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咏百八塔

《阿育王经》言:诸佛灭渡后,昼夜役鬼神造塔五千四十八所,意者是即其数欤。《[ā,ē,a,á,à] [yù,yō] wáng jīng》yán:zhū fó miè dù hòu,zhòu yè yì guĭ shén zào tă wŭ qiān sì shí bā suŏ,yì zhĕ shì jí qí shŭ yú。

然海内郡县所见寥寥,独兹百八聚于一区,厥义未必无谓。rán hăi nèi jùn xiàn suŏ jiàn liáo liáo,dú zī băi bā jù yú yī qū,jué yì wèi bì wú wèi。

余生斯长斯,靡所究竟,率成俚句,请质高明。yú shēng sī cháng sī,[mĭ,mí] suŏ [jiū,jiù] jìng,[lǜ,shuài,shuò] chéng lĭ jù,qĭng zhì gāo míng。

百八浮图信异哉,无今无古壮山隈。băi bā fú tú xìn yì zāi,wú jīn wú gŭ zhuàng shān wēi。

降魔蜜顿金刚杵,说法偶成舍利堆。[jiàng,xiáng] mó mì dùn jīn gāng chŭ,shuō fă ŏu chéng shĕ lì duī。

只虑激湍穿峡破,故将砥柱挽波颓。zhĭ lǜ jī tuān chuān xiá pò,gù jiāng dĭ zhù wăn bō tuí。

谁能识得真如意,唱佛周遭日几回。shuí néng shí dé zhēn rú yì,chàng fó zhōu zāo rì jĭ huí。

译文

⑴这首诗选自《康熙朔方广武志》。百八塔,即一百零八塔,因塔数而名。位于今宁夏青铜峡市峡口山东麓,黄河自塔下向北流去。该塔是始建于元代的一座喇嘛教式塔(一说建于西夏时期),背山面河,依山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1、3、5、7、9……19,奇数12行排列,形成总体呈等腰三角形的巨大塔群。第一座塔高3.5米,其余均为2.5米。塔心正中立一木柱,内填土坯,外砌青砖,涂白色。塔顶为宝珠式,塔身如覆钵状、鼓腹尖锥状、葫芦状、宝瓶状,塔座均为束腰八角须弥座。

⑵阿育王:(?—前232),印度王,在位期间,因取半岛南端杀戮过多,遇一沙门说法,遂生悔意,归信佛教,在印度境内广建寺塔。对佛教发展很有影响。

⑶灭渡:佛教语,亦作“灭度”。谓僧人死亡。梵语涅槃、泥洹的意译。

⑷厥:其。

⑸靡:不。

⑹俚句:方言俗语。此用为对自己诗作的谦称。

⑺百八浮图:即一百零八塔。浮图:亦作“浮屠”,佛塔。

⑻山隈:大山弯曲的地方。

⑼蜜顿:蜜,似应为“密”,佛教 “密教”。主要宣扬身、口、意“三密相应”和“即身成佛”。顿,顿悟和顿渐,是佛教禅宗的两种修行方法。金刚杵:密宗用为护法摧魔的法器,亦称“降魔杵”,即佛寺中金刚塑像手执之杵。

⑽舍利:意译“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

⑾真如:佛教名词。佛教认为,用语言、思维等表达事物的真相,总不免有所增减,不能恰到好处。要表示其真实,只能用“照那样子“的”“如”来作形容。中国佛教学者,大都将它作为宇宙万有的本体之称,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⑿唱佛:信佛之人口念“阿弥陀佛”。 周遭:周围。

注释

⑴这首诗选自《康熙朔方广武志》。百八塔,即一百零八塔,因塔数而名。位于今宁夏青铜峡市峡口山东麓,黄河自塔下向北流去。该塔是始建于元代的一座喇嘛教式塔(一说建于西夏时期),背山面河,依山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1、3、5、7、9……19,奇数12行排列,形成总体呈等腰三角形的巨大塔群。第一座塔高3.5米,其余均为2.5米。塔心正中立一木柱,内填土坯,外砌青砖,涂白色。塔顶为宝珠式,塔身如覆钵状、鼓腹尖锥状、葫芦状、宝瓶状,塔座均为束腰八角须弥座。

⑵阿育王:(?—前232),印度王,在位期间,因取半岛南端杀戮过多,遇一沙门说法,遂生悔意,归信佛教,在印度境内广建寺塔。对佛教发展很有影响。

⑶灭渡:佛教语,亦作“灭度”。谓僧人死亡。梵语涅槃、泥洹的意译。

⑷厥:其。

⑸靡:不。

⑹俚句:方言俗语。此用为对自己诗作的谦称。

⑺百八浮图:即一百零八塔。浮图:亦作“浮屠”,佛塔。

⑻山隈:大山弯曲的地方。

⑼蜜顿:蜜,似应为“密”,佛教 “密教”。主要宣扬身、口、意“三密相应”和“即身成佛”。顿,顿悟和顿渐,是佛教禅宗的两种修行方法。金刚杵:密宗用为护法摧魔的法器,亦称“降魔杵”,即佛寺中金刚塑像手执之杵。

⑽舍利:意译“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

⑾真如:佛教名词。佛教认为,用语言、思维等表达事物的真相,总不免有所增减,不能恰到好处。要表示其真实,只能用“照那样子“的”“如”来作形容。中国佛教学者,大都将它作为宇宙万有的本体之称,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⑿唱佛:信佛之人口念“阿弥陀佛”。 周遭:周围。

诗人简介

字嘉言,号澹庵,别号青铜。 祖籍明代北直隶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因先辈参军到陕西,安家于咸宁(今陕西宜川境内)。曾祖父时又迁居宁夏西路中卫广武营(今青铜峡广武),入籍宁夏。15岁入学,20岁中举,次年登进士。► 2篇诗文

诗文推荐

閟宫肃肃。

清庙济济。

于穆夫人。

固天攸启。

祚我梁德。

膺斯盛礼。

文{鎞釒=木}达向。

重檐丹陛。

饰我俎彝。

洁我粢盛。

躬事奠飨。

推尊尽敬。

悠悠万国。

具承兹庆。

大孝追远。

兆庶攸咏。

白石春泉满。

黄金新埒开。

戚里车先度。

兰池马即来。

落花承舞席。

春衫拭酒杯。

行厨半路待。

载妓一双回。

大哉至德,允兹明圣。

格于上下,聿遵诚敬。

嘉乐斯登,鸣球以咏。

神其降止,式隆景命。

皇矣帝烈。

大哉兴圣。

奄有四方。

受天明命。

居上不怠。

临下惟敬。

举无諐则。

动无失正。

物从其本。

人遂其性。

昭播九功。

肃齐八柄。

宽以惠下。

德以为政。

三趾晨仪。

重轮夕映。

栈壑忘阻。

梯山匪敻。

如曰有恒。

与天无竟。

载陈金石。

式流舞咏。

咸英韶夏。

于兹比盛。

释演空寂,道谈清静,儒宗百行周全。

三枝既立,递互阐良缘。

尼父名扬至圣,如来证、大觉金仙。

吾门祖,老君睿号,今古自相传。

玄玄。

同一体,谁高谁下,谁后谁先。

共扶持邦国,普化人天。

浑似沧溟大海,分异派、流泛诸川。

然如是,周游去处,终久尽归源。

平生南北与东西,岂是扬波与汩泥,晚入金门诸彦接,来同绮席赐尊攜。

时逢宠渥欣陪预,老遇风光懒咏题。

共戴君恩何以报,惟将圣寿祝天齐。

良朋益友自远来,--严伯均万里乡书对酒开。

--皎然子孙蔓衍负奇才,--疾(失姓)承颜弄鸟咏南陔,--澄(失姓)鼓腹击壤歌康哉。

--巨川(失姓)

谁斫碧琅玕,影撼半庭风月。

尚有岁寒心在,留得数茎华发。

龙孙戏弄碧波涛,随手清风发。

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

小盆池,新压藕,翠盖已擎雨。

巧弄红妆,明艳便能许。

自怜华发萧萧,风流无分,醉时眼、何妨偷觑。

黯然伫。

回首今是何时,逢花笑还语。

梦里西湖,双落泪如缕。

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有谁掉、采莲舟去。

常守行庵,常清常静常常快。

常搬载。

日常宁耐。

自是常交泰。

真乐真欢,应物真常在。

真无坏。

真如光彩。

得做真良价。

胜赏付飞觞诗,读人妙嚼芳。

荷君相抆拭,容我共清凉。

湛欲人空老,偷闲策最长。

高峰应更好,何日级桄榔。

重峦千仞塔。

危磴九层台。

石关恒逆上。

山梁乍斗回。

阶下云峰出。

窗前风洞开。

隔岭钟声度。

中天梵响来。

平时欣侍从。

于此蹔徘徊。

应门斯御,雉扇爰开。

人瞻日月,泽动云雷。

同风三代,均禧九垓。

欢心允洽,时咏康哉。

因心克孝,位震遗芬。

宾天道茂,轸怀气分。

发祇乃祀,咳叹如闻。

二歌斯升,以咏德薰。

彼美实枯枝。

孤筱定参差。

鹍鸡已啁哳。

枣下复林离。

本期王子宴。

宁待洛滨吹。

上阳迟日千门锁。

花外流莺过。

一番春去又经秋。

惟有深宫明月、照人愁。

暗中白发随芳草。

却恨容颜好。

更无魂梦到昭阳。

肠断一双飞燕、在雕梁。

夕阳无赖小桥西,春事阑珊意亦迷。

锦里门前溪好浣,黄陵庙里鸟还啼。

焚追螺甲教香史,煎带牛酥嘱膳。

万宝千钿真可惜,归来直欲满筐携。

咏彻琼章夜向阑。

天移星斗下人间。

九光倒影腾青简,一气回春绕绛坛。

瞻北阙,祝南山。

遥知仙仗簇清班。

何人曾侍传柑宴,翡翠帘开识圣颜。

祥游沙麓,庆洽瑶衣。

黄云昼聚,白气宵飞。

居中履正,禀和体微。

仪刑赤县,演教椒闱。

陶钧万国,丹青四妃。

河洲在咏,风化攸归。

昭见精衷,灵承端命。

青帝姑怀,神禖储庆。

祚以蕃昌,协于熙盛。

螽斯众多,流于雅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