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沁园春(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

淮头。

虏尚虔刘。

谁为把中原一战收。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情感的和词。词人通过登多景楼的所观情景的描写、抒发,表现出怀才不遇的困惑 、无奈。但通篇并无消沉之感,而是慷慨悲凉。多景楼 ,镇江名胜,其地三面临江,“东瞰海门,西望浮玉,江流萦带,海潮腾迅,而维扬(扬州)城堞浮图陈于几席之外,断山零落出没于烟云杳霭之间。”(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 》)如此形胜,加上镇江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因此,北宋以来此处的题咏很多。曾伯词从形胜写起 。多景楼原有吴琚“ 天下第一江山 ”的题匾,此词以此写其神奇。“江浮两山”,两山指焦山 、金山(又名浮玉山,时在江中),二山东西相望 ,就象浮在江面上一样 。“浮”,当是由江面看山的幻觉 ;下面写空中、江中、江岸。“晴烟抹翠,怒涛翻雪”,色彩鲜明悦目,又给人一种动态美。“离离塞草 ,拍拍风舟”,春草多么繁茂(塞草此即指岸草 ,因此地为要塞),江船顶风前进,给人一种生机,一种力量,同时也会引起岁月如流的感触。这几句写景意在展示“江山如画 ”、“逝者如斯”,从而逗起今昔同怀的意绪。“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这意思作者说出来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像我这样眺望江天 ,共看江天皆如此啊。但古今之人有如东逝之水。“几度斜阳人倚楼”写落寞之情,言许多英雄豪杰正是在这般“倚楼”中壮志销磨。陆游、陈亮也曾在楼头题词 ,陈亮在词在大呼:“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念奴娇》)那样的英风豪气结果不是落了空吗?“英雄白发 ,空敝貂裘”,用战国时苏秦游说诸侯,怀才不遇,黄金尽、貂裘敝的典故,就中饱含着作者的自怜、自伤。据考证,是年春作者颇遭非议 ,“言者相继 ”。身为两淮阃帅而无法进取,坐看年华老大(时四十九岁 ),怎能不感到悲哀!一个“空”字蕴含了多么沉痛的心情。镇江这地方,晋宋间有多少英雄驰逐!词的下阙是由对现实的感慨而反思 ,显得比较冷峻 。“淮头,虏尚虔刘 ”。“淮头 ”,淮水上游,指淮西一带。“虔刘”,劫掠,侵扰。据《理宗本纪》,这年春蒙古兵攻寿州一带,“将士阵亡者众”。“谁为把中原一战收?”意思是说,谁能象晋宋英雄那样一扫胡虏?晋宋时的几次北伐都是从镇江出发的,如祖逖、刘裕,而以谢安最为著名。谢安在指挥淝水之战获得大捷后,又命令谢玄率部北进,收复了黄河南北大片土地。“问只今人物 ,岂无安石 ;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意思是当今世界,是可能有象谢安石一样的有才之士吧。那么,还是让我去访求浮丘道人去吧,反正我是做不成安石 。这表示自己要引退。《宋史》本传记载作者在本年正月就“乞早易阃寄,放归田里”,由此可知词人已是意冷心灰,欲乞归还乡了。下面又写“眼前风景”:“欧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自己这般愁苦,但风景还那般好,风景越好越会激起自己的愁绪。这是一种反衬写法,使感情更加深切。“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归休”就是引退,前加“去去”,表示主意已定,不会反顾。虽则如此,从“渺沧波无极”的感触里,可以体会到他万千愁绪 、万千的不得已。就在写这首词后不久,他真的被罢免了。此词虽然表现了词人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对国事的关切 ,对时局的不安,但情绪到底还是低沉了些,这是时代性决定的 。朱熹曾说过:“ 绍兴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那时士人所做文字极粗,更无委曲柔弱之态,⋯⋯只看如今⋯⋯是多少衰气!(《朱子语类》卷一○九)这几句话是批评当时的文风,也可移用于词风。南渡以来爱国词人所激扬起来的大声镗鞳、慷慨纵横的豪放词风,开禧后日趋衰惫,至淳后更是强弩之末了。

诗人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804篇诗文

诗文推荐

画舫行春处,潇湘二水涯。

花飞零乱随风舞。

花梢犹带虚檐雨。

帘幕映黄昏。

江天日暮云。

有人楼上望。

生怕褰虚幌。

冷落对炉薰。

一春常怨春。

红摧绿挫,莺愁蝶怨,满院落花风紧。

醉乡好梦恰瞢腾,又冷落、一成吹醒。

柔红不耐,暗香犹好,觑著翻成不忍。

春心减尽眼长闲,更肯被、游丝牵引。

一窍虚通,八面玲珑。

无象无私春入律,不留不碍月行空。

清净宝目功德臂,遍身何似通身是。

现前手眼显全机,大用纵横何讳忌。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御。

贫民无灯火,下应酬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

万叠青山拔空起,一道长江清澈底。

隔岸苍茫不见人,人家多在晴云里。

匡庐五老蓬莱山,沧洲白鹭烟波间。

随风客棹任来去,落日樵歌自往还。

绝涧孤亭倚烟树,仿佛天台石桥路。

欲访群仙跨鹤游。

宁乘五马专城去。

雨过棠阴满路蹊,春深草色连庭砌。

穷帘蔀屋有惸独,待尔重临慰客饥。

端门晓开,端气云凝。

有俨良辅,踵武告延。

肃肃王命,是将是承。

登册穆清,万几永膺。

春入江梅破晚寒。

冻枝惊鹊语声乾。

离愁满抱人谁问,病耳初闻心也宽。

风细细,露珊珊。

可堪驿使道漫漫。

斜梢待得人来後,簪向乌云仔细看。

燕芹香老春深,微风*动新篁翠。

惊敲梦断,忙呼小玉,故人来未。

香缕筛帘,游丝堕几,暖薰花气。

问春随莺到,又随燕去,谁解得,东君意。

涧水流红影里。

小楼东、有人孤倚。

残桃着雨,鬓容撩乱,未堪妆洗。

冉冉年光,悠悠时事,不如沉醉。

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睇。

相别相逢总是天,曷来醉月又经年,君归已买三山马,我去仍求一水船。

贫富勿论俱是梦,雨旸休问苦无田,中秋已过重阳近,频处离筵醉拍肩。

aa33絺方暑亦堪朝,岁晚凄风忆皂貂。

共喜鹓鸾归禁御,心知日月在重霄。

君如老骥初遭络,我似枯桑不受条。

强镊霜须簪彩胜,苍颜得酒尚能韶。

稠塘旧是花千树。

曾泛入、溪深误。

前度刘郎重唤渡。

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

一年一度相思苦。

恨不抛人过江去。

及至来时春未暮。

兔葵燕麦,冷风斜雨,长恨稠塘路。

窗绡深隐护芳尘。

翠眉颦。

越精神。

几雨几晴,做得这些春。

切莫近前轻著语,题品错,怕渠嗔。

碧壶谁贮玉粼粼。

醉香茵。

晚风频。

吹得酒痕,如洗一番新。

只恨谪仙浑懒却,辜负那,倚阑人。

锦帐如云处。

高不知重数。

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燕飞泥污。

问花花诉。

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至化无方,至德有光。

迟日江已丽,春风花草香。

玉壶影里劫春长。

乾坤独露堂堂。

布袋挨开,猿啼晓月。

海岳逃形,佛魔路绝。

列列挈挈,翘翘杰杰。

大机兮棒打不回闲,大用兮利剑流鲜血。

别别,出海昆仑头戴雪。

新笋成行嫩菊生,故人为作小轩名。

十年敢旌麾意,两部空遗鼓吹声。

世事如尘纷过眼,风光和酒最关情。

曲肱不作南柯梦,槐影阴阴枕簟清。

幼则随群,长而异众,一心法?行持。

书符咒水,治病救灾危。

建德和偷不显,厌华丽、粝食粗衣。

亲曾遇,重阳师父,传授入希夷。

自知功行满,速来访我,径就归期。

便怡然拂袖,应限宜时。

此者彭城了了,马风风、当赋新词。

长生得,携云仙去,跨鹤赴瑶池。

朝止阊阖宫。

暮蔂清都阙。

腾盖隐奔星。

低銮避行月。

九疑纷相从。

虹旌乍升没。

青鸟去复还。

高唐云不歇。

若华有余照。

淹留且晞发。

鸥清眠碎晴溪月。

几梦寒蓑雪。

断桥篱落带人家。

枝北枝南初著、两三花。

曾于春底横孤艇。

香似诗能冷。

娟娟立玉载归壶。

渺渺愁予肯入、楚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