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xī shuĭ wú qíng sì yŏu qíng,rù shān sān rì dé tóng xíng。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lĭng tóu biàn shì fēn tóu chù,xī bié chán yuán yī yè shēng。

译文

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注释

⑴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

⑵岭头:山头。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

⑶潺湲(chán yuá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赏析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温庭筠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可是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具有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的效果。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得同行”的“得”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可以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背景

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时间为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秋冬之际。

诗人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90篇诗文

诗文推荐

披云登断岭。

冰雪神人,岁寒时节争初诞。

照溪梅绽。

秀岭孤松远。

香雾氤氲,不放重帘卷。

歌声缓。

酒杯深劝。

此会年年见。

君不见冯公之岭摩苍天,危梁峻坂相属联。

樵夫跬步不得上,仰视悬石势欲颠。

下有飞泉泻鸣瀑,舂撞嵓窦汇山麓。

飞流溅沫冰雪寒,萝茑荒林猿狖伏。

傍穿鸟道人踪绝,怪石虎踞苍崖裂。

扪参历井路屈盘,九折羊肠车轴折。

如何年少远游子,担簦蹑屩来过此。

或欲挟策干君王,亦有辞家远从仕。

马痡仆倦栖茅屋,夜汲岩泉燃楚竹。

赐璧封侯事渺茫,涂穷未免阮生哭。

遐想太古开辟初,地隔东瓯擅一隅。

山腰凿石自何代,要令海宇同车书。

不知冯公亦何者,姓名宛与兹山俱。

我行适当三伏间,霪霖积潦行路难。

家住太湖三万顷,烟波回想洞庭山。

旷荡三河阔,东西二室连。

埋云峰树短,抱日岭霞鲜。

黛压周南野,岚薰鞏右天。

峥嵘元气外,磅礴太虚前。

斜麓横包壑,倾崖碧逗烟。

巢荒尧客隐,笙断洛储仙。

夙尚临风结,幽怀傃里县。

功名青史后,才器散樗边。

整顿登山屐,签题炼药篇,采芝应有路,种玉得无田。

喻指存真契,如灰息世缘。

寄声鸾鹤侣,千载共来旋。

蛇露根穿岭,龙眠影在潭。

面目森严,语言希差。

不出飞猿岭,道声蔼天下。

活懒庵不传之宗,死衲僧虚头话霸。

五坐道场,丛林增价。

稽首拜手,虚空贴卦。

岭暮清猿急,江寒白鸟稀。

旅人乏愉乐。

薄暮增思深。

日落岭云归。

延颈望江阴。

乱流灇大壑。

长雾匝高林。

林际无穷极。

云边不可寻。

惟见独飞鸟。

千里一扬音。

推其感物情。

则知游子心。

君居帝京内。

高会日挥金。

岂念慕羣客。

咨嗟恋景沉。

腊祭精严古院幽,邻房不敢对茶瓯,何时芒履扶筇竹,度岭相寻溪岸头。

右墄独登温树密,前旌双抗岭云高。

山头种石悬苍云,山下急流风卷纹。

何年荒碑当岭立,龟趺圭首犹鳞皴。

神龙驱毫鬼输墨,羊公精神荆楚色。

想当意匠经营初,已尽东南烟雾迹。

从来登览非真游,襄人正乐吴人愁。

尊前邹湛亦不恶,江山千古同悠悠。

君不见征南后来人姓杜,自喜作碑心更苦。

祗留陈迹笑痴迷,行客何曾泪如雨。

听说梅山,一邱内、深藏曲折。

过醒心桥下,水光清彻。

迤逦跻攀登翠岭,沈沈壑千峰列。

更小亭、风露逼华堂,荷香发。

歌声动,云横阙。

舞腰转,风回雪。

正良辰美景,众宾欢悦。

老子中间聊笑傲,酒行莫放觥筹歇。

愿此生、长似钓璜公,添华发。

久客倦城市,薄言归田庐。

秣马待日斂,颠风忽来俱。

横策径成去,扑扑埃满须。

晴雷隐虚空,数雨如投珠。

渴甚念茗饮,迟回寻梵居。

少焉复前迈,行行过烟墟。

但惊田畴间,有似杭复苏。

及经道余冲,余流尚通渠。

乃悟适来雨,咫尺或有无。

天公本何心,分龙信非诬。

自兹到吾栖,岗岭更复迂。

山穷偶逢寺,可以休仆痡。

投鞍鞍议食事,仅具粥一盂。

道人吾故人,问我来崎岖。

既能设瓜果,村酒亦复沽。

我愧非渊明,僧诚远远公徒。

停杯竟高枕,梦境知何如。

明当带星起,草露徒侵裾。

还家一何忙,视竹齐架书。

优哉且自过,休问瓶无储。

二十年来共短檠,相亲不减友于情。

风高鹗版曾双中,海阔鹏抟不计程。

宣力棘围新扁额,题诗岭旧家声。

瓣香旦旦为君祝,唾掌功名在此行。

昔日不生,今日不灭。

出入飞鸢岭,未曾有出入。

洞山不曾到,投子不相识。

若道嗣德山,未免自屈抑。

象骨巍巍摩碧空,寒泉皎皎浸明月。

岭云夏变梅蒸早,越雨秋藏桂蠹多。

重峦千仞塔。

危磴九层台。

石关恒逆上。

山梁乍斗回。

阶下云峰出。

窗前风洞开。

隔岭钟声度。

中天梵响来。

平时欣侍从。

于此蹔徘徊。

二八药苗阴岭采,采得雪金英。

四脚无为鼎铸成。

三性聚真晶。

海底款吹无焰火,锻炼数研精。

烹就冰肌耀素琼。

魂圣貌纵横。

建岭云,建溪水。

缥缈无边,渊深无底。

尽情收拾归来,点滴无非珍贵。

抛向诸人面前,切忌自生拟议。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史君家枕吴波碧。

朱门铺手摇双戟。

也到岭边州。

真成汗漫游。

归期应不远。

趁得东江暖。

翁媪雪垂肩。

双双平地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