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译文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注释

⑴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唐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

⑵五城楼:《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⑶宿雨:隔宿的雨。

⑷砧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⑸闲:一本作“开”。

⑹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⑺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赏析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描绘了雨后仙游观高远开阔、清幽雅静的景色,盛赞道家观宇胜似人间仙境,表现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企慕。

  诗的前三联描绘了雨后仙游观观内观外的景色。首联点明时地,切中题目“仙游观”,并描写了天气情况。颔联写观外秋夜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形象地展现了仙游观宁静娴雅的景色。末联直抒胸臆,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

  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读来琅琅上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诗人简介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172篇诗文

诗文推荐

儒之宫兮千柱眈如,峨冠绮袂兮群而趋。

食焉稻鱼兮隶焉诗书,我侈其成兮绎其初。

诲掖之孔敏兮築兴之不徐,偾於昔焕於今兮繄百年其有待。

企三贤而相攸兮遗躅未沫,匪若人之良茂兮吾将奚赖。

芹波摇日兮槐阴转午,一尘不栖兮重廊邃宇。

执经前兮仪仪而訏訏,君颜舒舒兮而究而语。

有粹其文兮有觌其古,风舞雩兮步趋绳矩。

鄙人留眼兮夫也接前人之武,人今翩鸿兮与南翔。

云气蓬瀛兮观虚皇,膏馥沾被兮淮之乡,君之惠兮乡之人不可忘。

金石具举,典礼茂明。

淑慎其止,遹观厥成。

瑶琚微动,同替翼行。

行光娥极,德迈嫔京。

要问南枝消息早,一阳恰喜方回。

望前二日验云台。

祥光呈五色,瑞彩上三台。

生机一脉何尝息,正看用世真才。

调羹手段此胚胎。

文明观盛会,直待六阳来。

琼钩褰幔。

秋风观。

漫漫。

白云联度河汉。

长宵半。

参旗烂烂。

何时旦。

命闺人、金徽重按。

商歌弹。

依稀广陵清散。

低眉叹。

危弦未断。

肠先断。

一气才分,两仪已备。

圆者为天,方者为地。

变化生成,动植类起。

人在其间,最灵最贵。

眼冷眉长,鼻直气快。

彼彼常不轻,门门观自在。

寂光而无中,妙用而无外,谁怕肉团碍世界。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

具美多前志。

余光永後观。

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

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英声迈古,德施在民。

允秩宗祀,实延上神。

三观互融显其机,十门不二荡其迹。

如月印水兮光入共微,如春在花兮香袭共裓。

是谓教庠之英,北峰这嫡。

描邈将来不如伊,从教大地无人识。

先觉既位,簪履并驰。

尚德君子,尔乃兼之。

羿奡可惭,禹稷可师。

三复此道,载观白圭。

盥至于再,洁诚愈孚。

帝用祗处,发咸嘉虞。

胜歌臚叹,会于轩朱。

观厥颙若,受福之符。

养浩颐神,离欲澄虚,物外定观。

见玉关倾落,霜千点聚,碧岩漂渺,雪降团团。

混内豁然,空中有象,天地相交四兽攒。

前朱引,后玄随左右,虎绕龙蟠。

黄宫捧出神丹。

遇此物疵盲法体安。

使蛇吞一粒,成龙变翼,鹌*达者,立化祥鸾。

点铁成金,回骸起死,*杌逢之返降檀。

君知否,上登仙入圣,不足为难。

甲观昭祥,画堂升位。

礼绝群后,望尊储贰。

启诵惭德,庄丕掩粹。

伊浦凤翔,缑峰鹤至。

八识通知心已定,遍观物物皆阴。

不如留意则追寻。

水中闲养火,玉内要生金。

直待阳纯丹不漏,恁时可称知音。

超然云步上瑶岑。

不劳极目望,自见好光临。

驾言写我居,一览无边春。

先生方闭户,不可得而亲,宁逐儿女戏,要观物化新。

不见舞雩下,冠者五六人。

义献之迹,临者米也。

遡观欣书,乃二体也。

随珠卞璧,萃此纸也。

以鉴得之,亦可纪也。

抱璞而居,其谁别玉。

乔君不献,自尊两足。

窥其狱户,视其邑庭。

吏无重糈,民有颂声。

提平如砥,持廉如水。

观其中,公清有余。

相其貌,固凡人耳。

嗟兹飘转。

随流如萍。

台岳崇观。

僚士惟明。

璅璅下路。

从公于征。

遡江践汉。

自徐徂荆。

假容不足观。

遗音犹可荐。

幸蒙乔树恩。

得以闻高殿。

上帝监观,维二是依。

继世修德,皇心顾之。

其顾伊何,在彼冀方。

施于子孙,降福穰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