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àn àn dàn dàn zĭ,róng róng yĕ yĕ huáng。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táo lìng lí biān sè,luó hán zhái lĭ xiāng。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jĭ shí jìn [zhòng,chóng] lù,shí shì qiè cán yáng。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yuàn fàn jīn yīng wŭ,shēng jūn bái yù táng。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注释

①融融:光润的样子。

②冶冶:艳丽的样子。

③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④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⑤禁:禁受,承当。

⑥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⑦怯:胆怯、担心。
⑧残:一作“斜”。

⑨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⑩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赏析

〈菊花〉诗的末联“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与本诗末联所抒发的感概,可以说同中有异。在〈菊花〉诗中,笔者曾经说到,李商隐对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觉无望,却想到自我毁灭,成为菊花酒,这样便可以浮在用黄金铸成的鹦鹉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这种感情,虽嫌激烈,却毕竟带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诗,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坞、微香、涓涓泪、寒雁、暮蝉、细路独来、清尊相伴,一片叹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气也没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叹之作欤!

  除了末联,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与〈野菊〉的笔法相类,只是后者的描述更为抽象,以作者的观感为主。五、六写凋零迟暮,亦与「已悲节物同寒雁」的情感相类。末联则可见上述的分析,笔者对於此文有二点看法:首先,说李商隐「自我毁灭」实是见仁见智,我们也可以解读为一种升华,成为菊花酒是需要酿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华,所以〈菊花〉诗的情感的确比〈野菊〉来得积极一点。再者,李商隐尽管叹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会变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诗中的苦竹、椒坞、微香,与〈菊花〉诗的陶令、罗含同样有贤才的涵意,都是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们从〈菊花〉、〈野菊〉、〈临发崇让宅紫微〉三首诗中,可以看到李商隐处在不同时空之下的感叹,但是也可以见到李商隐始终如一的态度,诗人的自尊心不曾稍减。最后,笔者以为选用〈菊花〉诗对照〈野菊〉,较另二首诗作更适合,既可以摆脱附会史事的牵强,亦可於写作技巧、用词遣字、情感强度作同中有异的比较。

  屈复曰:「通首不出题,亦是大病。」则是正好说明了〈野菊〉为何较〈锦瑟〉的诗旨来得明确,〈野菊〉一诗虽未有任何「菊」字,对於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纵观全诗句意,则句句不离菊,首联写菊的生长环境和形态,颔联写诗人爱菊、怜菊之心,颈联写诗人忆起当年赏菊之乐,末联写菊未被种植在宫中的遗憾。同样,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题,因此都显得诗意十分单纯,也令人有思想范围狭窄的感觉。就写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坞,多层次意象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与省字的简明精确,李商隐用字遣词可谓匠心独运。然而诗旨却完全围绕在怀才不遇的自怜情绪中打转,看多了李商隐这类为数不少的作品,真会让人怀念起李白的豪迈潇洒、杜甫的忧国忧民。(邓中龙分析)

背景

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通过吏部考试,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但他在秘书省仅仅几月就被调到地方,担任宏农县尉(今河南省灵宝县)。到任不久,又遭受一次打击,因为他把狱中死囚改判活罪,触犯了观察使孙简,被罢官,正碰上姚合代孙简任观察使,又要他还任。李商隐和姚合关系不错,但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屈居县尉一事,始终不快,不甘久居,一心想入朝任职。开成五年,他的岳父王茂元入朝为官,他便告假携眷到长安居住,以求汲引。此年九月四日,为谋求新的出路.他又辞去宏农县尉。到会昌四年。在杨弁之乱过后,他又移家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他自述此时自己“遁迹丘园”,“前耕后饷”,“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重祭外舅司徒公文》)。这首诗即作于此时。

诗人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38篇诗文

诗文推荐

风急雁声高,露冷蛩吟切。

枕剩衾寒不耐烦,长是伤离别。

望得眼儿穿,巴得心头热。

且喜重阳节又来,黄菊花先发。

恰好菊花前二日,寿星高照秋天。

堂前王母鬓方玄。

怀中娇凤小,已解祝公年。

如此生涯如此屋,看看海亦成田。

闲中多把酒杯传。

长生无别诀,放下是神仙。

海上风流荔枝国,人间潇洒菊花天。

肉*花糕酒*油。

肥躯润已那休。

儿女共嬉游。

金银财宝,垒似山丘。

何不道前程将不去,限终鬼使来勾。

方悟平生总错,点头点头。

悔恨无

问篱菊,何事秋香欠春馥。

渊明岁岁走征途,冷落重阳谁采劚。

广寒蟾影开云路。

目断愁来处。

菊花轻泛玉杯空。

醉后不知星斗、乱西东。

今宵入梦阳台雨。

谁忍先归去。

酒醒长是五更钟。

休念旧游吹帽、几秋风。

四时皆有司花女。

杪秋犹见花如许。

想得紫金丹。

工夫造化间。

春莺留弱羽。

更渍蔷薇露。

莫取落英餐。

留供醉眼看。

菊花又折。

今年真是龙山客。

杯行潋滟新醅白。

一醉相欢,莫便话离恻。

从教破帽频欹侧。

楼头霜树明秋色。

凭高待把疏星摘。

天近风清,不怕暮云隔。

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

伴我悠悠过闲日,怜渠灼灼媚穷秋。

清香但欲持供佛,醉舞何妨插满头。

此生萍梗难前料,知复明年相见不

天地锺奇秀,山泽有儒仙。

词锋前驱万马,三度奏捷菊花天。

信是文场敏手,如把枭卢对掷,高叱便回旋。

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

长羡君,先我著,祖生鞭。

今朝尊酒持劝,岂特颂长年。

要入兰宫妙选,共向集英殿里,玉陛听胪传。

姓字标黄甲,香墨照人鲜。

去岁越王台上饮,席间二客如龙。

凭高吊古壮怀同。

马嘶千嶂暮,乐奏半天中。

今岁三家村市里,故人各自西东。

菊花时节酒樽空。

可怜双雪鬓,禁得几秋风。

西风吹冷沈香篆。

门掩小晴红叶院。

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

衰翁病怯琉璃簟。

日日愁侵霜鬓短。

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记得去年时。

采菊东篱。

眉间一笑捧花枝。

说道愿如花不老,交劝双卮。

又是菊花期。

客况谁知。

便无风雨也凄凄。

白发夫妻时节酒,堪几参差。

一度难逢佳节,今年两度重阳。

菊花犹折御衣黄。

莫惜危亭更上。

况有飞觞滟玉,从教醉帽吹香。

兴来相与共清狂。

频把新词细唱。

故人所说菊花枕,似把冰丸月下饮。

秋水一双明炯炯,数在青囊第一品。

狂风江上吹蒹葭,此物往往得之嵇康阮籍家。

闭门诵书二十年,眼睛损尽生空花。

建阳小作箸头书,残更灯火乱虫鱼。

石渠文字大如斗,场屋岁月又不偶。

却来南山青草边,东西四至为菊花田。

手提长筐向山曲,一下收拾三百斛。

昨者昏寐才起来,解把檐头小字读。

乃知妙物通群仙,一切药里应弃捐。

桃换肌肤菊换妆。

只疑春色到重阳。

偷将天上千年艳,染却人间九日黄。

新艳冶,旧风光。

东篱分付武陵香。

尊前醉眼空相顾,错认陶潜是阮郎。

堕髻慵妆来日暮。

家在画桥堤下住。

衣缓绛绡垂,琼树袅、一枝红雾。

院深池静娇相妒。

粉墙低、乐声时度。

长恐舞筵空,轻化作、彩云飞去。

十二楼台,但前回旧迹。

想琪花似雪,忘了还思。

朝暮痴痴地。

只有老天知。

却自省,玉阶金砌。

错抛离。

梧桐声颤,窗外草蛩吟细。

醉魂觉,又听秋鸿悲呖。

极目寒空,叹未有紫云梯。

绛阙消息子。

也无一二、枉垂涕。

篱菊答,自古人生有离合。

不得渊明泛玉觞,还有子真携酒榼。

我爱菊花枝。

浥露偏宜。

旋移佳种一年期。

照眼黄金三径烂,可但东篱。

秋老摘花吹。

敢恨开迟。

只愁一夜便香衰。

待插满头年大也,且泛芳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