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清平乐·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译文

怎么也未能把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注释

⑴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⑵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

⑶“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⑷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⑸杨花:一作“梨花”。

赏析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驾《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诗人简介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团栾小树。

天与香无数。

薄艳不禁风日苦。

剩著红油遮护。

移栽未到江南。

香山鼻观先参。

勾引老情偏醉,锦薰笼暖春酣。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莲开欲遍。

一夜秋声转。

残绿断红香片片。

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

采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春风倾倒。

京洛春回早。

走马章台人未老。

金翠*雏更好。

安排美景良辰。

放教花柳搀新。

谁似君家池馆,又添丹桂灵椿。

一帘红雨。

飘荡谁家去。

门外垂杨千万缕。

不把东风留住。

旧巢燕子来迟。

故园绿暗残枝。

肠断画桥烟水,此情不许春知。

晨辉初转。

拜舞金銮殿。

想见对敭符睿春,天语丁宁见晚。

雍容玉笋班聊,功名早上凌烟。

金鼎刀圭莫惜,愿随鸡犬升仙。

功名休望。

且看龙钟状。

身是龙钟心坦荡。

大吉宜称上上。

如今已结幽庵。

溪山好处须探。

料得山风知我,隔林吹下飞岚。

雪余寒退。

惟有青松在。

春不加荣寒不悴。

用舍如公都耐。

流肪磊落龟蛇。

会留红日西斜。

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桃花。

风韶烟腻。

春事三之二。

说与人生行乐耳。

富贵古来如此。

西园已有心期。

姚黄魏紫开时。

纤指金荷潋滟,香唇银竹参差。

波纹碧皱。

曲水清明后。

折得疏梅香满袖。

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

金钗换酒消愁。

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东园向晓。

阵阵西风好。

唤起仙人金小小。

翠羽玲珑装了。

一枝枕畔开时。

罗帏翠幕低垂。

恁地十分遮护,打窗早有蜂儿。

瑶笙吹罢。

月满仙台下。

歌扇半欹羞淡冶。

一点芳尘不惹。

临溪更洗残妆。

低回玉洞春光。

换却当时脂脸,从教恼杀刘郎。

高眠窗北。

偃卧喧雷息。

依约关山归路忆。

梦绕池塘春碧。

功名负我青春。

匆匆日月奔轮。

且把琴书归去,山林道发儒巾。

春前别後。

常是双眉皱。

生怕莺声催残漏。

梦破闲衾堆绣。

又还玉露金风。

秋声先到房栊。

川上不传尺素,云间犹望飞鸿。

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

花拆香枝黄鹂语,玉勒雕鞍何处。

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蒙。

宝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百花开后。

一朵疑堆绣。

绝色年年常似旧。

因甚不随春瘦。

脂痕淡约蜂黄。

可怜独倚新妆。

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

镜容鹰爪,面目可憎。

掉发南岳,下山教化。

从臾檮林,对御讲经。

不守疆界,干犯清平。

灭得中峰正法眼,破沙盆子话方行。

六鳌初驾,缥缈蓬阆,移来洲岛。

还又是、梅飘冰泮,一夜青阳回海表。

渐媚景、傍元宵时候,花底余寒料峭。

更喜报、三边晏静,人乐清平宇宙。

画鼓簇队行春早。

拥烟花、粉黛缭绕。

开洞府、桃源路窈。

戟外东风吹岸柳。

正翠霭、映星桥月榭,十里红莲绽了。

庆万家、珠帘半卷,绰约歌裙舞袖。

重锦绣幄围香,阖凤管鸾丝环奏。

望非烟非雾,春在壶天易晓。

早隐隐、半空星斗。

看取收灯后。

趁凤书、吹入黄扉,立马金门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