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chóu hén măn dì wú rén [shĕng,xĭng],lù shī láng gān yĭng。

闲阶小立倍荒凉。xián jiē xiăo lì bèi huāng liáng。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huán shèng jiù shí yuè sè zài xiāo xiāng。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bó qíng zhuăn shì duō qíng [lĕi,lèi,léi],qū qū róu cháng suì。

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hóng jiān xiàng bì zì mó hu,yì gòng dēng qián [hē,kē,ā,á,ă,à,a] shŏu wèi yī shū。

译文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一种美玉。

“潇湘”有竹子的地方,代指伊人旧时居所。

“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琅玕”:一种美玉。

“潇湘”有竹子的地方,代指伊人旧时居所。

“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潇湘”则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词:“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赏析

作品赏析

院子里种的虞美人开了,这冷艳的花叫我想到了《霸王别姬》。 垓下一战,艳绝古今,那种艳丽是霸王泪美人血、楚地将士的英魂铸就的。霸王悲歌,将士垂泪,虞姬自刎,这种恩爱互酬在刘邦和吕后身上绝不可能出现,霸王虽败犹荣。血泪之地后来长出一种极其艳美的花——世人称之为虞美人。 虞美人入词也有一种艳,有一种凄,宛如虞姬在霸王面前舞剑作别,绝世风流不可再现。最最著名的《虞美人》是后主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玉砌雕栏应尤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李煜此词太过出名,此调又名《一江春水》。李煜的成就和际遇都是旁人无法企及的,亡国之痛换来词家绝响,他诚然是个失败者,却也是个成功者。千古以来的词家,为个排行名次没有不惹争论的。唯有李煜,只有他,是当之无愧,舍我其谁的“词中之帝”。李煜的阶下囚生活,他因这词招来杀身之祸,死时所受的“牵机”酷刑,所有的一切痛苦和罪孽,不过是因为,他是个是生错了帝王家的可怜人。而皇帝这职业本来就是最不适合搞世袭制的。 纳兰被清代人推崇为“李重光后身”虽不乏溢美之意,然容若小令善用白描写情语这一点还是颇得后主神韵的。其词品贵重处,又和后主相通,这大抵是因为两者一为君王一为相国公子,都是身份贵重心性不俗的人,平常人比不了,因此即便是频作情语也没有轻狎下流之意。而容若自己也很欣赏后主的词,尝言:“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可见他极称许后主。 红楼的后四十回不爱看,写黛玉死后宝玉的悼念,且不说语言功力悬殊,单是感觉已不对,总感觉是应付之作。宝玉对黛玉的感情,不是高鹗那只世俗淡笔可以摹画出来的。容若这阕《虞美人》倒应了红楼事,颇有些“宝玉对景悼颦儿”的味道。“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读到这词的上阕就好象看见宝玉抱着满怀的愁绪走到潇湘馆,月色下苔痕深浅,露湿青竹,站在空无一人的台阶上遥遥看那已经空落的屋子,想起已经离开的人,心中凄凉拖延。 纳兰词中每多往事粼光碎影,都是昔日相处小事,读来欲断人肠。唯其沉湎往事不能忘情才感人至深,达到王国维说的“真切”境界。我所爱的,正是最后一句:“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想起当年和她一起在灯前写字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其实何曾薄情?淡淡一句清言,二人缱绻深情便呼之欲出。这一句还让人想起《红楼梦》中宝玉曾在冬天呵手为晴雯写绛芸轩的匾额。晴雯是黛玉影子,所以宝玉写完之后恰巧黛玉走来,宝玉请她指正,黛玉便赞他书法进步。此事恰可与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相映成趣。(安意如)

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235篇诗文

诗文推荐

玉沁唇脂,香迷眼缬,肉红初映仙裳。

湘皋春冷,谁翦茜云香。

疑是潘妃乍起,霞侵脸、微印宫妆。

还疑是,寿阳凝醉,无语倚含章。

绛绡,清泪冷,东风寄远,愁损红娘。

笑李凡桃俗,蝶喜蜂忙。

莫把杏花轻比,怕杏花、不敢承当。

飘零处,还随流水,应去误刘郎。

绕江生杜若,满地长辛夷。

剪草涂脂抹粉新壁,褰藤缚旧篱。

瓦瓶春貯酒,土灶夜蒸藜。

独步归来晚,东皋雨一犁。

片云头上黑,淅淅野风秋。

室妇叹鸣鹳,分为两地愁

西园曾为梅花醉。

叶翦春云细。

玉笙凉夜隔帘吹。

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

娉娉袅袅教谁惜。

空压纱巾侧。

沈香亭北又青苔。

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一霎狂云惊雨过,月华恰到帘帷。

槛前叠石翠参差。

洞房相见处,灯火乍凉时。

睡玉眠花愁夜短,匆匆共惜佳期。

风梧不动酒醒迟。

好同蝴蝶梦,飞上凤皇枝。

极目思乡国,千里更万津。

庭闱劳梦寐道路压埃尘。

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

愁看罗袖上,长揾泪痕新。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梵语华言译不成,玉几重新添注解。

安义炳然,无人邻解。

赖有同风知,点头道奇怪。

彷彷佛佛,一似东山瓦鼓歌。

腔调宛同,声无高下。

彭八剌拶,未在未在。

拍瓮春醅动。

洞庭霜、厌绿堆黄,林苞堪贡。

况有老人潭边菊,摇落赏心入梦。

数百岁、半来许中俗语中半。

儿女牵衣团栾处,绕公公、愿献生申颂。

公性涩,待重风。

人生一笑何时重。

奈今朝、有客无鱼,有鱼留冻。

何似尊前斑斓起,低唱浅斟齐奉。

也不待、烹龙BC4D凤。

此会明年知谁健,说边愁、望断先生宋时宋京议和。

醒最苦,醉聊共。

超然堂上闲宾主。

不受人间暑。

冰盘围坐此州无。

却有一瓶和露、玉芙蕖。

亭亭风骨凉生牖。

消尽尊中酒。

酒阑明月转城西。

照见纱巾藜杖、带香归。

拂我膝上琴,当客清风襟。

我琴无轸弦不和,愿借之子调其音。

美人一笑千黄金,弹作江岸花木深。

下有同队之游鱼,上有同声之鸣禽。

琴声一叠一叹息,江花江草无终极。

相看情未足。

离觞已催促。

停歌欲语眉先蹙。

何期归太速。

如今去也,无计追逐。

怎忍听、阳关曲。

扁舟后夜滩头宿。

愁随烟树簇。

愁随烟树簇。

黄麦秀变随秋。

内烧身日日忧。

被儿孙长与便,遭妻女每添愁。

中戚戚多般属。

内孜孜少得休。

弃金花如觉悟,今专劝早回头。

西湖十里孤山路。

犹记荷花处。

翠茎红蕊最关情。

不是薰风、吹得晚来晴。

而今老去丹青底。

醉腻娇相倚。

棹歌声缓采香归。

如梦如酲、新月照涟漪。

俗呼点绛唇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

有谁同坐。

妙德毗卢我。

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

还知么。

更没别个。

且莫分疏破。

冰肌玉骨精神。

不风尘。

昨夜窗前都折尽,忽疑君。

清泪拂拂沾巾。

谁相念、折赠芳春。

羌管休吹别塞曲,有人听。

客向愁中都老尽,只留平楚伴销凝。

点酥点蜡。

凭君尽做风流骨。

汉家旧样宫妆额。

流落人间,真个没人识。

佳人误拨龙香觅。

一枝初向烟林得。

被花惹起愁难说。

恰恨西窗,酒醒乌啼月。

江头宫殿锁千门,千家今有百家存。

面妆首饰杂啼痕,教我叹恨伤精魂。

自有两儿郎,忽在天一方。

胡尘暗天道路长,安得送我置汝傍。

玉纤半露。

香檀低应鼍鼓。

逸调响穿空,云不度。

情几许。

看两眉碧聚。

为谁诉。

听敲冰戛玉。

恨云怨雨。

声声总在愁处。

放杯未举。

倾坐惊相顾。

应也肠千缕。

人欲去。

更画檐细雨。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御。

贫民无灯火,下应酬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