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译文

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找来金凤凰。你生来就志在四方。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注释

⑴韩南涧:即韩元吉,辛弃疾居信州,与韩相邻,往来唱和频繁。

⑵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⑶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⑷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大家都相视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⑸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⑹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

⑺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戎,指金兵。

⑻山斗:泰山、北斗。《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⑼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⑽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

⑾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⑿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赏析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此借指宋高宗南渡。“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肆其经纶,功孰与计?”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

  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

  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

  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这里指金人。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于上饶之带湖,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元吉(韩南涧,即韩元吉,辛弃疾居信州,与韩相邻,往来唱和频繁),致仕后亦侨寓此地。由于他们都有抗金雪耻的雄心壮志,所以过从甚密。这时距离宋金“隆兴和议”的签订已整整二十年,南宋朝廷文恬武嬉,并不关心国事。又三年,岁次甲辰(1184年)正逢韩元吉六十七岁寿辰,辛弃疾填了此词。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一杯莫落吾人后。

富贵功名寿。

胸中书传有余香。

看写兰亭小字、记流觞。

问谁分我渔樵席。

江海消闲日。

看君天上拜恩浓。

却恐画楼无处、著东风。

宝册既奉,祗诵迺言。

仁深庆衍,益承益尊。

和声协气,弃溢乾坤。

闰受伊嘏,圣子神孙。

岁久漫传龙变化,潭深谁睹剑锋芒。

之纲之纪,允文允武。

荆舒是懲,四方无侮。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动地百年无桀跖,后天一寿有颜曾。

十巡今止。

乐事要须防极喜。

||烛影摇风。

月落参横影子通。

粗茶淡酒。

五十狂歌供宴寿。

敬谢来何。

再得寻盟后日多。

备礼用乐,崇亲致尊。

诚通慈降,敬彻爱存。

献怀称寿,啐感承恩。

皇帝孝德,子孙千亿。

大包天域,长亘不极。

一阳应候,万国同文。

天正纪节,太史书云。

凝旒在御,列斜爰分。

寿觞斯荐,祝庆明君。

新庭靖安,祖后燕怡。

有开圣谋,累崇天基。

典章文明,声容葳蕤。

御于邦家,日寿日慈。

东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临海令君一念作,猿鸟未知泉已觉。

殿脚西头苍石根,向来元无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鹤古祠烟雨蒙。

父老思君难弃得,登亭饮泉三叹息,祝君公台寿千百!

布里关雎化袭宫闱,万国人趋奉母仪。

寿绳索蟠桃千载实,年年天仗宴瑶池。

嘉玉惟芳。

嘉币惟量。

成形惟礼。

禀色随方。

神班其次。

岁礼惟常。

威仪抑抑。

率由旧章。

一尘起,大地收。

一叶落,天下秋。

甲巳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

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待人间觅个,无情心绪,着多情换。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上帝怀明德,圆坛展盛仪。

南城七里路,三岁一郊时。

豫动森华盖,乾行俪绛螭。

山河对旒冕,辰象倚旍旗。

乐祏前增谧,皇灵下告慈,密都俄奠玉,清庙遍尝粢。

田烛纷先置,轩营肃左移。

礼行忘景晏,恩厚觉寒迟。

紫宙天鸿洞,宾柴燎陆离。

合祛联祭秸,妥侑判纯牺。

腏食千华炬,陪祠万翠緌。

开天浮协气,亘海受洪釐。

爱日兼祥至,随风与令驰。

群心乐更始,徽册贶颛辞。

尧舜文章焕,渊云颂叹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