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căi [shū,shú] căi [shū,shú],kuāng zhī jŭ zhī。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jūn zĭ lái cháo,hé xī [yŭ,yú] zhī?

虽无予之?suī wú [yŭ,yú] zhī?

路车乘马。lù chē chéng mă。

又何予之?yòu hé [yŭ,yú] zhī?

玄衮及黼。xuán gŭn jí fŭ。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bì fèi kăn quán,yán căi qí qín。

君子来朝,言观其旂。jūn zĭ lái cháo,yán guān qí qí。

其旂淠淠,鸾声嘒嘒。qí qí pì pì,luán shēng huì huì。

载骖载驷,君子所届。zài cān zài sì,jūn zĭ suŏ jiè。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chì [fèi,fú] zài gŭ,xié fú zài xià。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bĭ jiāo fĕi shū,tiān zĭ suŏ [yŭ,yú]。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lè zhĭ jūn zĭ,tiān zĭ mìng zhī。

乐只君子,福禄申之。lè zhĭ jūn zĭ,fú lù shēn zhī。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wéi [zuò,zhà] zhī zhī,qí yè péng péng。

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lè zhĭ jūn zĭ,diàn tiān zĭ zhī bāng。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lè zhĭ jūn zĭ,wàn fú yōu tóng。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píng píng zuŏ yòu,yì shì [lǜ,shuài,shuò] cóng。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fàn fàn yáng zhōu,fú xĭ wéi zhī。

乐只君子,天子葵之。lè zhĭ jūn zĭ,tiān zĭ kuí zhī。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lè zhĭ jūn zĭ,fú lù pí zhī。

优哉游哉,亦是戾矣。yōu zāi yóu zāi,yì shì lì yĭ。

译文

  采大豆呀采大豆,用筐用筥里面盛。诸侯君子来朝见,王用什么将他赠?纵没什么将他赠,路车驷马给他乘。还用什么将他赠?龙袍绣衣已制成。

  翻腾喷涌泉水边,我去采下水中芹。诸侯君子来朝见,看那旗帜渐渐近。他们旗帜猎猎扬,鸾铃传来真动听。三马四马驾大车,远方诸侯已来临。

  红色护膝大腿上,裹腿在下斜着绑。不致怠慢不骄狂,天子因此有赐赏。诸侯君子真快乐,天子策命颁给他。诸侯君子真快乐,又有福禄赐予他。

  柞树枝条一丛丛,它的叶子密密浓。诸侯君子真快乐,镇邦定国天子重。诸侯君子真快乐,万种福分来聚拢。左右属国善治理,于是他们都顺从。

  杨木船儿水中漂,索缆系住不会跑。诸侯君子真快乐,天子量才用以道。诸侯君子真快乐,福禄厚赐好关照。从容不迫很自在,生活安定多逍遥。

注释

⑴菽(shū):大豆。

⑵筥(jǔ):亦筐也,方者为筐,圆者为筥。

⑶路车:即辂车,古时天子或诸侯所乘。

⑷玄衮(ɡǔn):古代上公礼服,毛传:“玄衮,卷龙也。”黼(fǔ):黑白相间的花纹。

⑸觱(bì)沸:泉水涌出的样子。槛泉:正向上涌出之泉。

⑹淠(pèi)淠:旗帜飘动。

⑺鸾:一种铃。嚖(huì)嚖:铃声有节奏。

⑻届:到。

⑼芾(fú):蔽膝。

⑽邪幅:裹腿。

⑾彼交:不急不躁。彼,通“匪”。交,通“绞”,急。纾:怠慢。

⑿只:语助词。

⒀申:重复。
⒁殿:镇抚。
⒂平平:治理。

⒃绋(fú):粗大的绳索。纚(lí):系。

⒄葵:借为“揆”,度量。

⒅膍(pí):厚赐。

⒆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

⒇戾(lì):安定。

赏析

全诗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诸侯上朝之前,身为大夫的作者对周天子可能准备的礼物的猜测。“采菽采菽,筐之筥之”,诗人以采菽者连连采菽,用筐用筥盛取不停起兴,整首诗欢快、热烈、隆重的气氛从此定下了基调,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进入这一特定场景。“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意思是:诸侯来朝,天子会以什么样的礼物赐予他?诗人是见过大场面的公卿大夫,按照常规,“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四句无疑而问,复沓申述,两次自问自答,进一步渲染气氛,让人感到即将来朝的诸侯声势之隆。

  如果说第一章是诗人虚拟的盛况,那么从第二章开始便进入实景的描绘了。

  第二章是诗人见到的诸侯来朝之时极为壮观的场面。开始两句“觱沸槛泉,言采其芹”,用自下而出的槛泉旁必有芹菜可采兴君子来朝之时也有仪从可观,是起兴,也是设喻,黄焯说“槛泉采芹,既为即事之兴,亦即譬喻之兴”(《诗疏平议》),是也。“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威仪之现,首先在于队列之前的旗帜,“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远远见到风中旗帜猎猎,更有响声中节的鸾铃之声由远及近,“载骖载驷,君子所届”,或驷马或骖乘都井然前行,来朝的诸侯已到眼前。

  第三章全用赋法,铺排诗人近观诸侯朝见天子时的情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赤色的护膝,裹腿的斜布是合乎礼仪的装饰,“彼交匪纾”完全是一付雍容典雅的仪态。既有如此声威,进退又合礼仪,天子当然是赏赐有加。“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四句是诗人所见,也是诗人切合时地的恭维话,并以此引发以下两章。

  第四章是诗作者对来朝诸侯卓著功勋的颂扬。“维柞之枝,其叶蓬蓬”是起兴,用柞枝蓬蓬兴天子拥有天下的繁盛局面和诸侯的非凡功绩。“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平平左右,亦是率从”,从天子邦国的镇抚到邻邦属国的治理,竭尽铺排之能事,以此表达对来朝诸侯的无限赞美之情。

  最后一章是大夫美诸侯之辞。前两句“泛泛柏舟,绋纚维之”,以大缆绳系住杨木船起兴,并让人联想到诸侯和天子之间的关系是依赖相互间的利益紧紧维系在一起的,诸侯为天子殿国安邦,天子则给诸侯以丰厚的奖赏。“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是其所创功勋的自然结果。“优哉游哉,亦是戾矣”,两句对诸侯安居优游之态充满艳羡。

  全诗虽时有比兴,但总体上还是用的赋法。从未见君子之思,到远见君子之至,近见君子之仪和最后对君子功绩和福禄的颂扬,可概见赋体端倪。整首诗为读者再现了一幅春秋时代诸侯朝见天子时的历史画卷,“诗,可以观”,信矣。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短褐尚时吟杜曲,采芝何处问春峰。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尤心,其何以堪。

麟趾裹蹄,我宝斯刻。

碝磩采緻,载备斯册。

眉寿万年,诒谋燕翼。

于赫汤孙,克绵永福。

嗟末法,恶时世。

谕之向上关。

略不点头。

说及龙华会,何曾抽采。

但见埯撒花萦苗米,恼得头白,逼得面黄。

留香一钵饭,浑是皱眉粮。

今岁上供银未解,来年新底又催纲。

归堂快合休粮方。

玄天幽且默。

群议曷嗤嗤。

圣人教犹在。

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

忧醉不能持。

去去行采芝。

勿为尘所欺。

识字记姓名,击剑一人敌,孙吴相斫书,了解亦何益。

不如黄金罍,澰潋春波碧,欣然对之笑,未饮愁已释。

白头生黑丝,苍颜桃李色。

金丹空九转,正恐无此力。

朝饮绩五斗,暮饮髡一石。

寄谢采芝翁,无为老青壁。

正月寒威渐渐回。

灵花九叶向东开。

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

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

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

温惠之德,社翟之衣。

行中采齐,礼无或过。

降于丹阶,有空有德。

委委蛇蛇,谁其似之。

人与境空,境与人会。

百尺竿头,一采两赛。

风光绿野。

日照青丘。

孺鸟初飞。

新泉始流。

乘舆携手。

连步同游。

采芳中阿。

折华道周。

任情止息。

随意去留。

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従子美得桃竹,(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

予始录子美诗遗之。

)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宵月辉西极。

女圭映东海。

佳丽多异色。

芬葩在奇采。

绮缟非无情。

光阴命谁待。

不与风雨变。

长共山川在。

人道则不然。

渭散随风改。

灵园同佳称。

幽山有奇质。

停采久弥鲜。

含华岂期实。

长愿微名隐。

无使孤株出。

世道日交丧。

浇风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

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

吐花竟不言。

大运有兴没。

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

去入无穷门。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

从容。

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屋角岩花烂熳,林间春色温和。

处处儿童采蕨,纷纷幽鸟营窠。

祖意西来没消息,树头百舌语犹多。

薄言采之,遵彼山曲。

汝来迟迟,去我何速。

伊时之人,谁适与同。

不与我好,殆其觏凶。

政术自学术,本来同一机。

后生溺华采,用世理或违。

恭惟自孔氏,六籍探险指归。

心清事自简,吏瘠民则肥。

平时州县间,上下意苦异。

善书肘或掣,有志奚由遂。

子今得所从,展布有余地。

两贤更勠,万物应吐气。

相期召杜功,奕奕照采世。

不须岘首碑,自有樵川志。

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缓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内下三丸,铁幞头上也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