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bù zhī xiāng jī sì,shù lǐ rù yún fēng。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gŭ mù wú rén jìng,shēn shān hé chù zhōng。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quán shēng yè wēi shí,rì sè lĕng qīng sōng。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bó mù kōng tán qū,ān chán zhì dú lóng。

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注释

⑴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废。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叠嶂的群山。这是十分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诗人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99篇诗文

诗文推荐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

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

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

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梅阳老嘱付此衣,遮护得山僧一半。

借问搭来何所宜,恰似当年卖柴汉。

酱裹堕,雪中炭,留与丛林斫额看。

君不见睦州严陵滩畔兜率寺裹有个陈蒲鞵,解道秦时{左车右度}{左车右东}鑽。

右烟寺晓钟。

风揽瑞花晚,江寒波欲凝。

冻僵业渔者,归载一船冰。

一白迷沙渚,柴扉认有灯。

御史题诗处,山深草木雄。

一番青烧雨,十里锦帆风。

婆饼林间语,山茶叶上红。

明朝入于越。

吟咏与谁同。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

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

文人古来例寒饿,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至哉厚德,陟配天长。

沈潜刚克,广大无疆。

资生万物,神化含章。

同和八变,神灵郊祥。

去一得三,添六成四。

有口无舌,有眼无鼻。

写得十成,以何为是。

挂在大目溪头,恰似守桥土寺。

秋色遽如许,寒林奈若何。

客行伤老大,野次记经过。

废圃犹残菊。

枯池但折荷。

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

弦管之流声,景物之感情。

激徵含商,舒华发英。

固所以合融怡寺自然,而惜流转之不停。

亦犹夫见穿花之蛱蝶,赋点水之晴蜓。

思尽醉于风光,而典春衣于杜陵也。

两朱阁,南北相对起。

借问何人家,贞元双帝子。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飖飞上天。

第宅亭台不将去,化为佛寺在人间。

妆阁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花落黄昏悄悄时,不闻歌吹闻钟磬。

寺门敕榜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馀。

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疲人无处居。

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

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恐人间尽为寺。

衡湘风物佳,微产亦丰美。

清腴足秔稻,隽永到梨柿。

一饱自有余,此乐渠有涘。

况逢使君贤,公余多燕喜。

新诗且间作,健笔时一泚。

形骸了区别,肝胆洞遐迩。

言论斯霭如,旨意意不忘起。

梧槚良哉培,稂莠早耘耔。

我愚莫孰何,流辈敢伦似。

每闻循循诱,敢愧空空鄙。

高堂有白发,富贵宁羡彼。

丐公成此心,万事欢菽水。

盗火陈兰若,一燎无馀屋。

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

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

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

提斧入昆山,雕镌作奇福。

不然纸墨灰,委地安可触。

或谓刻楮者,一叶尚难速。

谁能俄顷间,就此千万轴。

事无产阶级一切法,万物皆具足。

法存形岂忘,法坏形乃覆。

彼既自断坏,智者莫能续。

是书佛所传,法性妙含蓄。

无尽如虚空,生灭自兴伏。

贞尝无动摇,坚固莫摧辱。

文字遂因依,清凉逼炎酷。

吾文稽儒书,如彼庄周属。

亦谓忠信人,水火不能毒。

矧此微妙语,天人共归宿。

岂容轻破坏,一概随土木。

想当妖焰燃,人惊鬼神哭。

烟消火力寒,拨灰开韫匵。

告尔缁衣流,营个愈宜笃。

当求琅玕类,刳以函其牍。

铁谡字画泯,不可事观读。

目击道犹存,况复具输毂。

韦郎句中寻昼寂,劫灰不尽绿层层。

鸿文重记青城客,内典新传瀑布僧。

石佛浮江轻似叶,神珠照钵隐如灯。

杪椤树子风前落,吹傍恩公旧毾。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故有此句。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

)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嗟予好泉石,所至穷幽胜。

年来堕尘埃,复苦炎热盛。

赖有古招提,相去不步仞。

何时供燕游,庶以息喧竞。

山僧结虚亭,潇洒净如镜。

双瀑从天来,景物更幽迥。

栏楯溢波光},清凉殊可凭。

复幸僚友贤,雅与山川称。

得暇倾尊罍,相从尽豪俊。

令尹如子文,去就亡喜愠。

贰邑不负丞,所蓄金玉润。

耿侯固坦夷,赵子亦纯正。

盍簪已足乐,况复有名酝。

酒酣人意适,坐久天宇静。

踏月各言归,清风远相趁。

君诗继踵来,敏捷过于瞬。

中复含妙理,不理写幽兴。

读罢愈惊人,痴坐不知暝。

援笔强续貂,安能继高咏。

披榛入山山路细,钟声出寺门将闭。

石苔冉冉上芒鞋,草露漙漙著衣袂。

野人茅茨苫竹屋,终身局促无生计。

天公未胜困人,春田米尽秋田继。

老妻稚子亦自乐,野草山花还插髻。

长笑人间醉未醒,终老辛勤漫欺世。

晓衢初日动游人,叠嶂回溪绿黛新,自偃松篁如唤客,后开桃李尚留春。

笑谈怀远西山上,觞咏追时白水滨。

五马行春从此始,更驱风伯净车尘。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巾。

张子作斋舍,而以益为名。

吾闻之夫子,求益非速成。

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

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

东观尽沧海,西涉渭与泾。

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

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

风雨晦明淫,跛躄聋盲。

虚实在其脉,静躁在其情。

荣枯在其色,寿夭在其形。

苟能阅千人,望见知死生。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

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既盈。

愿君书此诗,以为益斋铭。

经传白马,寺假金牛。

祖意西来,江水东流。

于我何有,色见音求。

千帆任过,长对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