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kè cóng dōng fāng lái,yī shàng bà líng yŭ。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wèn kè hé wèi lái,căi shān yīn măi fŭ。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míng míng huā zhèng kāi,yáng yáng yàn xīn rŭ。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zuó bié jīn yĭ chūn,bìn sī shēng jĭ lǚ。

译文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韵译

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

注释

1. 冯著:韦应物友人。

2.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3. 客:即指冯著。

4. 冥冥::是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

5.扬扬:鸟飞翔的样子。

6.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7.昨别:去年分别。

8.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赏析

诗人与朋友别后重逢,对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时予以慰勉。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既情意深长,又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回味无穷。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深表同情,体贴入微而又积极勉励。

  本诗首二句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快。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大意是说,造化无语而繁花正在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

  所以末二句,诗人以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像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还不算老呀!这“今已春”正是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

  这的确是一首情意深长而生动活泼的好诗。它的感人,首先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有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也正因如此,诗人采用活泼自由的古体形式,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它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用诙谐风趣来激励朋友。它的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而又委曲宛转,读来似乎一览无余,品尝则又回味不尽。

背景

韦应物于大历四年至十三年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再到长安。这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冯著是韦应物的朋友,其事失传,今存诗四首。韦应物赠冯著诗,也存四首。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

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60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因遇风仙,头分丫角。

从今陡顿忘形壳。

攀援爱念上心来,被予慧照先知觉。

景灭澄明,道光遥邈。

炉中露就灵灵雹。

功成专待紫书来,胎仙

轻生宅园籞。

复得栖嘉树。

岂敢擅洪枝。

轻条遭所遇。

叶密形易扬。

风回响难住。

染家为作,闲闲思忖。

讲些是非试听。

揽下绫罗纨绮,满椿一甑。

缘甚炼教伤熟,为惜他、颜色故恁。

染轴发,更须碾砑,且图光莹。

抛散水浆无限,遇人来、取要即当便认。

解了瑕头缠缚,自然见姓。

恰如修行一著,无萦系、可观真性。

常清静,显神光,灿汕有准。

平生南北与东西,岂是扬波与汩泥,晚入金门诸彦接,来同绮席赐尊攜。

时逢宠渥欣陪预,老遇风光懒咏题。

共戴君恩何以报,惟将圣寿祝天齐。

当年四月初八,老胡旧病再发。

云门遇水脱鞵,且莫随佗孟八。

九龙吐水沫金躯,七步周行总不如。

稽首归依乾屎橛,胡须更撞赤须胡。

弃财戒酒。

药囊系肘。

常清静,便把虎龙引逗。

心起大慈悲,人人尽欲救。

化愚迷、诗词如咒。

休要攀花柳。

速修神秀。

玉壶中,有个自然红狗。

日日吠青霄,谁知合著口。

更披云、能飞解走。

说短说长,自起自倒。

跛脚老云门,慈悲成过咎。

长安一路坦然平,往来曾不禁人行。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aa44。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従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出东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编。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信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年少莫寻潜玉老。

无才无艺烦君笑。

暖过茅檐霜日晓。

休起早。

竹间尽日无人到。

别径小峰孤碧峭。

曲沟浅浸寒清绕。

此老相看情不少。

浑忘了。

浑教忘了长安道。

业重多思算。

岂悟爻和象。

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

忿怒常思难。

性烛须教灿。

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

微生巾褐本蒿莱,叨遇优贤府第开。

云绕连甍依象阙,玉调清管下钧台。

几年忆共鹓鸿侣,今日惭非住石材,莫讶门庭光采盛,金舆亲屈至尊来。

我脚何似驴脚,急走归家日将落。

自古长安如镜平,无端醉倒黄幡绰。

千说万说,只是一说,春寒秋热。

千句万句,只是一句,小出大遇。

两段不同,收归上科。

渠去日一帆春水。

侬到日也一帆秋水。

怪道相逢,翻不是相期地。

无一语,只当相逢未。

霜风紧,霜叶脆。

上危梯,九日层楼倚。

楼头纵得潜携手,催去也,怨鹦鹉红嘴。

别时真惜,住也无计。

此恨绵绵,讵已每遇登高会,便洒登高泪。

不为萧娘旧约寒。

何因容易别长安。

预愁衣上粉痕干。

阁合深沈灯焰喜,小炉邻近酒杯宽。

为君门外脱归鞍。

昨日道袍破敝。

今朝便著新衣。

有人问我这因依。

且显同知厚惠。

又恐著他华丽。

弃之更不生疑。

道家蓑笠最相宜。

贫后安眠稳睡。

自怜循短绠。

方欲问长沮。

茂陵体犹瘠。

淮阳疾未祛。

翻疑承毒水。

忽似遇昌葅。

汉阳嗟欲尽。

咎繇惧忽诸。

死生事紧,悬甚儿孙。

怡然跳出家门。

物外逍遥,住个无事闲轩。

常常澄心绝虑,便名为、捉马擒猿。

尘念断,觉惺惺洒洒,自悟玄言。

至妙精微去处,在风邻月伴,两脚云根。

寂静方知洞里,别是乾坤。

性命岂由天地,这灵明、返本还元。

归蓬岛,更无生无灭常存。

有利无利,不离行市,张公吃酒李公醉。

伸脚打睡有来由,才放醒醒成忌讳。

非不非,是不是。

遇贵即贱,遇贱即贵。

狸奴白牯念摩诃,祖师不会西来意。

不到蓬窗恰一年,空村作客遇饥还,相逢喜有三餐色,况是烹鱼送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