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脉脉。
目断江南江北。
烟树重重芳信隔。
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
一向弄晴天色。
帘外落花飞不得。
东风无气力。
【注释】:这首词是登高怀人之作。词中句句有韵,而且韵脚金用入声字,读来有一句一哽咽之感。起头“愁脉脉”三个字直抒胸臆,写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的愁绪。其下全为景物描写,但因有“愁脉脉”三字贯头,故此下所有的景语亦为情语 。“目断江南江北 ”紧接“愁脉脉”而起,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写“目断”的原因。在这里,词人不写山峥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 ”。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下片首句“细草弧云斜日 ”,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 ,“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意象 。“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一向弄晴天色”,在上一句凄迷的背景上,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 。“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其中传达的悲伤之情当较平时更甚了。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同时由于受作者身世的影响,这首词在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如“目断江南江北”似在寓托山河破碎而“东风无气力”又似乎寓有无力恢复失地之意。总之,这首词在凄迷的闺情背后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
春台路古,想店月潭云,鸡鸣关候。
巾车尔久。
记湘累降日,留词劝酒。
不是行边,待与持杯论斗。
算吾寿。
已待得河清,万古晴昼。
京国事转手。
漫宫粉堆黄,髻妆啼旧。
瑶池在否。
自刘郎去后,宴期重负。
解事天公,道是全无又有。
浯溪友。
笑浯溪、至今聱叟。
欲知公这忠,须诵三谏诗。
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
今人愧前修,风流不可追。
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
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蚕丝。
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
游子晚出公之乡,儿时敛袵公清规。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於清夜梦见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门双泪垂。
六鳌初驾,缥缈蓬阆,移来洲岛。
还又是、梅飘冰泮,一夜青阳回海表。
渐媚景、傍元宵时候,花底余寒料峭。
更喜报、三边晏静,人乐清平宇宙。
画鼓簇队行春早。
拥烟花、粉黛缭绕。
开洞府、桃源路窈。
戟外东风吹岸柳。
正翠霭、映星桥月榭,十里红莲绽了。
庆万家、珠帘半卷,绰约歌裙舞袖。
重锦绣幄围香,阖凤管鸾丝环奏。
望非烟非雾,春在壶天易晓。
早隐隐、半空星斗。
看取收灯后。
趁凤书、吹入黄扉,立马金门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