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城墙边依依细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
⑴袅(niǎo)袅:纤长柔美貌。明杨慎 《升庵诗话·余延寿折杨柳》:“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葳蕤君不见,袅袅垂来久。”
⑵陌(mò)上:路旁。陌,田间小路。
⑶叶:此处指桑叶。
⑷渔阳: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因此处边陲,常陈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称边境征戍之地。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后来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唐诗中,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他的这类作品,除《春闺思》外。还有《秋闺思》、《秋夜曲》等,皆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本诗写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态。诗的开头,紧紧扣住一个"春"字来写。"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在这种场合提及柳树,的确耐人寻味。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这同样是实中见虚的写法。句中"陌上桑"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一日《艳歌罗敷行》。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中说:"《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诗人在此除了实写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第三、四两句从写景转为写人。"提笼忘采叶",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这是一尊多么纯洁美丽的雕像!《诗经·卷耳》有句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上古时代的女子因怀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妇人因思亲而顾不上采桑叶。这其间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们的感情特征竟是这样惊人的相似。
第四句"昨夜梦渔阳"补出"忘采叶"的真正原因,同时也点明了本诗的主题。"渔阳"是征戍之地,是亲人所去之地。关河万里,只有梦中才能前往。昨夜梦中相见,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萦绕在脑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难怪主人公要"提笼忘采叶"了。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构思新巧,剪裁精工,画面鲜丽,蕴意深远,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唐诗中,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这首《春闺思》就是这类作品,其具体创作时间暂时难以考证。
有限形躯,无涯火院,刹那催促光阴。
想人生、有似当风烛,整日家、昼忙夜惊。
有等愚迷,千思万想,家缘逼迫浑沉。
爱子怜妻,被冤家、系缆萦身。
猛悟回头,名缰割断,恩山推倒重重。
将爱海跳出,清闲乐道逍遥,半张纸,一张琴。
土榻安眠,牢拴意马,莫教斗乱身心。
慧剑挥时,斩群魔、万神自宁。
二*相交,龙奔虎走,金乌玉兔相迎。
入玉炉、金鼎丹砂,炼阳神、出朝玉京。
此个家风,冰清玉洁,点头多谢知音。
欲要成双全后,价值千金。
夜来寒侵酒席,露微泫。
舄履初会,香泽方薰。
无端暗雨催人,但怪灯偏帘卷。
回顾,始觉惊鸿去云远。
大都世间,最苦唯聚散。
到得春残,看即是、开离宴。
细思别后,柳眼花须更谁剪。
此怀何处逍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