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
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1)思:发语词,无义。齐(zhāi):通“斋”,端庄貌。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
(2)媚:美好。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
(4)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
(5)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6)惠:孝敬。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
(7)神:此处指祖先之神。罔:无。时:所。
(8)恫(tōnɡ):哀痛。
(9)刑:同“型”,典型,典范。寡妻:嫡妻。
(11)雝(yōnɡ)雝:和洽貌。宫:家。
(12)肃肃:恭敬貌。庙:宗庙。
(13)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临:临视。
(14)无射(yì):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保:保持。
(15)肆:所以。戎疾:西戎之患。殄:残害,灭绝。
(16)烈假:指害人的疾病。瑕,与“殄”义同。
(18)入:接受,采纳。
(19)小子:儿童。造:造就,培育。
(20)古之人:指文王。无斁(yì):无厌,无倦。
(21)誉:美名,声誉。髦:俊,优秀。
《思齐》全诗二十四句,毛传将其分为五章,前两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郑玄作笺,将其改为四章,每章均为六句。相比较而言,毛传的划分更为合理,故后代大多从之。
首章六句,赞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但其叙述顺序却并非按世系进行,而是先母亲,再祖母,后妻子。孙鑛对此分析道:“本重在太姒,却从太任发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嗣徽音’实之,极有波折。若顺下,便味短。”(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说此章“重在太姒”似可商榷,但言其“极有波折”尚可一听。马瑞辰对此亦曰:“按‘思齐’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错综,不必以思媚周姜为大任思爱大姜配大王之礼也。”(《毛诗传笺通释》)
《毛诗序》谓此诗主旨是“文王所以圣也”,孔颖达疏曰:“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欧阳修亦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诗本义》)按此之意,文王是由于得到其母其妻之助而圣,所以此诗赞美“文王所以圣”即是赞美周室三母。但整首诗只有首章言及周室三母,其余四章片言未提,正如严粲所云:“谓文王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诗缉》)毛传和郑笺是将首章之意作为全诗之旨了。其实此诗赞美的对象还是文王,赞美的是“文王之圣”,而非“文王之所以圣”。首章只是全诗的引子,全诗的发端,重心还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两层意思。前三句承上而来,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无怨无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身作则于妻子,使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为德所化;最后再推及到家族邦国中去。这三句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毛传将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训作“法”,郑玄笺曰:“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诗外,“刑”在《诗经》中还出现五次,共有两种解释:一为名词的“法”,一为动词的“效法”。此诗的“刑”是动词,所以还是解释“效法”为好,况且郑玄所说的“礼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时就有。“刑于寡妻”即“效法于寡妻”,也就是“被寡妻所效法”,所以“刑”逐渐又引申为“型”,即典型、模范,此诗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不显”一词在《诗经》中还有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日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看见我。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测者。”此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诗集传》释此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也就是说此句意谓:文王即使身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第四句的“无射”在《诗经》中凡三见,其他二处均作“无斁”解,此处恐亦不例外。“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操。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还是《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朴》:‘髦士攸宜。’都是髦士连文,可证。”其实不必这样推断。“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维扬禹九州,淮南唐四镇。
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
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
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
由来竹符使,莫匪邦家闻。
其间九贤者,尤推万人俊。
太原文章伯,师友渊源濬。
五事陈便宜,七制推典训。
屡荐官虽崇,三已色无愠。
岐公老藩朝,惠爱浃吴晋。
荐士言有味,偃兵功不陈。
鼎饪方燮和,丘园终委顺。
哉文肃公,生遘休明运。
三朝翰墨工,二府谋猷奋。
道卷任推迁,名全蔑缁磷。
郑公梁栋才,天质璆琳韵。
大笔弟兄同,万事朝廷问。
徊翔极宰枢,终始无疵吝。
仁宗初倦勤,魏公复来觐。
堂堂真相尊,謇謇嘉言进。
十字篆勋劳,大烝报忠荩。
乐安予旧馆,早岁窥墙仞。
儒林仰宗工,政府发闳论。
虽无鼎铭勋,却有书传信。
吾友仲邍父,利器发硎刃。
论经鄙章句,纵辨摧凌谇。
经纬夙志违,风流壮年尽。
文武惟秀公,将相纡双印。
入辅复出藩,抚淮兼帅润。
忆昔获攀稽,后来尝慕蔺。
司空一代宗,累叶清风振。
继父汉韦平,致君古尧舜。
时叹人云亡,上嗟天不憖。
昔人企前修,景行仰高峻。
声气或相同,古远视犹近。
马迁称晏婴,羊祜交陆逊。
异代思执鞭,仇邻通馈餫。
粤予望诸贤,先后来兹郡。
既非镇俗才,仍抱终天衅。
砂砾自澄汰,铅镆殊铦钝。
将书名在石,终惭驽附骏。
前人固难追,遗德犹可徇。
鞭后志良勤,思齐言亦讱。
颜{左忄右典}章在怀,年侵霜满鬓。
俛仰复奚为,兹焉俟嘉遁。
同流相聚,递相觉察。
须当外搜内恻。
斗做修行,有若争头竞角。
见贤思齐休妒,把神珠、时时擦抹。
如开悟,便宜乎先觉,觉乎后觉。
更且听予重劝,论修行全在,无为绝学。
莫使尘缘间隔,本来素朴。
净清能分真假,自然明、道非遥邈。
功夫到达幽微,神仙掌握。
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张子笔端可以回万牛。
自我得二士,意气倾九州。
道山延阁委竹帛,清都太微望冕旒。
贝宫胎寒弄明月,天网下罩一日收。
此地要须无不有,紫皇访问富春秋。
晁无咎,赠君越侯所贡苍玉璧,可烹玉尘试春色。
浇君胸中过秦论,斟酌古今来活国。
张文潜,赠君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请书元佑开皇极,第入思齐访落诗。
叹息复叹息,志士恒苦辛。
少日不得意,暮年愧其身。
前有尊酒清且旨,酌酒奉君君莫止。
人生最乐在相知,莫徇虚名轻跅弛。
沛中屠贩还封侯,扬雄草《玄》空白头。
浮云不尽万里意,白日长悬千古愁。
南山之阴多洞府,十年不归叹修阻。
绿萝芳草澹风烟,君独胡为在尘土。
五云馆前花满津,紫骝蹀躞骄青春。
春时禽鸟各自适,燕子低回还附人。
江风萧萧吹水急,江寺钟残野鸟集。
口中吟咏眼看山,细雨苍茫愁独立。
邓溪漉漉秋水泥,见尔令我欢相携。
酒酣燕坐石盘岭,明月正在松林西。
近闻烟尘起闽广,官军驱驰日南上。
郡邑无人豹虎行,道路萧条竟安往。
我思旧游湖水东,昔者登临今不同。
常年九月章浦净,吴霜夜落青芙蓉。
芙蓉花开日欲暮,美人娟娟隔烟雾。
一段愁心化彩云,至今飞绕河桥树。
今夕果何夕,别君还忆君。
古来贤达常坎坷,慎尔出处超其群。
半雨半晴山弄姿,湿云吹风不成痴。
蘼芜渐遍楚宫碧,葡萄未涨巴江迟。
西南大尹初涉境,山川效职加瑰奇。
翠屏窥窗故娟妙,松峦映掩相参差。
浮云击汰睨青壁,灵君一去今安之。
吟情浩荡隘宇宙,万景敢云骄莫随。
当年楚境半天下,孱王醉梦方昏疲。
珊瑚玉佩赤帝女,星髾羽盖蜺旌旗。
锡符赐荣岂无意,侍臣托讽褰帱帷。
尹今文采继骚雅,梦得诗魂羞竹枝。
吾行一百八盘上,鑽天但觉天云低。
荒荒野驿虎豹怒,阴阴岭树猿猱嬉。
危登险陟倦三伏,口呿背浃嗟胡为。
岂知舟行有奇观,山灵秘惜留归时。
青帘白舫夙已具,芒鞋布袜将从兹。
胸中邱壑未尘土,头上岁月从驱驰。
虽无胜具逐支许,尚有乐趣同周施。
何当投劾便归去,发船打鼓清江湄。
更催尺一唤公觐,同看二六浮修眉。
常山蛇阵想鱼腹,建溪龙焙倾蟇颐。
摊钱昼浪看三老,杖藜晚岸寻名缁。
昔人汶岭寄书帖,更歌蜀道先吁嘻,未若尹外岳牧中丞疑,惠爱春江之赴沧海,清明秋月之挂峨嵋。
尽驱三峡波涛笔,第入思齐访落诗。
臣闻帝武造周,已兆兴王之迹;
日符祚汉,实开受命之祥。
非天私我有邦,惟圣乃作神主。
仰止诞弥之庆,集於建丑之正。
瑞玉旅庭,爰讲比邻之好;
虎臣在泮,复通西域之琛。
式燕示慈,与人均福。
恭惟皇帝陛下,睿思冠古,浚哲自天。
焕乎有文,日讲六经之训;
述而不作,思齐累圣之仁。
夷夏宅心,神人协德。
卜年七百,方过历以承天;
有臣三千,咸一心而戴后。
彤庭振万,玉座传觞。
诵干戈载戢之诗,作君臣相悦之乐。
斯民何幸,白首太平。
臣猥以微生,亲逢盛日。
始庆猗兰之会,愿赓击壤之音。
下采民言,上陈口号。
凛凛重瞳日月新,四方惊喜识天人。
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种蟠桃莫计春。
请吏黑山归属国,给扶黄发拜严宸。
紫皇应在红云里,试问清都侍从臣。
一思文祁阳。
祁阳克畯。
天锡纯嘏。
宣兹义问。
德音既烈。
海外有奋。
既奋斯音。
祗敬厥德。
昭治其家。
覃及邦国。
永肇仪刑。
俾民惟则。
二文王在上。
太姒思齐。
鲁侯克昌。
亦赖令妻。
鉴神有顾。
苹繁在斯。
祁阳载天。
作之伉俪。
三在虞之胄。
实惟有姚。
颖艳玉秀。
华茂桃夭。
居显祗明。
在灵格幽。
清尘熠烁。
淑心绸缪。
爰及祁阳。
惟德之周。
四其德伊何。
和贞虔告。
师民履素。
言谋虑度。
钟鼓思乐。
靖端夙效。
考休攸嫔。
来嫁于顾。
五羔羊执贽。
玉帛有辉。
百两集止。
之子于归。
宗姻风从。
娣侄云回。
祁阳顾之。
焕其盈闱。
六既曰归止。
式扬好音。
言观河洲。
有集于林。
思乐葛藟。
薄采其蕈。
疾彼攸遂。
乃孚惠心。
七惠心既孚。
有恪中馈。
敦此众斯。
永锡嗣类。
载延窈窕。
用和寤寐。
神之听之。
胤祚来尔。
八昔周之隆。
在任有姒。
内刑圣敬。
外崇多士。
今我淑人。
实亮君子。
亹亹翼翼。
亦继斯祉。
宜尔子孙。
福禄盈止。
穆穆显妣。
德音徽止。
思齐先姑。
志侔姜姒。
躬此劳瘁。
鞠予小子。
小子之生。
遭世罔宁。
烈考勤时。
从之于征。
奄遘不造。
殷忧是婴。
咨于靡及。
退守祧祊。
五服荒离。
四国分争。
祸难斯逼。
救死于颈。
嗟我怀归。
弗克弗逞。
圣善独劳。
莫慰其情。
春秋代逝。
于兹九龄。
缅彼行路。
焉托予诚。
予诚既否。
委之于天。
庶我显妣。
克保遐年。
亹亹惟惧。
心乎如悬。
如何不吊。
早世徂颠。
于存弗养。
于后弗临。
遗衍在体。
惨痛切心。
形影尸立。
魂爽飞沉。
在昔蓼莪。
哀有余音。
我之此譬。
忧其独深。
胡宁视息。
以济于今。
岩岩丛险。
则不可摧。
仰瞻归云。
俯聆飘回。
飞焉靡翼。
超焉靡阶。
思若流波。
情似坻颓。
诗之作矣。
情以告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