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玉龟山。

东皇灵媲统群山。

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

幽闲。

志萧然。

金城千里锁婵娟。

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

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

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

争解绣勒香鞯。

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

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

肆华筵。

间作脆管鸣弦。

宛若帝所钧天。

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

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

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

云璈韵响泻寒泉。

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

渐渐绮霞、天际红深浅。

动归思、回首尘寰。

烂漫游、玉辇东还。

杏花风、数里响鸣鞭。

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庄肃莅事,周旋礼容。

祼鬯严洁,穆穆雍雍。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撞出妨胎海岳昏,指天指地若无人。

年年倾尽西湖水,难洗耳恭听瞿昙满面尘。

梦由今日赉,事与古人求。

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宁海人人省悟。

此别何时再遇。

唯愿重金莲,好把良因作做。

归路。

归路。

满目白云翠雾。

言无展事,语不投机。

随言者丧,滞句者学。

逢人不得错举。

芳事从今鼎鼎来。

看看花片扑楼台。

一和既盎寒如扫,锦绣香中图画开。

军无媒,中道回。

此门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如能到,脚头脚底长安道。

忙犹输使砚,懒尚事持茶。

神曰司天,居南之衡。

位焉则帝,于以奠方。

南讹秩事,望礼有常。

庶几嘉虞,介福无疆。

一勺水,不满斗。

我吸之,勺在手。

上连天津尾,下泄海焦口。

主人饮,小池凿;

吾蔀青,天纳牖。

吾铁崖道人韪之曰:有人悟此环,云梦吞八九。

汉皇昔事西南夷,萧然兵甲开罗施。

至今杀气满崖谷,苦雾四塞阴风吹。

十日九日不见日,见日犹应朝饭毕。

鬼心鬼面相构争,跳险缘危如鸟疾。

将军有手能接猱,腰间?鹈声嗷嗷。

三年伐尽邛山竹,蜀贾四出声名高,悬知眼中无若曹。

历历分明,堂堂显露。

师子翻身,象王回顾。

若能这里会观瞻,瞥转玄关无别事。

一言相契,万古不移。

柳眼发新条,梅花满旧枝。

涌醴泉,降甘露。

上下升降,不曾停住。

得自然、滋润三田,紫灵芝敷布。

善芽生,慧苗吐。

泼焰焰兮,晃摇琼路。

便化为、一粒神珠,指蓬

杖藜徐步。

过小桥,逍遥游南浦。

韶华暗改,俄然又翠红疏。

东郊雨霁,何处绵蛮黄鹂语。

见云山掩映,烟溪外,斜阳暮。

晚凉趁,竹风清香度。

这闲里光阴向谁诉。

尘寰百岁能几许。

似浮沤出没,迷者难悟。

归去来,田园恐荒芜。

东篱畔,坦荡笑傲琴书。

青松影里,茅檐下,保养残躯。

一任世间物态,翻腾催今古。

争如我,懒散生涯贫与素。

兴时歌,因时眠,狂时舞。

把万事纷纷总不顾。

从他人笑真愚鲁。

伴清风皓月,幽隐蓬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

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

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消未干。

难难,揀择明白君自看。

清若松篁雪,虚明河汉秋。

深心老节岁寒事,稳放胡床默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