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定风波·自春来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译文

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注释

①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一切事全含糊过去。可可:无关紧要;不在意。

②暖酥:极言女子肌肤之好。

③腻云:代指女子的头发。亸(duǒ):下垂貌。

④无那:无奈。
⑤恁么:这么。

⑥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⑦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⑧镇:常。
⑨和:允诺。

赏析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这首描写闺怨的词在宋元时期曾经广为流传,受到普通民众,尤其是歌妓的喜爱。到了元代时,关汉卿更是把它写进了描写柳永与歌妓恋情的杂剧《谢天香》里。

  上片,通过艳丽春光和良辰美景来衬托少妇的孤寂之情。开头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千红。少妇因此反而增愁添恨。这里暗示出,过去的春天她曾与“薄情”者有过一段火热的恋情生活。次三句,写红日高照,莺歌燕舞,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她却怕触景伤情,拥衾高卧。接三句,写肌肤消瘦,懒于梳妆打扮。这和《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爱情的坚贞不渝。未三句,揭示出这位少妇之所以“倦梳裹”的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作者在上片用的是一种倒叙手法,不仅总结上片中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

  下片,极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少妇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在特别重视功名利禄的封建社会,一个闺中少妇为了爱情而敢于设想把丈夫“锁”在家里,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行动。这位少妇的举措,可以使人联想到《红楼 梦》中林黛玉对功名利禄,对仕途经济的批判,而且与柳永《鹤冲天》词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脉相通的。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诗人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344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三到投子,九上洞山。

鳌山成道,已是自瞒。

呵呵呵,惹得虚名走世间。

我与这老汉,本自无交涉。

狭路偶相逢,欢喜成冤结。

此结不可解,此冤不可雪。

唵喷喷{左口右发}{左口右发}勑摄。

益无所益,为无所为。

迥超玄化,杳绝机宜。

桃红李白自芬披,问著东风总不知。

野水秋自瘦,枯山春复肥。

胡床放得稳,默默坐亡机。

电流柄拂,云入田衣。

位分偏正兮,道出离微。

愁奈眉峰成敛。

几回皱、落花钿点。

镜里芳容自羞见。

又黄昏,听南楼,度更箭。

月引桐阴转。

珠帘动、影摇花乱。

雁过西风楚天远。

待归来,把愁眉,印郎面。

克期取证,系缚盲驴。

休夏自陈,且莫鬼语。

顶雪抗春,目寒射人。

蓑裹江湖雨,斗浮河汉津。

拙忘机兮抱瓮,妙不传兮斲轮。

谷鸟岩华自声色,十方普现刹尘身。

旋裁山埋茧作山衣,更著芒鞋白接{上四下离}。

自笑支离风貌野,纡朱纡紫不相宜。

[太簇为徽]猗欤禖宫,祀典所贵。

备自艰难,礼工弗备。

以迄于今,始建坛壝。

顾武云车,歆此诚意。

修夜悠悠。

寂寂闲处。

情在心想。

中宵寤语。

有鸟自南。

寄声谢汝。

飞鸟难期。

徒独延伫。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aa44。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従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出东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编。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信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毗卢大经卷,尘识久埋藏。

上人笔端力,掇出放毫光。

笑他自城游历,自倒自起自忙。

江天月晓,梦破斜阳。

一印印定,无法商量。

天涯何处,望苍江渺渺。

纵算解飞人不到。

笑双丸乌兔,两宾霜蓬,聊尔耳,那是人间三岛。

黄粱初梦觉,起看孤云,还自长歌自长啸。

不记桃源何地,橘渚何年,生涯事、惟有炉烟茶灶。

问先生谁友,有白石青松,共成三老。

今朝十五,明朝十六。

瓠苦瓜甜,松直棘曲。

辟支老汉,炎夏衣楮,严冬浴冰,谩自辛勤,徒劳检束,争似而今禅和,三三两两,水边林下,寒向火,热乘凉,又谁管你地覆天翻,天翻地覆。

是玉也大奇,只恐不是玉。

世尊无说说,迦叶不闻闻。

默默到时良自庆,家山元在白云根。

鉴像谷神,云心月影。

閒閒不宰於功,历历无私於应。

莫问正偏,谁论动静。

自方自圆,谁欠谁剩。

能来异类中行,常处那伽大定。

云水丛林自恣人,果如是也须相庆。

元气在天,日星系焉。

骨骾在身,四体恃焉。

王国之干,公实似焉。

有炜翰墨,抑其细焉。

是书之传,自尹氏焉。

历年虽多,人争毖焉。

彼名家者,众或弃焉。

胁肩夏畦,亦何利焉。

粪堆头上,无人觑著。

万法纷纭,自起自灭。

终日锁筠笼,回头惜翠茸。

谁知声?画?画,亦自意重重。

夜宿烟生浦,朝鸣日上峰。

故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

小会幽欢整及时。

花也相宜。

人也相宜。

宝香未断烛光低。

莫厌杯迟。

莫恨欢迟。

夜渐深深漏渐稀。

风已侵衣。

露已沾衣。

一杯重劝莫相违。

何似休归。

何自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