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蝶恋花·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

人间没个安排处。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踱着步子,不知道为何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逝去的气息。夜里飘来零零落落的几点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中散发着幽香,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对她千万般思念,在辽阔的天地里,竟无一处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绪。

注释

①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②遥夜:长夜。亭皋: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③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④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近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近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⑤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注:“一作在。”

⑥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⑦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词,写的是作者在夜间出外散步时的所见所闻和引起的一系列感慨。

  词的开头就点明了散步的时间和地点:水边平地,刚过清明的暮春之际。作者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春光将逝而感伤,因而在夜间不愿就寝,索性出门跑到水边空旷之地独自徘徊。“数点”两句是他的耳闻目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吹来的春风拦住而听不见了。“约”字炼得极为出色。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艨胧不明,一个“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动。“云来去”三字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把约住雨声的风的作用也表露出来了。这两句,上句是耳闻,下句则是目见,行笔错落有致。

  下片起句却是从嗅觉得来。刚过清明,正是桃花杏花盛开之际,值此月夜,轻风送来花香,沁人心脾。由于是朦胧月色,红的桃花白的杏花自然看不分明,只是“依稀”可见,而花香也只能感觉是暗中送到。作者在这里用的是白描手法,却极真实。下面“秋千”两句,曾影响了以后的苏东坡。苏轼也用《蝶恋花》调,其下片就从李词脱胎而来。苏词云:“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唐宋年间流行秋千游戏,富贵人家多设置秋千取乐。此时作者闲步水边,风声、月色、花香触动情怀、引起遐想之际,忽然听到近处有妇女在打秋千,传来一阵阵轻声笑语。作秋千戏者说些什么话虽听不真切,但不断飘来的莺鸣燕啭,对他来说却是一番刺激。从结尾两句,可知作者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经常使他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也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一寸”指心之所在。,一颗心总是思念对方,牵动情怀千头万绪,因而感到人间虽然广阔无边能容纳万物,可是竟没有一个可以安排自己的愁绪的地方。一副彷徨无告之态可掬。作者其所以因春暮而感伤,月夜出来在水边踯躅,从词的终拍两句可以找到答案。

  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是当时词风影响下的产物。虽无积极意义,但写景鲜明。写情真切,以景人情,情景交融,极其自然。而词中不用典故,语言浅近,读起来委婉动人。所以,此词在艺术表现上有它的特色。

诗人简介

约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与王樵、贾同齐名;又与刘潜同时以文学称京东。举进士不第,得同三礼出身,调乾宁主。冠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不传。存词五首。《宋史本传》传于世。 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花里传觞飞羽过。

渐觉金槽,月缺圆龙破。

素手转罗酥作颗。

鹅溪雪绢云腴堕。

七盏能醒千日卧。

扶起瑶山,嫌怕香尘涴。

醉色轻松留不可。

清风停待些时过。

不雨不晴秋气味。

酒病秋怀,不做醒忪地。

初换夹衣围翠被。

蔷薇水润衙香腻。

旋折秋英餐露蕊。

金缕虬团,更试康王水。

幽梦不来寻小睡。

无言划尽屏山翠。

剪剪西风催碧树。

乱菊残荷,节物惊秋暮。

绿叶红苞迎晓露。

锦屏绣幄围芳圃。

尘世鸾骖那肯驻。

尚忆层城,仙苑飞琼侣。

能共牡丹争几许。

惜花对景聊为主。

帘幕东风寒料峭。

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

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

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

罗帏不觉纱窗晓。

每到花开春已暮。

况是人生,难得长欢聚。

一日一游能几度。

看看背我堂堂去。

蝶乱蜂忙红粉妒。

醉眼吟情,且与花为主。

雪怨云愁无问处。

芳心待向谁分付。

苦恨重帘消息阻。

十二阑干,曲曲迷尘雾。

几日青禽频寄语,镜中颜色浑非故。

别後关河秋又暮。

枕障熏炉,都是相思处。

归梦欲随明月去,高楼夜夜风兼雨。

潋滟长波迎鹢首。

雨淡烟轻,过了清明候。

岸草汀花浑似旧。

行人只是添清瘦。

沈水香消罗袂透。

双舻声中,午梦初惊后。

枕上懵腾犹病酒。

卷帘数尽长堤柳。

负郭桑麻秋课重。

十角黄牛,分去声得山田种。

乡社鸡豚人与共。

春风渐入浮蛆*。

绕屋清溪醒午梦。

一榻*然,坐受云山供。

四海虚名将底用。

一声啼鸟岩花动。

楼上钟残人渐定。

庭户沈沈,月落梧桐井。

闷倚琐窗灯炯炯。

兽香闲伴银屏冷。

淅沥西风吹雁影。

一曲胡笳,别后谁堪听。

誓海盟山虚话柄。

恁书问著无言应。

十里绮罗香不断。

一望瑶华初委地。

更约幽人,共赏岩边翠。

试把方诸聊与试。

无情争得无中泪。

飞瀑恐从星汉至。

渐向宾筵,但觉寒如水。

自爱一轮方得意。

轻随箕毕还成累。

碎玉飞花寒食后。

薄影行风,终日穿疏牖。

有客思归还把酒。

闲吹倦絮轻黏手。

雪满愁城寒欲透。

飘尽残英,翠幄成秾秀。

张绪风流今白首。

少年襟度难如旧。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栏干,曲曲垂杨树。

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

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

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

桂影团团光正满。

更似菱花,齐把匀娇面。

非镜非蟾君细看。

元来却是吴姬扉。

一曲阳春犹未遍。

惊落梁尘,不数莺喉啭。

好著红绡笼玉腕。

轻敲引入笙歌院。

新草池塘烟漠漠。

一夜轻雷,拆破夭桃萼。

骤雨隔帘时一作。

余寒犹泥罗衫薄。

斜日高楼明锦幕。

楼上佳人,痴倚阑干角。

心事不知缘底恶。

对花珠泪双双落。

日下船篷人未起。

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

江上残花能有几。

风催雨促成容易。

湖海客心千万里。

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

相次桃花三月水。

菱歌谁伴西湖醉。

寒卸园林春已透。

红著溪梅,绿染前堤柳。

见个人人今感旧。

引杯相属蒲塘酒。

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

明日马啼浮野秀。

柳颦梅惨空回首。

名播乡闾人素许。

科诏相催,又趁槐花举。

谈笑挥成金玉句。

贤书果见登天府。

阔步青霄今得路。

脚底生云,拥入蟾宫去。

好是来年三月暮。

琼林宴处人争睹。

小阁阴阴人寂后。

翠幕褰风,烛影摇疏牖。

夜半霜寒初索酒。

金刀正在柔荑手。

彩薄粉轻光欲透。

小叶尖新,未放双眉秀。

记得长条垂鹢首。

别离情味还依旧。

可煞潼人真慕顾。

接得官时,只道来何暮。

岁岁何曾_得住。

遂人又见迎将去。

谩自儿曹相尔汝。

心事同时,千里元相梧。

况是棠阴随处处。

秋江夜月春空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