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注释

⑴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同“玉楼春”。

⑵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zhào):船桨,此指船。

⑶春意:春天的气象。闹:浓盛。

⑷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⑸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⑹持酒:端起酒杯。《新唐书·庶人祐传》:“王毋忧,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⑺晚照:夕阳的余晖。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阙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阙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这首词的结构颇似晏殊的《破阵子》,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只不过把采桑女换成了作者本人。以第一人称描绘春光,抒发自己在春天的独特感受,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特别是上阙结句的一个“闹”字把春天点染得生机勃勃,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时任尚书之职,因而被称为“红杏上书”。

上片写景初春时节绚丽的景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艳、鲜活涌动的画面。首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舒缓的叙述的语气娓娓道来,从表面看似呼是很不经意,但句尾之处的 “风光好”却饱含了诗人对春天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起到了一个总的概括作用。接下来的三句则对“风光好”的具体描绘展示。“縠皱波纹迎客棹”是写春水。作者用“縠皱波纹”来形容春水。“縠”,亦称绉纱,是一种起皱的丝绸。春天到了,坚冰消融,春水在和煦的春风风吹佛下,像縠一样泛起涟漪,它不仅像绉縠一样的波纹,还像縠一样在春阳的照耀下细密闪亮。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秦观的“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望海潮》),都是通过坚冰消融后的春水来写自己春天感受的。接着是柳树了。春天到了,首先抽芽吐翠的是柳树,这是生活常识。所以诗人咏歌春天,感受春光,首先是咏柳。最著名的莫过于贺知章的《咏柳》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宋代才子宋祁的笔下也不俗:“绿杨烟外晓寒轻”。说不俗,有三个原因:一是准确地勾勒出早春二月景象。此时的杨柳,已不是抽芽吐翠,而是一片烟云。但毕竟是早春,还是“乍暖还寒”。宋代词人李清照有首描写元宵节的词《永遇乐》,其中就提到类似的景象:“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写此词是在浙江金华,是正月十五,宋祁是在河南开封,地气自然要迟一些,应当是二月初。第二,“縠皱波纹迎客棹”是近景,“绿杨烟外晓寒轻”则是远眺。因为“绿杨”能成烟,不仅是因为杨柳“万条垂下绿丝绦”,其中还有阳光照射,形成“晴岚”的结果。春天到了,地气回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一股岚气,这才会形成“绿杨烟”。这样一是近景,一是远眺,一远一近,构成一幅既细密又阔大的大地初春图。颇见结构上的功力。

如果说前两句一是近景,一是远眺,那末第三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就是个特写镜头

这句更是获得世人无保留的赞扬,宋祁因此也得名“红杏尚书”。据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下集):当时的尚书都官郎中张先在词坛很是著名,尤其善于写“影”,我们在前面曾欣赏过他的《木兰花》,因而被称为“张三影”。为此,宋祁专门去拜望这位部下。派人通报说:“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闻报后,隔着屏风便喊道:“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于是,两人“置酒尽欢”。其实,描写春日枝头红杏,这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而且也不首于宋祁,也不至于宋祁,如唐人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宋人 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赵令畤《蝶恋花》“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等等。此句之美,关键在一“闹”字。首先,它运用“通感”把视觉转换为听觉,把静态化为动态。原来静静地开在枝头的杏花在词人笔下鲜活起来,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其次,是将物拟人,让静态的物带有人的情感,其中充满生命的律动。就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一个“绿”字让人们看到春在大地上行走一样,宋祁用一个“闹”字,将无意识的杏花赋予人的情感。那杏花似乎也感受到春的来到,兴奋得双脸颊绯红,而且热烈奔放。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再次,是化俗为雅。闹是个俗字,但俗而不粗,它不仅夸张出春日热烈气氛,化俗为新,化静为动,化物为人,俗中见奇,而且从中还透露出作者盎然的生活情趣和对春的到来感受。所以,王国维感慨的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

下片转入抒情,如果说上片是景中寓情,下片则是正面抒发。直接抒发春光渐老、欢娱日少的人生感受。“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两句,诗人着意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当时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机会或心思刻意从春天里寻求人生的乐趣,故曰“浮生长恨欢娱少”。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尽管这一愿望并不现实,夕阳不可能为之而多留一会儿,但是却能够更充分地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之真情。进而烘托了春光之美好和令人想往,两人珍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两句不仅直接抒发春光渐老、欢娱日少的人生感受,也是实况,是作者真实地在抒发为功名事业耗尽毕生达到极致时的人生感受。如上所述,作者因为此词得一雅号“红杏尚书”宋祁任命工部尚书” 是在其主修的《新唐书》成书之后。《新唐书》是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完成,嘉佑六年作者即去世也就是说,这首词是写在生命临终之前,“且向花间留晚照”是作者的人生暮年向友人表达愿望,也是自己的生命挽歌。有人批评下阙是宣扬浮生若梦,须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恐怕是过于苛责了。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下面再说一说这首诗的内容与归趋与北宋的社会风气和作者的人生取向之间关系:

宋代社会上层,极为奢侈享受,而且是皇帝带头提倡。宋太祖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是,鼓励这些功臣宿将“多积金帛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而且从太宗开始,带头倡导庆赏、宴会。加上宋祁又是世家子弟,所以显贵以后生活奢侈享乐,多蓄婢妾声妓。据潘永因《宋稗类钞》记载:在一个大雪之夜,宋祁燃烛修新唐书时,曾问周围的侍妾:“你们也曾侍奉过一些官宦人家,那些家主在这样的时刻也会潜心著述吗:”侍妾们都说:“未曾有过”。其中一位侍妾来自赵氏皇族,宋祁问她:“某太尉在此天气,在干什么?”这位侍妾回答说:“只是围坐火炉摆下酒宴,让乐队伴奏,歌伎们歌舞。之间还演杂剧。哪里会像宋尚书这样,如此大雪天气,还连夜写文章”。宋祁听说后“搁笔大笑曰:‘此亦不恶。’亟徙去笔砚,呼酒命歌,酣饮达旦”。

据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还有一次更为奢侈纵饮:宋祁在大厅内宴请客人。宋祁在厅内设置重重帘幕,不见外面天日,点上许多大烛照明。摆上各种珍肴,歌舞俳优轮番上演。宴会上诸位,一个个兴高采烈,忘记了疲劳,只是觉得这个夜晚时间很长。等到酒宴结束,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因此取名曰“不晓天”。当时,他的哥哥宋庠官居宰相,与宋祁的奢华放纵相反,为人清约庄重。有次正月初五上元之夜,他却不去赏灯赴宴,而是闭门读《周易》。听说“小宋点华灯,拥歌妓醉饮”。第二天派人去责备他。这位使者对宋祁说:“相公要我对你说,听说你昨夜点灯夜宴,穷极奢侈,问你还记不记得当年的上元之夜,你们两人在某州州学内吃烂腌菜饭的情景?”宋祁听后笑着说:“你也替我秉告相公。请问他当年同在某处吃烂腌菜饭是为了什么”。言下之意,当年吃苦攻读,不就是为了今天的荣华富贵吗?据有关史料,宰相也是著名词人晏殊很喜欢宋祁,多次邀请宋祁赴宴,欢饮达旦。宋祁宴饮为乐的爱好,即深受晏殊影响。由此看来,宋祁的奢华放纵,完全是当时的时代风气所养成的。

宋祁既然喜欢宴饮歌舞,自然少不了写新词、创新调。据说,歌伎进新茶以求新词,这种求文士新作的方式就始于时任成都太守的宋祁。据《蜀广记》记载:“正月二日,太守出东郊,早宴大慈寺。清献公记云:‘宴罢,妓以新词送茶,自宋公祁始。盖临邛周之纯善为歌词,尝作茶词,授妓首度之,以奉宋公。后遂为故事”。 宋祁词作虽不多,现存作品虽然不多,只有六首,但多是精品,如《浪淘沙近》的最后两句:“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鹧鸪天》的“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等,还有一首《鹧鸪天》,据说还有一段佳话。据南宋黄升的《花庵词选》介绍:这首词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宋祁出仕不久,有天经过开封热闹繁华的繁台街时,正好碰见浩荡的皇宫女眷车仗。宋祁便停住脚步,等候车队过去。就在他驻足停留之际,恰巧有一辆车子经过他的跟前,此时车上的窗帘被拉开,车中一位绝色女子对他注目喊了一声:“小宋!”还未等宋祁回过神来,车仗已轰然驰去。但宋祁的魂魄却随之被牵走,无法将那神态和声音抹去。因为宋祁素来风流蕴藉,怜香惜玉。现在有位绝色女子主动注目示好,岂能不魂飞魄动?回家后,他一连几天都无法释怀,禁不住提笔写词一首,这就是有名的《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犹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词的开头直叙两人相逢的经过和给自己的震撼;然后用“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犹龙”比喻对方皇宫内眷的身份,表达两人无法自由地相恋,但也遏制不住两人心心的相映。特别精妙的是,词中两处嵌上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的相思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来表达自己无尽的相思。嵌合得天衣无缝,浑如己出。宋祁本来就名声很大,现在才子又弄出了新作,而且又如此情意绵绵、牵肠挂肚,因此立时传遍都下、唱红京城,并很快传入禁中,传到仁宗皇帝耳朵中。仁宗在欣赏之余也觉得奇怪:嫔妃们都深居宫中,如何就识得小宋呢?于是开始询问排查中。那名惹“祸”的宫嫔便主动向仁宗做了坦白:“陛下,此事系奴婢所为。奴婢在一次御宴上听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均指其为小宋,故而奴婢认得。那天正好在街上碰上,就忍不住呼了一声。”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没责怪宫嫔。随后召来另一当事人小宋。宋祁惶恐至极,以为大祸临头,连忙跪下叩请皇上恕罪。哪知仁宗皇帝不但没有怪罪宋祁,反而笑道:“蓬山不远嘛。”遂将宫女赐给了他。宋祁作词因祸得福,不仅抱得美人归,还得到了仁宗皇帝的特别青睐,可谓一举两得。这当然只是文人笔记中的一段闲话,从中也可看出宋祁的为人和当时上层的社会风尚。

背景

宋祁生当宋初,此词为游赏春景之作,当作于北宋仁宗朝某一年的春天,其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诗人简介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157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昨夕相逢。

烟苞沁绿,月艳羞红。

旭日生时,初春景里,太极光中。

别来三日东风。

已非复、吴中阿蒙。

须信中间,阴阳大造,雨露新功。

晔晔重阳,秀气飘飘,廓周大千。

正故庵交会,宾朋浩浩,青霄依约,鸿雁翩翩。

是处登高,衔杯逸兴,放旷犹如陆地仙。

朝真会,赞金风淡荡,玉露新鲜。

黄花嫩蕊堪怜。

散袅袅、清香满坐传。

使众人得味,皆明至道,群莺无语,独王秋天。

艳杏妖桃,繁华春景、莫与迎霜敢*坚。

乘佳趣,对芳丛烂饮,一醉千年。

杏花微露春犹浅。

春浅愁浓愁送远。

山拖馀翠断行踪,细雨疏烟迷望眼。

暮云浓处轻吹散。

往事时时心上见。

不禁慵瘦倚东风,燕子双双花片片。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

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

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

云渐起。

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

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

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

独爱莼羹美。

清中悟彻祥中瑞。

堪做风仙端的裔。

广收白雪与黄芽,锻炼神丹烹鼎沸。

灵童营养如琼腻。

通晓玄玄真仔细。

明知天上二三年,暗换人间千万

结束分朋相间错,立在殿庭还不弱。

锦绣为袍供奉仪,流星电转争挥霍。

文里乌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颺。

承平此事比应难,盛世欢娱情好尚。

添兴况,堪可爱,香尘坠里无妨碍。

月杖怀挟击云门,引聚风光何意态。

令人骇目潜窥睹,杂剧教坊罗袂举。

銮铃珂佩白玉鞍,恣纵奔驰汗如雨。

笑中语,審听旨,速排丝竹调宫徵。

高高树影柳疏阴,头筹先得称心喜。

画鼓红旗双对凤,笛发龙吟能送断。

年少来来善乘骑,因依所习且随众。

人间鬓发随秋换。

天上月明秋又半。

月边仍有女乘鸾,万古与谁期汗漫。

天翁苦被闲人管。

月好却嫌秋夜短。

如何能得夜年长,月也长如今夜

今朝何以为公寿。

极贵长年公素有。

庭阶不乏长芝兰,少翁又是庭臣右。

三能粲粲依魁秀。

八柱巍巍蟠地厚。

皇家卜册万斯年,年光长转洪钧手。

琼酥酒面风吹醒。

一缕斜红临晚镜。

小颦微笑尽妖绕,浅注轻匀长淡净。

手挼梅蕊寻香径。

正是佳期期未定。

春来还为个般愁,瘦损宫腰罗带剩。

西风吹冷沈香篆。

门掩小晴红叶院。

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

衰翁病怯琉璃簟。

日日愁侵霜鬓短。

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四更里,无事四边都宁静。

内放心花,赏玩长春景。

戊己门开,有个真人进。

一粒金丹,运上昆仑顶。

泰山高压群山小。

齐鲁百城青未了。

岂知山更有聪山,暂出雨云周八表。

说山才说聪山好。

便觉泰山功烈少。

聪山天要慰苍生,山不可移人不

昔年曾到神清洞。

笑领希夷非夙梦。

看时须到月边乌,养处且论铅与汞。

土膏仍有黄芽动。

神水浇香灵气种。

夜深谁伴玉琴闲,鹤在九华松露重。

云横水绕芳尘陌。

一万重花春拍拍。

蓝桥仙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

真香解语人倾国。

知是紫云谁敢觅。

满蹊桃李不能言,分付仙家君莫惜。

帝乡春色浓於雾。

谁遣双环堆绣户。

金张公子总封侯,姚魏弟兄皆列土。

碧纱窗下修花谱。

交颈鸳鸯娇欲语。

绛绡新结转官球,桃李仆奴何足数。

山人本合居岩岭。

聊问支郎分半境。

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

呼儿汲水添茶鼎。

甘胜吴山山下井。

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

闲云不肯狂驰骋。

向晚自来栖峰顶。

野人无事也关门,一炷古香焚小鼎。

惊鸟有恨无人省。

飞去飞来明月影。

夜阑万籁寂中闻,破牖透风微觉

柳丝挽得秋光住。

肠断驿亭离别处。

斜阳一片水边楼,红叶满天江上路。

来鸿去雁知何数。

欲问归期朝复暮。

晚风亭院倚阑干,两岸芦花飞雪絮。

年来六十增三岁。

却忆去年趋盛会。

风流人物胜斜川,灼灼有同前日事。

不知弦管催新水。

但见飘飘萦舞袂。

主人情厚酒行频,酩酊莫辞今夕醉。

红绡学舞腰肢软。

旋织舞衣宫样染。

织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浅。

露桃宫里随歌管。

一曲霓裳红日晚。

归来双袖酒成痕,小字香笺无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