谁也不能例外。

  今天,我们的国家渐渐强盛,国民的生活渐渐富足,忧患的日子渐渐远去。但是,歌舞升平的表象里下面,却汹涌着极其险恶的暗流。东有美日,北有强俄,内有台岛,政经隐忧……当此希望与忧患并生的时刻,我们重读《泾溪》诗,其现实的意义不容低估。它能使我们洞察和平背后潜藏的危险,重温“兴于忧患,亡于安乐。”的古训,理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岸张力。帮助我们寻找正视挑战,长治久安的治国良策。

  这,正是水性与人性的实质,也是杜荀鹤《泾溪》诗的真正价值。寓含的哲理: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背景

泾溪,在安徽省东南部。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与赏溪汇合,西北向流人芜湖。泾县至芜湖的河段,今名青弋江,多暗礁险滩,水流湍急。《唐风集》注为杜荀鹤所作,《全唐诗》中,此诗亦归于罗隐名下,罗隐为浙江富阳人,似未来过泾县,杜荀鹤为安徽池州人,与泾县相去不远,乃近水楼台,作者当以杜荀鹤为是。

诗人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444篇诗文

诗文推荐

泾溪之水兮,犹可以方舟。

泾溪之人兮,不可以同游。

泾溪之阻兮,犹可以为梁。

泾溪之险兮,石齧吾廧。

泾溪之水兮,犹可以徒涉。

泾溪之人兮,不可以相接。

予生驽且钝,良御谩加鞭。

蹇步常居后,长途靡克前。

於焉辞里塾,竟尔向林泉。

鲁诰方擩哜,真乘又赜研。

孳孳羞愒日,矻矻自穷年。

灵岳言犹在,天台笔已专。

玄珠因象得,祖印以心传。

终觉符深妙,初非离简编。

连环资讲贯,涵泳藉诗篇。

断断无他技,愔愔合自然。

从来憎系属,其肯望陶甄。

谬忝诸公识,常推众客先。

岁时频问劳,旦夕竞招延。

有意行方外,因思去日边。

收探禹穴古,鉴入贺湖涟。

岩壑争奇秀,泾溪互属联。

鄞江浮汗漫,雪窦踏云烟。

旷望方壶表,高跻太白巅。

石桥夸圣所,华顶历星躔。

羽洞仟踪秘,丹丘地势偏。

搘筇逾绝峤,杭苇下中川。

秋荡怀康乐,春池忆惠连。

寻猿过翠壁,访鹤列青田。

古郡名存栝,仙都顶有莲。

江峰何嵂崒,冯岭足迍邅。

建涉东闽剧,茶从此苑煎。

武夷循窈窱,九曲爱回漩。

境接三山胜,名随历代迁。

层峦无间断,一水自蜿蜒。

雪鼓何深秀,沧溟可激沿。

衣冠常继踵,鱼蟹不论钱。

正欲登衡霍,无端信杜鹃。

游情方稍稍,归思忽翩翩。

玄笠才加首,青藜亦在肩。

未穷交广际,俄返浙淮埏。

姑蔑墟难辨,金华洞可穿。

烂柯人已往,起石事堪笺。

新定人民质,桐广物象妍。

閒询吟士室,重扣钓台舷。

风壤连吴越,云山异陇汧。

富春聊憩止,古霅又周旋。

二水来天目,千峰列地{輭车换田}。

麦畦螽揖揖,桑野蠋蜎蜎。

湖石偏求润,山茅竞摘鲜。

毗陵季子邑,阳羡蜀仟佃。

惠阜泉宜瀹,侯堂桧不蹎。

丑梨生槜李,佳纸出由拳。

渐听华亭鹤,将求瀚海鱣。

阖庐当日霸,郛郭入门坚。

许越夫差误,逃吴太伯贤。

唯应希范蠡,不必慕成鱄。

铁翁州形固,金陵王气宣。

山回石头壮,江下海门遄。

南北兹为限,英雄孰解填。

千龄难致诘,六代自相挻。

极目伤京汴,县情比涧{缠纟换氵}。

未归文武业,犹慕蚁羊羶。

今古虽与废,山川但幅{左巾右员}。

地多秦汉迹,碑少晋唐镌。

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

豺狼频犯轭,蛟鳄屡惊船。

晓发蒙霜露,宵投阅望弦。

往来唯适兴,游戏岂离禅。

身外无余嗜,行中颇自便。

云山期浪迹,辇寺迫充员。

唯曰通宗说,何曾问陌阡。

短长皆以度,轻重必於权。

苦节贞徒尔,谗人不舍旃。

菲萋成贝锦,海岳起埃涓。

事变安能测,冤深岂易湔。

采苓空自赋,齧檗竟谁怜。

悲寝难成梦,愁餐不下咽。

中心诚匪石,直道信如弦。

白首将沈穽,丹忱遂格天。

释然消怨结,划尔脱拘挛。

彼舌知何用,吾生固独全。

青云非所觊,白日且高眠。

颇觉閒情逸,浑无俗累牵。

余生今老矣,此地盍终焉。

杖为看山拄,裳因涉漳褰。

只堪朋鹿豕,庶免惧鹰鸇。

旨蓄常留翁,胡麻或满篅。

但令山在目,肯顾雪盈颠。

进驻饭忘精凿,山肴略豆笾。

示尝嫌菲薄,自足养衰孱。

陋室茅充瓦,寒衣艾当绵。

冷非尘境外,静是悟因缘。

尽弃残书帙,唯留古砚{左专右瓦}。

云归多在树,泉落自成渊。

孤鹘翻霄健,群猱上木猥。

水边梅的皪,雨际竹婵娟。

贞劲期松柏,芳馨尚药荃。

草间龙脑出,木末兔丝悬。

澹若忘吾我,萧然去纠缠。

已能齐指马,岂复记蹄筌。

元自师调御,还曾讯偓佺。

无心方契佛,有药未为仙。

置窟嗟毚兔,遗身爱蜕蝉。

岸登当舍筏,卜妄不须{上竹下专}。

觅句归陶谢,观空体竺乾。

性天宜爽朗,戒月要孤圆。

病起形神改,年加膂力愆。

齿疎亡两版,面瘠露双颧。

百岁人应少,诸尘相尽捐。

客来歌九辨,僧到说三玄。

白石常同煮。

青葵亦共搴。

虚怀本无取,那得更悁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