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wŏ sī gŭ rén,yī zhèng zhī qiáo。

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yĭ lĭ xiāng guó,rén wèi ān qí jiāo;

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yóu yú xiāng zhī [xiào,jiào],zhòng kŏu xiāo xiāo。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huò wèi zĭ chăn:“huĭ xiāng [xiào,jiào] zé zhĭ。

”曰:“何患焉?”yuē:“hé huàn yān?

可以成美。kĕ yĭ chéng mĕi。

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fū qĭ duō yán,yì gè qí zhì:shàn yĕ wú xíng,bù shàn wú bì;

维善维否,我于此视。wéi shàn wéi [fŏu,pĭ],wŏ yú cĭ shì。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chuān bù kĕ fáng,yán bù kĕ mĭ。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xià sài shàng lóng,bāng qí qīng yĭ。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jì xiāng [xiào,jiào] bù huĭ,ér zhèng guó yĭ lĭ。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zài zhōu zhī xīng,yăng lăo qĭ yán;

及其已衰,谤者使监。jí qí yĭ shuāi,bàng zhĕ shĭ [jiān,jiàn]。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chéng bài zhī jì,zhāo zāi kĕ guān。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wéi shì zĭ chăn,zhí zhèng zhī shì。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wéi qí bù yù,huà zhĭ yī guó。

诚率此道,相天下君;chéng [lǜ,shuài,shuò] cĭ dào,xiāng tiān xià jūn;

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jiāo chàng páng dá,shī jí wú yín,[wū,yū,yú] hū!

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sì hăi suŏ yĭ bù lĭ,yŏu jūn wú chén。

谁其嗣之?shuí qí sì zhī?

我思古人!wŏ sī gŭ rén!

译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

  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注释

1、伊,句首语气词。侨,子产的名。

2、礼,指治国的礼法纲纪。

3、嚣嚣(xiāo xiāo),喧哗的声音。侨,教,嚣,押韵。

4、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论语·先进》:“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5、维,语气词。否(pǐ),恶。

6、弭(mǐ),止。

7、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视,弭,矣,理,押韵。

8、养老乞言,周朝兴盛的时候,曾奉养一些年老而有声望的人,让他们提意见,帮助把国家治理好。《诗经·大雅·行苇》序:“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gǒu,黄耇,老人之称),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9、谤者,指批评国政的人。《国语·周语》载: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派卫巫监视批评他的人。最后国人忍无可忍,把他放逐出国。

10、是,指示代词,这个。

11、式,法式,榜样。

12、维,通“惟”。这两句是说只因子产没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个郑国。化,教化。

13、於虖,同“呜呼”。

14、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只有君,没有臣(指称职的人臣)。

15、《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从政三年,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赏析

这篇文章的体式是颂。颂是古代文章的一种体裁,但就其四言体式来说,实处于诗文之间,它往往与赞体同称为“颂赞”。刘勰说:“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唯纤曲巧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底,如斯而已。”(《文心雕龙·颂赞》)刘勰指出颂的铺写如赋,但不华丽;敬慎如铭,但又不是纯然规戒。而词藻与义理,仍需具备,行文具有“巧致”,随所欲抒的情感而变。

  刘勰所说,是南北朝时代对颂的正体的认识。在一代文豪韩愈手中,也需要遵循这个文体的轨范。但此文对我们来说,重点所在,在其意而不在其形。

  韩愈此文所颂的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子产。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对郑国折冲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却仍保持中等强国的地位,具有莫大的功勋。其政治行为中有一则“不毁乡校”,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初步的民主观念的经典范例。

  乡校是郑国人私议政事之所,郑国的然明觉得乡校非议国家大政,应予取缔。子产反对,说:“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白,子产作为一个明智的政治家,知道舆论疏导的道理,并有意识地将乡校议政作为改善行政的参考,这在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中,是非常难得的胸怀。难怪孔子听到此事后,会说:“有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这种说法。”

  而韩愈此颂的第一段,就是对子产事迹的概括,纯用四言体式,简单介绍了子产对乡校的看法及其不毁乡校的影响,“郑国以理”,即郑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的意思。这是符合颂体“敷写似赋”的基本要求的。

  下段则引证西周史事,来说明此理。西周之兴,国家将老人供养起来,请他们发表对国事的意见,求言于老者,也是借助于老成者的人生和政治经验的做法。可到了西周的衰世,周厉王为政暴虐,使巫为监者,监视国人的谤言,国人道路以目。而周厉王终于被国人流放,西周也走向了自己的灭亡。成败史迹,岂不昭然具在,令人心悖?可以说,“敬慎如铭”,于此亦可见到。

  末段则颂扬子产,完成文体的基本要求。大抵颂扬子产为执政者的模范,只是他没得到天子的赏识,而只能将教化施布于郑国一隅。如果以此道为天子之相,则国家的舆情上通下达,无所不至。天下所以不治,是因为只有好的君主而没有子产那样的臣子。谁是子产在当代的继承者呢?我只有悠悠地思念着古人!

  此颂三层意思,先为概述子产史事,继而引证古史,次而颂扬子产。然而,写子产,也是在写韩愈心目中的贤相。韩愈身处唐朝的中世,正处在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万户衣冠拜冕旒的黄金时代早已逝去,而西风凋碧树的晚唐时代即将来临,一个有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的封建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十字路口,又该会有多么悲凉的沧桑之感。在韩愈理想的封建政治关系中,贤相应如子产一般,疏瀹天下的民情,使下情上达,使为政有利于民生,如此则天下可治。也许在对贤相的期许中,韩愈心目中还有元和时的宰相裴度的影子吧?然而,在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下,韩愈的理想注定了是空想而已。韩愈也只能“我思古人”,发抒其无限怅惘之意了。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杨岐栗棘蓬,赵州殿里底。

一句当机裂万差,尽大地人扶不起。

雪底黄精与不疏。

为管则易,为鲍则难。

相马失瘦,相士失寒。

管贫鲍富,坦然相安。

于利不疚,于义期完。

千疑万疑,只是一疑。

若能决此一疑,免教节上生枝。

雪霁长空,迥野飞鸿。

段云片片,向西向东。

太白峰前施小伎,渊嘿雷霆人自畏。

瓦砾翻成释梵宫,古佛门风重振起。

不堕功勋,等闲游戏。

金毛狮子忽翻身,草木昆虫俱收泪。

赵州若在,倒行此令。

夺却刀子,南泉乞命。

摩竭提国犹半途,少室峰前全无巴鼻。

谈玄说妙好肉剜疮,举古明今抛沙撒土。

苦中乐,乐中苦,赵州这僧俱欠悟。

直饶彻根源,也是泥中洗土。

八两还是斤,陈年桃核旧时仁。

大家出手共提掇,行看丛林气象新。

上山采琼蕊。

穹谷饶芳兰。

采采不盈掬。

悠悠怀所欢。

故乡一何旷。

山川阻且难。

沈思钟万里。

踯躅独吟叹。

君不见奇章平生石解颜,有得甲乙劳镌刊。

又不见卫公平泉严作戒,要与山岳争完安。

衽席杯盘易沈溺,可无雅好嬉过日。

生须玩物不流物,负山暇问谁有力。

此石摈弃岁几周,几人摩挱动诗愁。

不妨野鸟印爪迹,曾是画鷁明方舟。

奇嗜岂必真无取,尤物未可轻粪土。

二公真情不激诡,静对孱颜堪乐死。

揆予肮脏如石顽,一跌叵复能朝天。

石默不言诗为宣,正用吟玩忘吾年。

多处添,少处减。

家常用度,文不加点。

黄叶无风自落,彩云不雨空归。

水不洗水,金不博金。

青天白日,自古自今。

青天白日,切忌寻觅。

更问如何,抱{左贝左臧}叫屈。

绿岩枯木,不落人间。

红谷芳草,不厌温寒。

西南东北,各不相关。

谷熟豆熟,粥足饭足。

仰面看天,两手扪腹。

正觉山前,双林树下。

弄假像真,弄真像假。

临风哮吼载嵩牛,顾影嘶鸣韩干马。

三门佛殿,一见便见。

踢倒净瓶,撼动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