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清平乐(再次前韵)

晚莺桥噎。

庭户溶溶月。

一树湘桃飞茜雪。

红豆相思渐结。

看看芳草平沙。

游鞯犹未归家。

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该词是与友人张之唱和之作,拟思归的语气而写。此类题材在南宋末期可谓俗套,但词人于俗中立新,且又为和友人原韵之作,要脱出局限,实为不易,从中可见词人的深厚功力。词的上片写景,但在景中注入了词人的主观色彩。一开头 ,就给女主人公安排了一个凄凉清幽的环境,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给人以孤独落寞的感受,“晚莺娇咽,庭户溶溶月”莺声本来是婉转轻柔的,本来是悦耳动听的,但在满怀离愁的人听来,娇莺的鸣叫也似呜咽哀婉,如泣如诉。“溶溶”,本来是形容水的流动,这里用来形容月光如水,烘托出一种清冷、寂寞的氛围,整个“庭户”都沉浸其中,令人感到,寂静而幽清,引起人无限的愁怅。在这个百无聊赖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树桃花飞茜雪”。“茜雪”,是指红色桃花瓣飞落如雪片。这一景象尤其冲撞着女主人公的心扉 。因为桃花虽无限娇媚,却只盛开于一时,所以人们常常用以比喻红颜薄命的少女作比。由是而联想的《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灼灼的桃花作比,赞美男女的及时婚嫁,而她嫁的却是一个长期飘泊在外的“萧郎”。张先《一丛花令》的“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是写女子以桃杏都能嫁得一年一度按时归来的春风,感叹自己空闺独守,青春年华白白消逝。而此词中的她,在相思中消磨着美好的年华,其遭际远不如桃花,桃花尚能”灼灼其华”,而的却只能感叹春逝。这些,都引起了她内心的伤感,加深了她怀人的情思。“红豆相思暗结”,正是这种感情的自然表露。“红豆”,是相思木所结的果实,古人常常用来象征爱情,和寄托相思。例如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相思 》 ),牛希济的 “红豆不堪看 ,满眼相思泪”(《生查子》),都是这样,以上说词中女主人公看到桃花的开放凋零,想到自己现在的境遇,不禁勾起无限的思远怀人之情。下片进一步阐发了上述的这份情思。“看看芳草平沙,游鞯犹未归家”,是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语意创造出新的意境,化用的不着痕迹,自然贴切,读来意味无穷。《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词中的“芳草平沙”,就是“春草萋萋”;词中的 “游鞯犹未归家”,就是“王孙游兮不归”。这两句虽融化前人辞句却看起来如同自己的词句,已见出手不凡,下文“自是萧郎飘荡,错教人恨杨花”,则是转出新意,尤其是本词的独特之处。女主人公由游鞯未归,想到萧郎飘荡,意犹平平;由萧郎飘泊在外,想到他为路柳花所牵系,还未脱俗套,称不得奇思,至于说“自是萧郎飘荡”,将远离不返的责任归罪于“萧郎”已是有几分突兀之感了,接以“错教人恨杨花”,进一步为轻薄浮荡的杨花开脱,出以恕道,便使此作品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这两句还有另一层意思可说。即杨花“抛家傍路”、“随风万里”其“飘荡”的性情,早已为人所知;今“萧郎”自爱飘荡 ,更甚于受风摆布而始飘扬的杨花!错恨杨花,即是真恨萧郎,怨恨之情,显而易见,而又并不直接说及萧郎,读来令人叫绝。这两句话,抒情是真挚的,表态是明朗的,似显不够含蓄,但却能给人以翕露愈妙、愈快愈佳的审美享受,道理就在于它在明快显露中出了从未有人说过的真理,即“萧郎”的飘荡,是造成她们之间的悲剧的决定因素,而杨花却是代人受过的。

诗人简介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1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枯木嵌空微黯淡,古器虽在无古弦。

袖中正有南风手,谁为听之谁为传。

风流岂落正始后,甲子不数义熙前。

一山黄菊平生事,无酒令人意缺然。

庞公?此诗为沈辽作。

据文意当为两首诗讹成,现据外集分。

外集题第二首为《戏书》。

?襄阳庞公少检束,白发不髡亦不俗。

世所奔趋我独弃,我已有馀彼不足。

鹿门有月树下行,虎溪无风舟上宿。

不识当年捕鱼客,但爱长康画金粟。

杜口如今不复言,庞公为人不曲局。

东西有人问老翁,为道明灯照华屋。

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五行亦偶尔。

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

四十年来同幻事,老去何须别愚智。

古人不住亦不灭,我今不作亦不止。

寄语悠悠世上人,浪生浪死一埃尘。

洗墨无池笔无象,聊尔作戏悦我神。

扁舟几日为诗留。

老景人怀一羽轻。

叔子拟度骅骝前。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姮娥戏剧。

手种长生粒。

宝幹婆娑千古,飘芳吹、满虚碧。

韵色。

檀露滴。

人间秋第一。

金粟如来境界,谁移在、小亭侧。

要问南枝消息早,一阳恰喜方回。

望前二日验云台。

祥光呈五色,瑞彩上三台。

生机一脉何尝息,正看用世真才。

调羹手段此胚胎。

文明观盛会,直待六阳来。

黄金堆到斗。

怎得似、长年画堂劝酒。

蛾眉最明秀。

向水沈烟里,两行红袖。

笙歌撋就。

争说道、明年时候。

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

知否。

风流别驾,近日人呼,文章太守。

天长地久。

岁岁上、乃翁寿。

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累尽有。

但直须,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饮量平常发兴偏。

留连光景惜欢缘。

悲慨慷人争和,醉墨淋漓自笑颠。

麟阁画,祖生鞭。

拍浮多负酒家钱。

老来事事消磨尽,只有尊前似少年

绛英琼粒傲霜前,冷落池台亦自妍。

娟娟月满。

冉冉梅花暖。

春意初长寒力浅。

渐拟芳菲满眼。

当时吉梦重重。

间生天子三公。

付与人间桃李,年年管领春风。

将置酒,思悲翁。

使君去,出城东。

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

骑连连,车迟迟。

心中悲,宋又远。

周间之,南淮夷。

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游人贾客信难持。

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閤君当思。

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

彤庭散绶垂鸣珰,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

宗室子弟君最贤,分忧当为百辟先。

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

鸾声哕哕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

须忆今日斗酒别,慎勿富贵忘我为。

飞雨隔愁横笛后,残镫照梦落花前。

轻染鸦黄拂髻鬟,莺雏巧笑斗双弯。

不知《水调》声能苦,蹙损横波一寸

银钩虿尾。

一似钟繇字。

吏部文章麟角起。

自是惊人瑞世。

西垣准拟挥毫。

不须苦续离骚。

政看翻阶红药,无忘丛桂香醪。

芒鞋着层丘,甘若卧华屋。

了然非梦觉,似是前境熟。

行行上青冥。

下视八荒促。

回溪绾文练,叠障环群玉,厨烟起城隅,远借晴林绿。

恍疑坐虚堂,淡墨写缣幅。

缅怀季与刘,静躁等臧谷。

身名千载后,岩影空贵躅。

霜林木叶下,悲籁喧寒谷。

我如凌风翰,不受世网束。

团浦白毡帐,清夜倘可卜。

更随孤月来,一洗昏衢目。

拙与时乖勿误谋。

可能骑鹤更扬州。

翘英似子宁终困,玉帛何时来蹇修。

明哲煌煌,照临无疆。

绍述先志,寔宣重光。

诒谋燕翼,率由旧章。

苾芬孝祀,降福穰穰。

箫玉和鸣云里,彩衣娱舞风前。

好从龟鹤同长年。

看取蟠桃结遍。

事业都随分定,儿孙也靠心传。

隐耕窗下腹便便。

相去神仙不远。

昼得游嬉夜得眠。

农桑欲遍楚山川。

问看百姓知公否,馀子纷纷定不然。

思主眷,酌民言。

与民称寿拜公前。

只将心与天通处,合住人间五百年。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

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

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

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

农用八政甘作其榖。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

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

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袜儿窄剪鞋儿上。

纹鸳并影双双好。

微步巧藏人。

轻飞洛浦尘。

前回深处见。

欲近还相远。

心事不能知。

教人直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