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清平乐·风光紧急

风光紧急。

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

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

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译文

⑴意谓取得迅速。用笔亦跳脱。贾岛《三月晦日寄刘平事》:“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劝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又是春。”不独这句用贾岛诗句,即全篇之意亦与之略同。

⑵上片押入声韵,声情高亢。结尾倒插一句写景。如把“绿野”这句放在开头,就显得平衍了。

⑶倩:叫人代为。音“请”去声。

⑷城楼定时击鼓,为城门坊门启闭之节。每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每次击数百下,曰鼕鼕鼓。如白居易《城上》:“城上鼕鼕鼓,朝衙复晚衙。”孙洙《菩萨蛮》:“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是唐宋时均然。

⑸三月三十夜,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所以要“寄语春宵”、“临歧嘱付”,却说得委婉,亦贾岛诗中后二句意。

注释

⑴意谓取得迅速。用笔亦跳脱。贾岛《三月晦日寄刘平事》:“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劝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又是春。”不独这句用贾岛诗句,即全篇之意亦与之略同。

⑵上片押入声韵,声情高亢。结尾倒插一句写景。如把“绿野”这句放在开头,就显得平衍了。

⑶倩:叫人代为。音“请”去声。

⑷城楼定时击鼓,为城门坊门启闭之节。每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每次击数百下,曰鼕鼕鼓。如白居易《城上》:“城上鼕鼕鼓,朝衙复晚衙。”孙洙《菩萨蛮》:“楼头上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是唐宋时均然。

⑸三月三十夜,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所以要“寄语春宵”、“临歧嘱付”,却说得委婉,亦贾岛诗中后二句意。

赏析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写景的同时,又把自然景物人格化了。上两句与下两句,一催一留,大有“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意趣,而先写紧催,后写苦留,尤觉词情叠宕。

  上片已构成一个“送别”的局面。催的催得“紧急”,留的“留连无计”,只好抓紧时机作临别赠言罢。

  故过片即云“倩谁寄语春宵”。上片写惜春却未露一个“春”字,此处以“春宵”出之,乃是因为这才是春光的最后一霎,点睛点得恰是地方。春宵渐行渐远,需要一个称职的使者追及传语的。“倩谁”?——“城关画鼓轻敲”,此句似写春宵这境,同时也就是一个使者在自告奋勇。读来饶有意味,隐含比兴手法。唐宋时城楼定时击鼓,为城坊门启闭之节,日击二次:五更三筹击后,听人行。昼漏尽击后,禁人行。叫做“咚咚鼓”。鼓声为时光之友伴,请它传语甚妙。“敲”上着一“轻”字,便带有微妙的感情色彩,恰是“缱绻”软语的态度。“临歧”二字把“送别”的构思表现得更加明显。最末一句即“临歧嘱咐”的“缱绻”的情话:“来年早到梅梢。”不道眼前惜别之情,而说来年请早,言轻意重,耐人寻味。“早到梅梢”尤为妙笔生花之语。盖百花迎春,以凌寒独放的梅花为最早,谓“早到梅梢”,似嫌梅花开的还不够早,盼归急切,更见惜春感情的强烈。把春回的概念,具象化为早梅之开放,又创出极美的诗歌意象,使全词意境大大生色。整个下片和贾岛诗相比,实在是别开生面,更有异彩。

  贾岛诗只是诗人自己寄语朋友,明表惜春之意。而此词却通篇不见有人,全用比兴手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时间是三月三十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俨然是大自然导演的一出戏剧。而作者本人惜春之意,即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尤觉妙趣横生。

诗人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1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一棹径空花十里,满城无此好风光。

宝篆龙煤烧欲残。

细听铜漏已更阑。

纱窗斜月移梅影,特地笼灯仔细看。

幽梦断,旧盟寒。

那时屈曲小屏山。

风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闲。

玉城金阶舞舜干。

朝野多欢。

九衢三市风光丽,正万家、急管繁弦。

凤楼临绮陌,嘉气非烟。

雅俗熙熙物态妍。

忍负芳年。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赏心何处好,惟有尊前。

天先天後。

真土藏灵秀。

妙用自然循火候。

节节薰烝教透。

不分龙麝檀沈。

都能入鼻通心。

待得烟消息住,浑身变见真金。

风光处处同。

云烟草树。

山北山南雨。

溪上行人相背去。

惟有啼鸦一处。

门前万斛春寒。

梅花可煞摧残。

使我长忘酒易,要君不作诗难。

上已风光好放怀。

忆君犹未看花回。

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

摛锦绣,写琼瑰。

长年富贵属多才。

要知此日生男好,曾有周公祓禊来。

浅约鸦黄,轻匀螺黛,故教取次梳妆。

减轻琶面,新样小鸾凰。

每为花娇玉嫩,容对客、斜倚银床。

春来病,兰薰半歇,一管舞衣裳。

悲凉。

人事改,三春秾艳,一夜繁霜。

似人归洛浦,云散高唐。

痛念你、平生分际,辜负我、临老风光。

罗裙在,凭谁为我,求取返魂香。

目击泄天机,梅天散花雨。

稽首毗卢师,和南法身主。

风光遍大千,捏在毫端聚。

多劫修来是浪传,一念不生倾肺腑。

从此儿孙遍世间,活计清虚争检古。

深深花院。

雨虐风饕遍。

只欠画屏并羽扇。

谁领略春风面。

愁须诗酒相禁。

少陵底事慵吟。

不是为梅牵兴,怕渠恼乱春心。

||

酬佳节,争赏菊花忙。

尽说陶潜深得趣,孟嘉落帽兴偏长。

终久落空亡。

马风子,别有好风光。

阳里养阳阳养处,水牛牵向牧牛场。

永永庆重

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灵山拄杖,斜靠壁边。

风光都占尽,不费一文钱。

阳复今朝,月圆明日,渭溪改观风光。

今枝孕秀,馀庆衍天潢。

诞降真英间世,群仙贺、喜萃华堂。

那勘见,灵椿未老,丹桂两芬芳。

烛摇,香雾拥,翠蛾歌舞,齐上椒觞。

且殷勤仰祝,华算等天长。

况蕴智谋韬略,维城志、屏翰君王。

待收取、平戎功业,军国赖平章。

相亲相望。

两个哦诗状。

坐即堆*行旷荡。

怎着麒麟阁上。

风岩水穴云庵。

非君与我谁探。

好兴最难忘处,半山斜日浓岚。

春日归来如许长。

不知偿此意,几何觞。

老人临酒兴犹狂。

溪山主,终不道山王。

一雨罢耕桑。

平生欢喜处,是吾乡。

与君花底共风光。

春莫笑,花不似人香。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

曾对金樽伴芳草。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谁信东君会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

溪源新腊后。

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

晕酥砌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

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

孤岸峭,疏影横斜,浓香暗沾襟袖。

尊前赋与多材,问岭外风光,故人知否。

寿阳谩斗。

终不似,照水一枝清瘦。

风娇雨秀。

好乱插、繁花盈首。

须信道,羌管无情,看看又奏。

香团娇小。

拍拍春铄和。

一树铅华春事了。

消甚珠围翠绕。

生经闹簇枯枝。

只愁吹破胭脂。

说与东风知道,杏花不看开时。

百花开后。

一朵疑堆绣。

绝色年年常似旧。

因甚不随春瘦。

脂痕淡约蜂黄。

可怜独倚新妆。

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