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菩萨蛮

浅寒带暝和烟下。

轻阴挟雨随风洒。

翠幕护重帘。

篆香销半奁。

平生风雨夜。

怕近芭蕉下。

今夕定愁多。

萧萧声奈何。

诗人简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293篇诗文

诗文推荐

萧萧还是秋容暮。

炉薰已冷氲香注。

犹记踏香尘。

东风满院春。

冷烟迷望处。

声断阑干雨。

无计问行云。

黄昏空掩门。

衔蝉惯恼平头奴,遥取鱼肉丰其肤。

胡为掉尾懒相乳,化作青士形已枯。

不许卞璞登氍毹。

犹能攫怒气翻鼎无,踞视穿墉疑欲图。

涎流泼泼穿长蒲,夫人一笑呼与娱。

摩挲初欲论梦事,有底眈眈而睢盱。

偶从蛮藤落吴会,试拈支头当陶瓦,乡县志过青草湖。

老夫得此良自称,熟睡不管痴儿呼。

甘林玉蕊生香雾。

游蜂争采清晨露。

芳意著人浓。

微烘曲室中。

春来瀛海外。

沈水迎风碎。

好事富余熏。

频分几缕云。

一日不炷香,已若神不清。

一日不觅句,更觉身不轻。

是身不地间,假物舒其情。

君看屐与锻,自可了一生。

世上纷纷蛮与触,两眼看渠怜不足。

炉烟未断诗已成,更肯愁吟头白曲。

淡烟疏雨东篱晓。

菊团凄露真珠小。

青蕊抱寒枝。

因谁特故迟。

曾是骚人盼。

羞做茱萸伴。

揉破郁金黄。

与君些子香。

梧桐叶上秋萧瑟。

画阑桂树攒金碧。

花底最风流。

相逢不上楼。

数枝添宝髻。

滴滴香沾袂。

杯到莫留残。

雾窗疑广寒。

南轩面对芙蓉浦。

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

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

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

与花为主人。

殷勤欲送春归去。

白首题将断肠句。

春去自依依。

欲归无处归。

天涯同是寓。

握手留春住。

小住碧桃枝。

桃根不属谁。

峤南江浅红梅小。

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

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

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

枝残惜别离。

风回仙驭云开扇。

更阑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

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

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

人间日似年。

琴堂窗户清无暑。

宫妆争捧黄金注。

劝我醉秋风。

难辞两脸红。

别来三堕叶。

同是修门客。

十载叹萍蓬。

方欣一笑同。

多情可是怜高节。

濡毫幻出真清绝。

雨叶共风枝。

天寒人倚时。

萧萧襟韵胜。

堪与梅兄并。

不用翠成林。

坡仙曾赏音。

玉阑干外重帘晚。

流云欲度长天远。

花草不知名。

春来各自春。

绿鞍游冶客。

何处垂杨陌。

不信不归来。

海棠花又开。

故人心尚如天远。

故心人更何由见。

肠断楚江头。

泪和江水流。

江流空滚滚。

泪尽情无尽。

不怨薄情人。

人情逐处新。

我也无端到住山,忙忙业识不曾闲。

白云拂尽到枯叶,恐碍采樵人往还。

寒松瑟瑟,幽鸟关关。

家私花擘尽,谁道语音蛮。

百花未报芳菲信。

一枝深得春风近。

只有雪争光。

更无花似香。

孤标天赋与。

冷艳谁能顾。

庭院好深藏。

莫教开路旁。

三司笑面靴纹皱。

*官憔悴非诗瘦。

红袖写乌丝。

谁曾梦见之。

淮盐真是白。

染得须成雪。

何处有神仙。

能教白复玄。

晚云烘日枝南北。

一杯未尽梅花曲。

城郭小春回。

暗香开未开。

留连吾欲醉。

醉眼红尘外。

多少老心情。

景清人亦清。

十年长作江头客。

樯竿又挂西风席。

白鸟去边明。

楚山无数青。

倒冠仍落佩。

我醉君须醉。

试问识君不。

青山与白鸥。

问言何处秋光好。

当年曾过长洲道。

一望没遮拦。

天宽水亦宽。

也因轻霭扫。

也傍斜晖讨。

指点与君看。

画他难不难。