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

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译文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鲜明。想起了白衣衫红衣领,跟从你到那沃城一行。既然见了桓叔这贤者,怎不从心底感到高兴。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冲得石块更洁白清幽。想起白内衣和红绣领,跟从你到那鹄城一游。既然见了桓叔这贵人,还有什么值得去忧愁。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晶莹。当我听说将有机密令,怎么也不敢告诉别人。

注释

①扬:激扬。
②凿凿:鲜明貌。

③襮(bó 勃):绣有黼文的衣领。

④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⑤既:已。君子:指桓叔。

⑥云:语助词。
⑦皓皓:洁白状。

⑧绣:刺方领绣。鹄: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⑨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⑩命:政令。

赏析

要说清楚这首诗,必须牵涉到当时的一段历史。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在当时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还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颇得民心,势力逐渐强大,“晋国之众归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过了七年,即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而欲迎立桓叔。当桓叔想入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父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的这场政治斗争,在事发前夕写了这首诗。《毛诗序》云:“《扬之水》,刺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盛彊,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将诗的创作背景交待得很明白。

  后人对此诗的主旨和作者,有不同的意见,今人程俊英采严粲《诗缉》“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之说,在《诗经译注》中认为“这是一首揭发、告密晋大夫潘父和曲沃桓叔勾结搞政变阴谋的诗”。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潘父而言,说这些本都是诸侯穿的服饰,而“他也穿起诸侯的衣服”,并进一步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潘父随从者之一”,他是“忠于昭公”的。但今人蒋立甫认为“这样理解,恐于全诗情调不合”,他引陈奂《诗毛氏传疏》之语“桓叔之盛强,实由昭侯之不能修道正国,故诗首句言乱本之所由成耳”,认为诗中的“素衣朱襮”、“素衣朱绣”等都是就桓叔而言,是“由衷地希望桓叔真正成为诸侯”,他也推测该诗作者“可能是从叛者”,但并不“忠于昭公”,而是站在桓叔一边的。宋朱熹的说法比较平稳,以为“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是为桓叔。后沃盛强而晋微弱,国人将叛而归之,故作此诗”(《诗集传》)。

  蒋立甫之说似更合理。因为根据程俊英的说法,潘父与桓叔合力谋反既然是密事,他不能堂而皇之地公开穿起诸侯的衣服去见桓叔。这等于泄密。而桓叔见其僭越之服,自然会有看法。所以,“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诸语,不可能是对潘父的一种描写,而是就桓叔而言,是对桓叔早日能成为诸侯的一种热切盼望。

  诗以“扬之水”开篇,是一种起兴,并以此引出人物,暗示当时的形势与政局,颇为巧妙。而诗的情节与内容,也随之层层推进,到最后才点出其将有政变事件发生的真相。所以,此诗在铺叙中始终有一种悬念在吸引着人,引人入胜。而“白石凿凿(皓皓,粼粼)”与下文的“素衣”、“朱襮(绣)”在颜色上亦产生既是贯连又是对比的佳妙效果,十分醒目。并且此诗虽无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有一种紧张和担忧的心情,在《诗经》中也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逮固罔功,不逮宁罔罪。

谁谓匪诖,又谁谓无悔。

离哉离哉,固云{爻下换心}哉,宁固云憝哉。

离哉离哉,固云夬哉,宁固云{左马右兑}哉。

北苑春风小凤团。

炎州沈水胜龙涎。

殷勤送与绣衣仙。

玉食乡来思苦口,芳名久合上凌烟。

天教富贵出长年。

忽解羊头削,聊驰熊首轓.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

百城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琱珉瑳瑳,篆金煌煌。

对扬于庭,是承是将。

星重其晖,日重其光。

观瞻以怪,国有元良。

山中之朝,有溪可瓢。

饮我之水,亦逍以遥。

明明英后,仁孝敛恭。

丕喃丕承,增光祖宗。

继志述事,遵制扬功。

万邦作孚,盛德形容。

璇杓西揭将指乾,商飙万里清无边。

亭亭东岘耸苍玉,双溪露净银河鲜。

天应敛此山川气,九秋蕴作人间瑞。

当年宝婺所宝何,今日我公廊庙器。

秘殿吾伊坟典光,粲然礼乐隆周王。

满怀献纳琅玕露,笔底璠璵金匮香。

晚节黄花清上苑,雝雝宗祀仪将蒇。

星辰直上复声隆,看踵台司调玉铉。

抱琴江皋客影单,四年指下不成弹。

瓠巴一曲西风递,请听双溪之水声潺潺。

舂崖漱石鸣湍玉,带月泠泠下溪曲。

须臾岘首片云生,雨杂寒泉座飞瀑。

山清波明公与溪山一样清,康宁千龄遥祝寿山福海之高深。

当此朱炎火日,恨无玉骨冰肌。

问来思欲动凉B659。

宝D64E荷君相遗。

如铁又添颜甲,报琼难续声诗。

愿言长在奉扬时。

似恁团F45F到底。

当此朱炎火日,恨无玉骨冰肌。

问来思欲动凉B659。

宝D64E荷君相遗。

如铁又添颜甲,报琼难续声诗。

愿言长在奉扬时。

似恁团F45F到底。

漓之水浮兮,粗资以汰。

漓之水激兮,顽资以淬。

漓之水清兮,垢资以洒。

漓之水润兮,槁资以溉。

于穆帝临,至矣元造。

克配其得,惟我文考。

仁恩广罩,栾叶永保。

宗祀惟初,以扬孝道。

进旅退旅,载扬干扬。

不愆于们,容服有章。

式绥式侑,神保是听。

鼓之舞之,神永安宁。

曾共君侯历聘来。

去年今日踏莓苔。

旌扬宅里疏疏磬。

挂屩枫前草草杯。

呼煮酒,摘青梅。

今年官事莫徘徊。

移家径入蓝田县,急急船头打鼓催。

天一以清,地一以宁。

维皇精专,承神明灵。

娥御随津,渎祗扬溟。

兴事允严,先祖是听。

鸣鹿呦呦,载弁俅俅。

孙然来思,旨酒思柔。

之子言迈,泮涣尔游。

于彼西雍,对扬王休。

问处何如答处是亲,几人於此眼生筋。

兄呼弟应扬家场面,不属阴阳别是春。

南方潜璞出寒溪,沉沉紫蔚凝坚姿。

两信肖像磨砻异,三趾承琢饰奇。

银带参华贡双阙,玉蟾分滴润圆池。

微波澄淡当晴景,旌旗半浸龙蛇影。

轻浮春絮拂犀干,微动日华明绮井。

蕊简交辉九禁深,玉枝斜照中宵永。

列璇台兮今得地,迩清光兮叶灵契。

宣丝旨兮扬圣谟,赞云章兮熙睿志。

弥彰盛德冠生民,务以文明化兆人。

心心相印,叶叶联芳,自己光明不覆藏。

刹刹尘尘如是说,广长舌相解敷扬。

素鸟爰止,淳精允藏。

名符瑞牒,色应金方。

洁白容兴,翅英夺扬。

孝思攸感,皇德逾张。

镂苍玉兮,盛德载扬。

铸南金兮,作镇椒房。

虔受赐兮,有烨有光。

宜室家兮,朱芾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