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柳枝词》即《杨柳枝词》,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辞则由诗人创作翻新。借咏柳抒写别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此诗即属此类。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宋随王刘诞《襄阳曲》云 :“朝发襄阳来,暮止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似乎从这诗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们寻花问柳的去处,唐人诗中写到大堤,多有此意。如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清晨对镜理容色 ,意欲取郎千万金 。”李贺《大堤曲》:“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由此推知,这首《柳枝词》写的,便是大堤女儿在暮春时分送别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夹道的杨柳,枝条特别繁茂,丝条垂地,给人以嬝娜娇怯之感 。“柳条无力魏王堤”(白居易),写的便是这种情景。“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每逢折柳送别,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伤,何况雨雾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怅的。“大堤杨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写雨雾(这不是滂沱大雨,否则不能飞絮)沉沉,又兼关柳枝带雨,显得沉甸甸的。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衬下透露出来。送别情人,离恨自深,说“万缕千条惹恨深”,不仅意味着看到那两行象征离别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码,还无意中流露出女子因无奈而迁怨于景物的情态,显得娇痴可爱。
但此诗的精彩并不在前两句,三句写分手情景道:“飞絮满天人去远”,意境绝妙。前二句写雨不写风,写柳不写絮,到写“人去远”时,才推出“飞絮满天”的画面,这样便使人事和自然间发生感应关系,其妙类似于“蒙太奇”手法。同时这句包含一隐一显两重意味,明说着“人去也”,而飞絮满天,又暗示“春去也”。宋人王观有“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名句,句下已有无尽惆怅;而两事同时发生,情何以堪!诗人都说风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杨花似雪”、“飞絮满天”的景色 ,更易使人迷乱。“人去远”,是就行者而言;还有一个站在原地未动的人,一任柳絮飞怀扑面,此种神情意态,隐然见于言外。
“东风无力系春心。”结句含蓄藉 ,耐人寻味。从上句的“飞絮满天”看,这是就自然节物风光而言,谓东风无计留春长驻,春来春去,有其必然性在;从上句的“人去远”看,“春心”二字双关,实指恋情,则此句又意味着爱情未必持久,时间会暗中偷换人心。前一重必然隐射着后一重必然。诗句既针对大堤男女情事,有特定的涵义;又超越这种情事,含有普遍的哲理。
这首诗的诗味浑厚,一句比一句有味,读之如嚼甘饴,其味无穷。
论饥寒,公来问,中怎奈爷娘。
牵儿绊,妻室恼愁肠。
卦分明有说,田正、震地清凉。
南看,前一点,何不*时详。
琅。
序至,金木水,火放炎光。
然见真景,本有舒张。
睹红霞出入,开后、慧刃挥钢。
花绽,系接引,永永满庭芳。
此别情何限。
最关情、一林醒石,重湖宾雁。
几度南楼携手上,十二阑干凭暖。
肯容我、樽前疏散。
底事匆匆催人去,黯西风、别恨千千万。
截不断,整仍乱。
三年瞥忽如飞电。
记从前、心情双亮,意词交划。
千古黎苏登临意,人道于今重见。
又分付、水流冰泮。
满腹余疑今谁问,上牛头、净拭乾坤眼。
聊尔耳,恐不免。
身为江城吏,心似野田叟。
寻僧忽忘归,饱食莫携手。
畏人久成性,路绕古城后。
茅茨远相望,鸡犬亦时有。
人远市井罢,日落狐兔走。
回风吹横烟,烧火卷林薮。
草深径渐恶,荆棘时挂肘。
褰裳涉沮洳,斜绝汙池口。
投荒分岑寂,欹侧吾自取。
二君独何为,经岁坐相守。
游従乏车骑,饮食厌菘韭。
周旋未忍弃,辛苦亦何负。
归来倚南窗,试挹樽中酒。
笑问黄泥行,此味还同否。
〈子瞻谪居齐安,自临皋亭游东坡,路过黄泥坂作《黄泥坂词》。
二君皆新自齐安来,故云。
〉主
天涯何处,望苍江渺渺。
纵算解飞人不到。
笑双丸乌兔,两宾霜蓬,聊尔耳,那是人间三岛。
黄粱初梦觉,起看孤云,还自长歌自长啸。
不记桃源何地,橘渚何年,生涯事、惟有炉烟茶灶。
问先生谁友,有白石青松,共成三老。
万里清风,吹送锦帆,入南浦云。
看拂天旌旆,攀留不住,迷津舸舰,歌舞相迎。
二许家声,三洪地望,今代风流第一人。
蜚英早,合词林视草,书阁翻芸。
飞刍远饷三军。
特借作红莲入幕宾。
把西山暮雨,暂时收卷,荷山明月,小试平分。
B153醒枯鱼,剔除深蠹,个是间有脚春。
难淹久,看诏催入侍,香案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