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译文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注释

⑴北风行:乐府“时景曲”调名,内容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伤感之情。

⑵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⑶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县。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⑷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用夸张的语气描写北方大雪纷飞、气候严寒的景象。

⑸双蛾:女子的双眉。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

⑹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良,实在。

⑺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⑻“焚之”句: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⑼“黄河”句:《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

⑽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裁,消除。

赏析

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背景

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秋,游幽州时作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斜月下,北风前。

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北风吹荒林,萧骚起寒声。

客子耳中闻,展转伤离情。

亲朋不在眼,他乡但{左女右上乃中日下子}{左女右上乃中日下子}。

狐死亦亦首丘,奈此终身行。

霜清兮露冷,暮天暮兮微云飞。

北风兮吹我衣,梅花下兮明月来几时。

兹辰驭北风,所至有东道。

反袂问浮邱馈芝走商皓。

著裙拜木公,献宝出富媪。

气平四大和,以此可却老。

长生等终古,彭祖是亦夭。

有客诣理窟,相过或谈妙。

再拜有所乞,乞我如瓜枣。

蒸土筑城城上铁,北风一夜吹作雪。

君不见铜驼关外铁瓮堆,中填白骨外涂血。

髑髅作声穿鬼穴,铜驼崩,铁瓮裂。

北风不竞帝师班。

雨足桔槔闲。

且容湖使,静中藏拙,忙里偷欢。

一枰黑白终何若,未可目前看。

自量愚分,不堪世用,只称田官。

柳条弓,蒿枝箭,射中虚空成两片。

狸奴白牯,雷厉风行。

碧眼黄头,星飞电卷,拟搆珠林啮镞机。

险。

感淳更号,立见升平。

两朝圣化,四海欢声。

乳窦家贫开安,用度非轻。

锦云山瀑帽,珠雪瀑悬缨。

步步寒花翠结,关关幽鸟琴清。

排当不知因底事,大众万福,庆贺元正。

峨峨章甫冠,飘飘凌云气。

安肯郁郁居,乃试远游履。

风云负壮图,川原穷雅志。

槐竹憩幽深,草木仝臭味。

沧溟浩八极,呼吸入胸次。

物怪千万状,参错入吟思。

一篇复一篇,亹亹至百纸,芳菲迷目睫,璀璨照窗几。

展玩三过读,殆类噉蔗美。

渐可造冲澹,岂特衒巧丽。

章句亦何有,尚辞尤尚理。

风行自成文,止於所宜止。

熟之而精之,循能造极致老我力已衰,不复竞吟事。

羡君年尚壮,进-进殊未已。

骎骎班前个,挺挺俯时辈。

岂但蓟北传,可使鸡林至。

江南气暖冬未回,北风吹雪真快哉。

雪中访我二大士,试问此雪従何来。

君不见六月赤日起冰雹,又不见腊月幽谷寒花开。

纷然变化一弹指,不妨明镜无纤埃。

酸寒杜陵老,痛饮遗身世。

云安小县曲米春,遥知美味无多子。

犹令此老气如虎,傲兀几以醉为异。

争知侯家美酒如江湖,金铛犀杓与之俱。

玉壶晓倾春水决,银槽夜滴秋雨疏。

主人文章足宾客,许致曲生来坐侧。

三杯脱帽我家风,渴如旱田占雨虹。

冷官如瓶君未见,腹惟贮水冰生面。

鸣鞭走送烦驺辔,坐对朝寒北风起。

未欲烦公大作燕,老夫自斟看深浅。

中庭老柏霜雪里,北风烈烈偏激耳。

诵诗夜半舌入喉,饮我樽中渌醽美。

升堂辞翰愧非有,何异还家数其齿。

文章万古犹一鱼,乙丙谁能辨肠尾。

更惭颇似会稽康,欲语常遭士瑶柅。

广陵八月未足言,曾使酲醲涊然起,安得谭如子枚子。

岁穷北风卷平楚,张子畏寒深闭户。

叩门过我者为谁,束带出见亦良苦。

俯眉谓客子勿瞠。

我心善烦勿多语。

天寒酒贱曷不饮,安用造谒勤如许。

残雪笼晴作冫互寒。

北风吹浪过前滩。

远山云气尚漫漫。

睡起阳乌窥破牖,坐怜香雾蔼雕盘。

一尊聊佐旅中欢。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北风猎猎兮申原之幽,玄扉启兮灵辰不留。

苏黄之像兮俨其如在,容春之人兮杳不可求。

一棺兮厚德,万古兮高丘。

隆寒正北风,飘飘任此身。

虎号南山,北风雨雪。

百夫莫为,其下流血。

相彼暴政,几何不虎。

父子相戒,是将食汝。

逢原未熟我,已与子相知。

自吾得逢原,知子更不疑。

把手湖上舟,望子欲归时,茫然乃分散,独背东南驰。

寥寥西城居,邂逅与子期。

鸡鸣入省门,朱墨来纷披。

含意不自得,强颜聊尔为。

会合常在夜,青灯照书诗。

往往并衾语,至明不言疲。

匆匆舍我去,使我当从谁。

送子不出门,我身方羁縻。

我心得自如,今与子相随。

随子至湖上,逢原所尝嬉。

想见荷叶尽,北风卷寒漪。

已怀今日愁,更念昔日悲。

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

南风之薰兮琴无弦,北风其凉兮诗无传。

云之汉兮水之渊,佳哉斯人兮水云之仙。

残雪笼晴作沍寒。

北风吹浪过前滩。

远山云气尚漫漫。

睡起阳乌窥破牖,坐怜香雾蔼雕盘。

一尊聊佐旅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