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注释

⑴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废。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诗人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9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

有口无舌,有眼无鼻。

写得十成,以何为是。

挂在大目溪头,恰似守桥土寺。

寺近东溟日,山连北固春。

冷淡杳难群,幽趣唯吾识。

高情薄云汉。

清谈润金石。

不学浮世人,奔名竞雕节。

久客倦城市,薄言归田庐。

秣马待日斂,颠风忽来俱。

横策径成去,扑扑埃满须。

晴雷隐虚空,数雨如投珠。

渴甚念茗饮,迟回寻梵居。

少焉复前迈,行行过烟墟。

但惊田畴间,有似杭复苏。

及经道余冲,余流尚通渠。

乃悟适来雨,咫尺或有无。

天公本何心,分龙信非诬。

自兹到吾栖,岗岭更复迂。

山穷偶逢寺,可以休仆痡。

投鞍鞍议食事,仅具粥一盂。

道人吾故人,问我来崎岖。

既能设瓜果,村酒亦复沽。

我愧非渊明,僧诚远远公徒。

停杯竟高枕,梦境知何如。

明当带星起,草露徒侵裾。

还家一何忙,视竹齐架书。

优哉且自过,休问瓶无储。

君不见香山居士居洛阳。

远借五寺收文章。

又不见巢父诗卷何所藏,留之天地同久长。

铸金琢石非不强,金流石泐不可防。

以人传人策甚良,世人雇未知其方。

我昔宦游凌大江,年少从君璧一双。

胜时一咏同一觞,颇亦自愧抢榆枋。

劫火不肯留青囊,日往月来心不忘。

大儿南归自五羊,袖中乃有万丈光。

伏而读之喜量,重到虎踞龙盘乡。

今年贡舶早放洋,明珠大贝光溢箱。

答赐不敢烦吾皇,原得君诗归献王。

龙湫山上云屯寺,别是一乾坤。

桧参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

几时亲到,松边弄水,月下敲门。

相思无奈,烟萝洞口,立尽黄昏。

仰面看天,低头觑地。

明眼衲僧,讨甚巴鼻。

岂不见山前明觉寺裹有个陈暗黎,解道苏噜悉唎悉唎。

杰阁耸层霄,几度晓风残月。

同是鹓行旧侣,慰十年离别。

一杯相属莫留残,试倚阑干说。

趁取簪花绿鬓,未骎骎如雪。

道与时人背,多因得所深。

文章知古印,忠孝一生心。

棘冷难承泽梅残只在林。

空门翻有泪,断断是知音。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

因携一家住,赢得半年吟。

吟馀潮入浦,坐久烧移山。

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

一通红锦重,三事紫罗轻。

瘦肌寒带粟,病眼馁生花。

避乱一生多雪留寒竹寺舍冷,风撼早梅城郭香。

画球轻蹴壶中地,彩索高飞掌上身。

红云低压碧玻璃。

惺忪花上啼。

静看楼角拂长枝。

朝寒吹翠眉。

休涉笔,且裁诗。

年年风絮时。

绣衣夜半草符移。

月中双桨归。

十里崇因寺,临江水气中。

五年三到此,门迳怪频移。

绝壁何年树,空廓异代碑。

微润生古濑,浮翠拥修眉,煮茗谈时事,山僧总未知。

一机不副,截断千差。

瓶泻妙答,缀齿粘牙。

何如在国清寺进而,偷佛饭食菜滓。

劄得脚跟牢,不怕风涛险。

大田多稼如云,只要及时收敛。

归来香积国经行,喜见飞檐翔唇吻。

议赏元勋,高低有分。

崇梵僧,崇梵僧,秋归覆釜春不还。

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

峡里谁知有人事,郡中遥望空云山。

万别千差处,事同一家。

事同一家时,万别千差。

太白山前水磨日夜轮转不歇,乳峰寺裹参退吃茶。

淮壖泱漭吹风沙,控胜写奇一湖好。

湖心寺乃成掌故,千岁废兴迹仍宝。

中间踵起善知识,吟觞画几联诸老。

坛场坛坫跨东南,绵绵神理余丛槁上人传衣恢未法,能截啮流资再造。

蟠胸龙象出狡狯,磊嵬架构照穹昊。

不见旻公三十年,杜侯旧句摇怀抱。

(上人以丁酉岁别余于长沙今垂三十年矣)兵戈喋血证初地,分我钟磬迷魂晓。

期挈疚斋访蔗叟,重接望社万物表。

(疚斋如皋冒氏为前淮安关监督蔗叟淮安段氏为登八十诗人望社为明末遗老会文湖寺所题名)

万法皆空,空即是空,佛安在哉。

有云名妙净,可遮热恼,海名圆觉,堪洗尘埃。

翠竹真如,黄花般若,心上种来心上开。

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偷闲来此徘徊。

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算五陵豪客,百年荣贵,何如衲子,一钵生涯。

俯仰溪山,婆娑松桧,两腋清风茶一杯。

BB48舟去,更扫尘东壁,聊记曾来。

海旭凝螺黛,罡风削玉蓉,灵奇经览乍,圣迹蹑寻重。

过客群停辔,仙人迥矗峰,徒思山侧径,未抚寺前松。

万古为幽镇,千秋溯舜封,崇功标地纪,秩祀偶天宗。

嶻嶭疑鶱凤,巉峘突逴龙,盈眸欣积素,步马迟娄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