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wŏ sī gŭ rén,yī zhèng zhī qiáo。

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yĭ lĭ xiāng guó,rén wèi ān qí jiāo;

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yóu yú xiāng zhī [xiào,jiào],zhòng kŏu xiāo xiāo。

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huò wèi zĭ chăn:“huĭ xiāng [xiào,jiào] zé zhĭ。

”曰:“何患焉?”yuē:“hé huàn yān?

可以成美。kĕ yĭ chéng mĕi。

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fū qĭ duō yán,yì gè qí zhì:shàn yĕ wú xíng,bù shàn wú bì;

维善维否,我于此视。wéi shàn wéi [fŏu,pĭ],wŏ yú cĭ shì。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chuān bù kĕ fáng,yán bù kĕ mĭ。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xià sài shàng lóng,bāng qí qīng yĭ。

”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jì xiāng [xiào,jiào] bù huĭ,ér zhèng guó yĭ lĭ。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zài zhōu zhī xīng,yăng lăo qĭ yán;

及其已衰,谤者使监。jí qí yĭ shuāi,bàng zhĕ shĭ [jiān,jiàn]。

成败之迹,昭哉可观。chéng bài zhī jì,zhāo zāi kĕ guān。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wéi shì zĭ chăn,zhí zhèng zhī shì。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wéi qí bù yù,huà zhĭ yī guó。

诚率此道,相天下君;chéng [lǜ,shuài,shuò] cĭ dào,xiāng tiān xià jūn;

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jiāo chàng páng dá,shī jí wú yín,[wū,yū,yú] hū!

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sì hăi suŏ yĭ bù lĭ,yŏu jūn wú chén。

谁其嗣之?shuí qí sì zhī?

我思古人!wŏ sī gŭ rén!

译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

  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注释

1、伊,句首语气词。侨,子产的名。

2、礼,指治国的礼法纲纪。

3、嚣嚣(xiāo xiāo),喧哗的声音。侨,教,嚣,押韵。

4、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论语·先进》:“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5、维,语气词。否(pǐ),恶。

6、弭(mǐ),止。

7、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视,弭,矣,理,押韵。

8、养老乞言,周朝兴盛的时候,曾奉养一些年老而有声望的人,让他们提意见,帮助把国家治理好。《诗经·大雅·行苇》序:“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gǒu,黄耇,老人之称),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9、谤者,指批评国政的人。《国语·周语》载: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派卫巫监视批评他的人。最后国人忍无可忍,把他放逐出国。

10、是,指示代词,这个。

11、式,法式,榜样。

12、维,通“惟”。这两句是说只因子产没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个郑国。化,教化。

13、於虖,同“呜呼”。

14、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只有君,没有臣(指称职的人臣)。

15、《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从政三年,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赏析

这篇文章的体式是颂。颂是古代文章的一种体裁,但就其四言体式来说,实处于诗文之间,它往往与赞体同称为“颂赞”。刘勰说:“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唯纤曲巧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底,如斯而已。”(《文心雕龙·颂赞》)刘勰指出颂的铺写如赋,但不华丽;敬慎如铭,但又不是纯然规戒。而词藻与义理,仍需具备,行文具有“巧致”,随所欲抒的情感而变。

  刘勰所说,是南北朝时代对颂的正体的认识。在一代文豪韩愈手中,也需要遵循这个文体的轨范。但此文对我们来说,重点所在,在其意而不在其形。

  韩愈此文所颂的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子产。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对郑国折冲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却仍保持中等强国的地位,具有莫大的功勋。其政治行为中有一则“不毁乡校”,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初步的民主观念的经典范例。

  乡校是郑国人私议政事之所,郑国的然明觉得乡校非议国家大政,应予取缔。子产反对,说:“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白,子产作为一个明智的政治家,知道舆论疏导的道理,并有意识地将乡校议政作为改善行政的参考,这在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中,是非常难得的胸怀。难怪孔子听到此事后,会说:“有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这种说法。”

  而韩愈此颂的第一段,就是对子产事迹的概括,纯用四言体式,简单介绍了子产对乡校的看法及其不毁乡校的影响,“郑国以理”,即郑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的意思。这是符合颂体“敷写似赋”的基本要求的。

  下段则引证西周史事,来说明此理。西周之兴,国家将老人供养起来,请他们发表对国事的意见,求言于老者,也是借助于老成者的人生和政治经验的做法。可到了西周的衰世,周厉王为政暴虐,使巫为监者,监视国人的谤言,国人道路以目。而周厉王终于被国人流放,西周也走向了自己的灭亡。成败史迹,岂不昭然具在,令人心悖?可以说,“敬慎如铭”,于此亦可见到。

  末段则颂扬子产,完成文体的基本要求。大抵颂扬子产为执政者的模范,只是他没得到天子的赏识,而只能将教化施布于郑国一隅。如果以此道为天子之相,则国家的舆情上通下达,无所不至。天下所以不治,是因为只有好的君主而没有子产那样的臣子。谁是子产在当代的继承者呢?我只有悠悠地思念着古人!

  此颂三层意思,先为概述子产史事,继而引证古史,次而颂扬子产。然而,写子产,也是在写韩愈心目中的贤相。韩愈身处唐朝的中世,正处在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万户衣冠拜冕旒的黄金时代早已逝去,而西风凋碧树的晚唐时代即将来临,一个有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的封建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十字路口,又该会有多么悲凉的沧桑之感。在韩愈理想的封建政治关系中,贤相应如子产一般,疏瀹天下的民情,使下情上达,使为政有利于民生,如此则天下可治。也许在对贤相的期许中,韩愈心目中还有元和时的宰相裴度的影子吧?然而,在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下,韩愈的理想注定了是空想而已。韩愈也只能“我思古人”,发抒其无限怅惘之意了。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登览之胜,随寓有感。

野烧之观,不石俱惨。

逞志一快,忘彼物情。

是以老氏恶夫佳兵。

观乎观乎,彼以为观而予以为惩。

迦叶擎拳,阿鸡合掌。

黄面瞿昙,全无伎俩。

新乳峰一时见了,却烧沉香供养。

从教人道是罚是赏。

方交正月一,又过了五日。

世事冗如麻,光阴劈箭急。

三唤三应,更饶贴称。

月逗寒窗,水归巨浸。

负汝负吾,全锋敌胜。

机不离位,沉乎醉乡。

语不离窠,滞在金网。

我有一言,彻根彻源。

举之不全,听之不圆。

拟问如何,苍天苍天。

正法眼,破沙盆。

贵时倾国不换,贱时不直分文。

不作贵,不作贱。

分付石溪老子,共结佛祖深冤。

休咬嚼,没商量。

梅花纸帐一炉香,衲被蒙头春昼长。

三际断,一亘空。

转不转,功不功。

迢迢物外像,矫矫岩间松。

密密处不堪亲近,荒林里得意相逢。

前佛后佛,无生不灭。

紫磨金色身,衲僧眼中屑。

谁谓虎力猛,赤手亦可屠。

谁谓妾无身,妾身虽在不如夫。

妾身与夫争虎口,生同道涂死川薮。

呼儿拔刀儿不怖,厉声摧山虎为沮。

携夫夜归车下宿,蓐食趋程烹虎肉。

夫身有死死不孤,生当为君西击胡。

无个入处,奔走杀人。

有个入处,碍塞杀人。

霜鲜鲜兮草戋戋,儿独履兮儿宿野田。

衣荷之叶兮叶易穿,采葶花以为食兮不下咽。

嗟儿天父兮天胡有偏,我不父顺兮宁不儿怜。

履晨霜兮泣吾天。

缄默之妙,本光自照。

鉴物之真,眼里有筋。

出气之快,鼻头有窍。

见道之根,德象之要。

处处相应兮,不余不少。

君不记,犬之年,羊之月,辟历一声天地裂。

平沈大地,高出虚空。

释迦弥勒,齐立下风。

池开口镜奁,山耸青螺髻。

急著眼来看,不得作境会。

觌体全彰解脱门,一蹭牢关百杂碎。

灵云悟桃华,玄沙旁不肯。

昭昭然此心分明,隐隐也放身未稳。

放得稳,八两元来是半斤,钩头秤尾能平等。

悟来修炼身中宝,不骋髯掀。

唯喜沉烟。

施布仁风无党偏。

愿心坚。

劝人识破浮生梦,恋甚华轩。

更不观帘。

随我扶摇入洞天。

做神仙。

瓯峰布铁连阵,我曾长袖拂开。

瓯峰掷金刚圈,我曾铁鞭击碎。

没仇雠处起仇雠,无怨对中作怨对。

今日何以报之,报之以此为最。

油油,开口不在舌头。

莫莫,滋味看来太薄。

细思量,休卜度。

令人常忆老龙牙,手里把柄木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