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bĭ căi gé xī,yī rì bù jiàn,rú sān yuè xī!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bĭ căi xiāo xī,yī rì bù jiàn,rú sān qiū xī!

彼采艾兮!bĭ căi [ài,yì] xī!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yī rì bù jiàn,rú sān suì xī!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注释

⑴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⑵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⑶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⑷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⑸岁:年。

赏析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

  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爱的呓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关于此诗艺术感染力的奥妙,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说:“妙在语言悖理。”其意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与“一日”等同,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上山采琼蕊。

穹谷饶芳兰。

采采不盈掬。

悠悠怀所欢。

故乡一何旷。

山川阻且难。

沈思钟万里。

踯躅独吟叹。

采江之鱼兮,朝船有鲈。

采江之蔬兮,暮筐有蒲。

左图且书,右琴与壶。

寿欤夭欤,贵欤贱欤。

隐几先生未忘物,葛陂犹问化龙身。

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缓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内下三丸,铁幞头上也出汗。

一夜越溪秋水满。

荷花开过溪南岸。

贪采嫩香星眼慢。

疏回眄。

郎船不觉来自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

回身急打船头转。

荷叶又浓波又浅。

无方便。

教人只得抬娇面。

政术自学术,本来同一机。

后生溺华采,用世理或违。

恭惟自孔氏,六籍探险指归。

心清事自简,吏瘠民则肥。

我也无端到住山,忙忙业识不曾闲。

白云拂尽到枯叶,恐碍采樵人往还。

寒松瑟瑟,幽鸟关关。

家私花擘尽,谁道语音蛮。

为爱江南春,涉江聊采蘋.水深烟浩浩,空对双车轮。

车轮明月团,车盖浮云盘。

云月徒自好,水中行路难。

遥遥洛阳道,夹岸生春草。

寄语棹船郎,莫夸风浪好。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尤心,其何以堪。

春又晚。

枝上绿深红浅。

燕语呢喃明似翦。

采香人渐远。

草色池塘碧软。

丝竹谁家坊院。

拂拂和风初著扇。

蜂情愁不展。

发雪衰白而春昼长,目光寒碧而秋波扬。

采华之滋而蜜蜂忙,齐物之梦而蝴蝶狂。

体空影响,机动阴阳。

有服药,甚功效。

不收肘后方书,不入神农本草。

善财采处不识真,文殊用之不得妙。

佛垄信手拈来,百病根源俱扫。

温惠之德,社翟之衣。

行中采齐,礼无或过。

降于丹阶,有空有德。

委委蛇蛇,谁其似之。

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従子美得桃竹,(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

予始录子美诗遗之。

)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陵季相沿。

训随世殆。

政缺雅乖。

风漓化改。

礼亡袵席。

乐沉河海。

三雍靡构。

四教谁采。

瞻震并峻。

义属重丽。

横书清道。

晦彼生知。

连汀接渚,萦蒲带藻,万镜香浮光满。

湿烟吹霁木兰轻,照波底、红娇翠婉。

玉纤采处,银笼携去,一曲山长水远。

采鸳双惯贴人飞,恨南浦、离多梦短。

九州上腴非一族。

玄芝碧树寿华木。

终朝采之不盈掬。

用拂腥膻和九榖。

既甘且饫致遐福。

弱龄诵书史,所慕在经世。

靦颜科目中,颇恨愆素志,天府两贡书,耻逐时粧媚。

诸公娱乐赏音,偶玷春官第。

王明渴畴咨,临轩有故事。

明当鼓枻下,陛对去天咫。

采兰有常供,胡为轻万里。

趋庭愿有闻,丁宁汝其识。

谨无曲学阿,恐作儒冠耻。

士当志远大,富贵余事耳。

百拜请书绅,誓言其敢替。

万古洙泗传,岂为青紫计。

灵园同佳称。

幽山有奇质。

停采久弥鲜。

含华岂期实。

长愿微名隐。

无使孤株出。

正月寒威渐渐回。

灵花九叶向东开。

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

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

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