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题解】 龙居寺,宋建隆年间(960—963)创建,在鄱阳县和北乡巍石山前。鄱阳,古代州县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波阳县。这首诗应是绍兴元年(1131)岳飞屯兵洪州时的。]【注释】①巍石山: 《鄱阳县志》卷一:“巍石山,在和北乡四十四都, 去城东九十余里,又名狮子山。高十丈,山顶址皆石,巉岩峭壁,下临清溪。岳武穆经此,有诗,见艺文 。”②林泉:山林泉石,指龙居寺周围的风物。胜复幽:优美而且僻静。③紫金诸佛相:大乘佛教认为有无数佛,但各种佛像的形体形象基本一样,只是手印,姿态及所持物品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在塑造释尊形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凝固不变的公式化的典型造型,具体说,有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例如三十二相中的“金色相”是:全身现纤细的金色光辉,造像时以贴金涂金当之。 ④白雪老僧头:寺中老僧人头上白发如雪。⑤潭水寒生月:月光下幽深的潭水闪耀着清冷的波光。⑥松风夜带秋:夜里松林中的凉风吹来了几分秋意。 ⑦瞩龙语;嘱咐龙几句话。⑧为:制造,动词。为雨就是降雨。济:停止,这里可作解除讲。《淮南子·天文训》:“大风济。”高诱注; “济,止也。”当时可能是久旱不雨, 民不聊生,所以,岳飞嘱咐“龙”应该赶紧下雨, 以解除农民群众的忧愁。 这里不是龙居寺吗?既然能呼风唤雨的“龙”在这里居住着,为什么不降雨呢?
吴会风流。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帝游光出震。
君明擅在离。
岩廊惟眷顾。
钦若尚无为。
龙穴非难附。
鸾巢欲可窥。
具茨应不远。
汾阳宁足随。
烝民播植重。
沟洫劬劳多。
桑林还注雨。
积石遂开河。
明征逢永命。
平秩值年和。
更有熏风曲。
方闻晨露歌。
茫茫。
苍苍。
青山绕、千顷波光。
新秋露风荷吹香。
悠飏心地翛然,生清凉。
古岸摇垂杨。
时有白鹭飞来双。
隐君如在,鹤与翱翔。
老仙何处,尚有流风未忘。
琴与君兮宫商。
酒与君兮杯觞。
清欢殊未央。
西山忽斜阳。
欲去且徜徉。
更将霜鬓临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