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晚春江晴寄友人 / 晚春别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译文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注释

⑴绮(qǐ):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⑵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

  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骚客吟咏,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诗人简介

韩琮[唐](约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诗纪事作代封,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及唐才子传)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诗名。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进士第。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观察使。琮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这个逐臣抛弃了。此后失官,无闻。► 26篇诗文

诗文推荐

西垣寂寞今已久,三贤文章凤池手。

朝来不复峦山中,后至傥谁居客右。

华堂刻石映今古,秀句连章动星斗。

鸰原棣萼俱相望,龙吟虎啸生辉光。

就中贡父我故乡,况有小阮争翱翔,翩翩亦试中书堂。

今朝传出些修炼。

外把万缘锻炼。

炼过更宜重炼。

识破何劳炼。

才方向里闲烹炼。

六贼三尸频炼。

镜灭心忘丹炼。

得得成真炼。

(曹名顶南通人明嘉靖间御倭寇战死)四百年间话战功,堂堂身手几人同。

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光景飞驰疾去波,别来秋色换春和。

真铅未有三花验,籥虚嗟十载过。

诗句惊人增感发,水云留处恐蹉跎。

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

老子衰颓,晚与亲朋,约法三章。

有谈除目者,勒回车马,谈时事者,麾出门墙。

已挂衣冠,怕言轩冕,犯令先当举罚觞。

书尺里,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

溪翁苦未相忘。

我今有双鱼烦寄将。

道荒芜羞对,宫中莲烛,昏花难映,阁上藜光。

闻庙瑟音,识关睢乱,诗学专门尽不妨。

百年后,尚庶几申白,不数韦康。

风日暖,天大裘。

蝇飞打窗油,北窗坟策高於丘。

我欲发视劳牵抽,把酒起望天门陬。

斜鸿书破半张纸,枯荷纲空散铅水。

机中挑出锦文诗,泪满鸳鸯半身紫。

新愁波不穷,后愁更随风。

美人如娇春,何物可御冬。

古人已恨愁不足,却遣今人送愁续。

轻将玉斧赠吴刚,漏得寒光照孤宿。

素女为天拣退丝,伶伦猛截孤生枝。

沙虫含冤射千载,谁劝黄竹栽瑶池。

歌夜长,歌夜短,淮南桂枝香满满。

为君持酒寿金人,少待露盘辞玉碗。

竹隐高深,夏凉日有清风度。

苎衣绳屦。

鹤发空相顾。

翠扑流烟,又向溪翁去。

青山路。

要当同住。

长古无尘处。

君成道,去何许,寂寂空山号行府。

自从汉末人相值,因循今莫睹。

凄凉古庙落嵓隈,水绕閒庭萦嫩苔。

敕令立观奉香火,屈指古十年中来。

道士张君见奇古,精力强明奈寒暑。

从前观心力勤苦,经画一新旧堂庑。

尝闻仙者好楼居,杰阁晕飞接云衢。

往来世外隐君子,万一鹤驭停须臾。

我劝张君更磨练,莫遣光阴随物转。

一朝平步玉皇前,何虑群仙不相面。

多少纷纷尘世人,梦中说梦元非真。

妙处工夫如会了,千百世界现全身。

多生曾结短檠,埋没书蟫不记年。

左郁右邻窥奥藏,南浯北峄问奇镌。

更饶曼倩三冬学,未抵天龙一指禅。

丝尽茧成终有日,与公同作老蚕眠。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岁恶诗人无好语,(公择来诗,皆道吴中饥苦之事。

)夜长鳏守向谁亲。

(贡父近丧偶。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

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秋池对门莲子枯,野壁剥月蜗涎涂。

庭中两株石楠树,上有山鸟相呼。

当时联巢接飞者,一落梁宋一海隅。

扶桑日枝几千尺,光彩不独生阳乌。

细雨轻风采药时,褰帘隐几更何为。

岂知泽畔纫兰客,来赴城中然黍期。

多罪静思如剉蘗赦书才聪似含饴。

谢公制生常闲暇,愿接西州敌手棋。

亭亭西樵峰,宛在南海湄。

日华丽仙掌,影漾金银池。

我昔扁舟纵长往,凌风浩荡烟霞想。

幽寻更欲探神奇,复向罗浮事仙赏。

仙家三十六洞天,罗浮敻与沧洲连。

丹霞射影四山静,群真环佩来翩翩。

蕊珠之峰数千丈,君时与我缘萝上。

水帘直下飞晴虹,万壑天风度流响。

山中刘郎司玉台,仙书授我琅函开。

心如明月炯虚照,身与浮云同去来。

此时会合那能再,尘土分飞忽三载。

我行奏赋登金门,君亦乘轺度淮海。

淮海迢迢烟树深,相思岁晚结愁心。

晴天万里碧云远,何由一寄还山吟。

山中洞房春寂寂,山中之人长叹息。

松花酒熟人不归,瑶草东风几回碧。

任公节级。

肯救危难常济急。

此去淳于。

报得专专献钵盂。

山东马钰。

词寄贤家收养玉。

玉里生金。

无口能言话古今。

洋洋者膛,泛彼中流,于渚于洲。

思其可思,知其可知。

其逝勿追,其来勿期。

忆昔凤翔城,龆年是事荣。

理家烦伯舅,相宅尽吾兄。

诗律蒙亲授,朋游忝自迎。

题头筠管缦,教射角弓騂.矮马驼騣bi,牦牛兽面缨。

对谈依赳赳,送客步盈盈。

米碗诸贤让,蠡杯大户倾。

一船席外语,三榼拍心精。

传盏加分数,横波掷目成。

华奴歌淅淅,媚子舞卿卿。

斗设狂为好,谁忧饮败名。

屠过隐朱亥,楼梦古秦嬴。

环坐唯便草,投盘暂废觥。

春郊才烂熳,夕鼓已砰轰。

荏苒移灰琯,喧阗倦塞兵。

糟浆闻渐足,书剑讶无成。

抵璧惭虚弃,弹珠觉用轻。

遂笼云际鹤,来狎谷中莺。

学问攻方苦,篇章兴太清。

囊疏萤易透,锥钝股多坑。

笔阵戈矛合,文房栋桷撑。

豆萁才敏俊,羽猎正峥嵘。

岐下寻时别,京师触处行。

醉眠街北庙,闲绕宅南营。

柳爱凌寒软,梅怜上番惊。

观松青黛笠,栏药紫霞英。

尽日听僧讲,通宵咏月明。

正耽幽趣乐,旋被宦途萦。

吏晋资材枉,留秦岁序更。

我髯黳数寸,君发白千茎。

芸阁怀铅暇,姑峰带雪晴。

何由身倚玉,空睹翰飞琼。

世道难于剑,谗言巧似笙。

但憎心可转,不解跽如擎。

始效神羊触,俄随旅雁征。

孤芳安可驻,五鼎几时烹。

潦倒沉泥滓,欹危践矫衡。

登楼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巫峡连天水,章台塞路荆。

雨摧渔火焰,风引竹枝声。

分作屯之蹇,那知困亦亨。

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

逸杰雄姿迥,皇王雅论评。

蕙依潜可习,云合定谁令。

原燎逢冰井,鸿流值木罂。

智囊推有在,勇爵敢徒争。

迅拔看鹏举,高音侍鹤鸣。

所期人拭目,焉肯自佯盲。

铅钝丁宁淬,芜荒展转耕。

穷通须豹变,撄搏笑狼狞。

愧捧芝兰赠,还披肺腑呈。

此生如未死,未拟变平生。

虚空照耀明如镜。

好弱头头皆应。

随逐状同形影。

稍错还提正。

佗人谗报浑虚佞。

远道狂言无证。

切告后来休听。

默默依贤圣。

十载樽前谈笑。

天禄故人年少。

可是陵沈英俊地,看即锁窗批诏。

此处忽相逢,潦倒秃翁同调。

西顾郎官湖渺。

事看庾楼人小。

短艇绝江空怅望,寄得诗来高妙。

梦去倚君傍,胡蝶归来清晓。

龙尾道南初见子,炯如玉玉笋出瑶林。

别来东海记三浅,歌罢武溪同一深。

后五日看真得力,前三语且更留心。

平生著手枯桐上,会有人能识此音。

有泽有涸,有山其落。

有木而桷,则以其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