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赏析

〈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这种感情,虽嫌激烈,却毕竟带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诗,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坞、微香、涓涓泪、寒雁、暮蝉、细路独来、清尊相伴,一片叹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气也没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叹之作欤!

  除了末联,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与〈野菊〉的笔法相类,只是后者的描述更为抽象,以作者的观感为主。五、六写凋零迟暮,亦与「已悲节物同寒雁」的情感相类。末联则可见上述的分析,笔者对於此文有二点看法:首先,说李商隐「自我毁灭」实是见仁见智,我们也可以解读为一种升华,成为菊花酒是需要酿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华,所以〈菊花〉诗的情感的确比〈野菊〉来得积极一点。再者,李商隐尽管叹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会变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诗中的苦竹、椒坞、微香,与〈菊花〉诗的陶令、罗含同样有贤才的涵意,都是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们从〈菊花〉、〈野菊〉、〈临发崇让宅紫微〉三首诗中,可以看到李商隐处在不同时空之下的感叹,但是也可以见到李商隐始终如一的态度,诗人的自尊心不曾稍减。最后,笔者以为选用〈菊花〉诗对照〈野菊〉,较另二首诗作更适合,既可以摆脱附会史事的牵强,亦可於写作技巧、用词遣字、情感强度作同中有异的比较。

  屈复曰:「通首不出题,亦是大病。」则是正好说明了〈野菊〉为何较〈锦瑟〉的诗旨来得明确,〈野菊〉一诗虽未有任何「菊」字,对於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纵观全诗句意,则句句不离菊,首联写菊的生长环境和形态,颔联写诗人爱菊、怜菊之心,颈联写诗人忆起当年赏菊之乐,末联写菊未被种植在宫中的遗憾。同样,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题,因此都显得诗意十分单纯,也令人有思想范围狭窄的感觉。就写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坞,多层次意象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与省字的简明精确,李商隐用字遣词可谓匠心独运。然而诗旨却完全围绕在怀才不遇的自怜情绪中打转,看多了李商隐这类为数不少的作品,真会让人怀念起李白的豪迈潇洒、杜甫的忧国忧民。(邓中龙分析)

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会昌四年。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诗人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3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广寒蟾影开云路。

目断愁来处。

菊花轻泛玉杯空。

醉后不知星斗、乱西东。

今宵入梦阳台雨。

谁忍先归去。

酒醒长是五更钟。

休念旧游吹帽、几秋风。

千古人生乐事稀。

露浓烟重薄寒时。

菊花须插两三枝。

未老功名辜两鬓,悲秋情绪入双眉。

茂陵多病有谁知。

菊花又折。

今年真是龙山客。

杯行潋滟新醅白。

一醉相欢,莫便话离恻。

从教破帽频欹侧。

楼头霜树明秋色。

凭高待把疏星摘。

天近风清,不怕暮云隔。

祖师门下,讨甚巴鼻。

东行西行,无是不是。

忽然篱下菊花黄,此时决定是重阳。

海上风流荔枝国,人间潇洒菊花天。

愁人坐狭斜。

喜得送流霞。

跂窗催酒熟。

停杯待菊花。

霜风乱飘叶。

寒水细澄沙。

高阳今日晚。

应有接{罒/离}斜。

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

伴我悠悠过闲日,怜渠灼灼媚穷秋。

清香但欲持供佛,醉舞何妨插满头。

此生萍梗难前料,知复明年相见不

此药神功别有名。

专医两目多情。

一点变澄清。

自然仰面认得前程。

更用金篦轻掠刮,便教换了尘睛。

观俗缘空朗照,至精至精。

三辉腾明。

问篱菊,何事秋香欠春馥。

渊明岁岁走征途,冷落重阳谁采劚。

天地锺奇秀,山泽有儒仙。

词锋前驱万马,三度奏捷菊花天。

信是文场敏手,如把枭卢对掷,高叱便回旋。

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

长羡君,先我著,祖生鞭。

今朝尊酒持劝,岂特颂长年。

要入兰宫妙选,共向集英殿里,玉陛听胪传。

姓字标黄甲,香墨照人鲜。

欲掩香帏论缱绻。

先敛双蛾愁夜短。

催促少年郎,先去睡、鸳衾图暖。

须臾放了残针线。

脱罗裳、恣情无限。

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

西风吹冷沈香篆。

门掩小晴红叶院。

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

衰翁病怯琉璃簟。

日日愁侵霜鬓短。

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晴日烘帘暖似春。

菊回霜晕浅仍深。

谁知此地栽花手,便是当时嗅蕊人。

秋渺渺,夜沈沈。

一声清唱袅残音。

娇痴应挽香罗比,六幅双裙染郁金。

金茎露,金茎露,绝胜九霞觞。

挼碎菊花如玉屑,满盘和月咽风香。

不老是丹方。

六十七,六十七,七岁见端平。

记得是秋除目好,近年大路到南京。

楚制起诸生。

燕去莺来昏又晓,劳生莫负心期。

菊花何必待开时。

十分浮玉蚁,一拍贯珠词。

少借笔端烟雨力,不须露染风披。

芳心微露定因谁。

风流今太傅,萧洒古东篱。

悄静菊花天,洗尽梧桐雨。

倍九周遭烂熳开,祝寿当头取。

顶戴御袍黄,叠秀金棱吐。

仙种花容晚节香,人愿争先睹。

九月九,重阳节。

不向东篱赏菊花,只点茱萸茶一啜。

苦涩难尝舌如{上绝下力},更吞栗棘蓬肝肠裂。

且道陶渊明,还曾知此味麽。

莫说莫说。

莫怨登高白玉杯,茱萸微绽菊花开。

池塘水冷鸳鸯起,帘幕烟寒翡翠来。

重待烧红烛,留取笙歌莫放回。

萧瑟风声惨。

苍茫雪貌愁。

鸟寒栖不定。

池凝聚未流。

蒲城桑叶落。

灞岸菊花秋。

愿持河朔饮。

分劝东陵侯。

此药神功别有华。

专医遍体顽麻。

下事是三家。

不拘漫酒,选甚盐茶。

服了便令筋骨换,亦教结就丹砂。

顿觉神清气爽。

最嘉最嘉。

步步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